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0) | 1295-3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0)
英文别名
Ni(cod)2;[Ni(1,5-cyclooctadiene)2];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bis(cyclooctadiene)nickel(0);Ni(cyclooctadiene)2;Ni(cyclo-octa-1,5-diene)2;bis(cyclooctadiene)nickel;Ni(1,5-COD)2;(cod)2Ni;(COD)2RhBF4;bis(cyclooctadiene)rhodium tetrafluoroborate;[nickel(1,5-cyclooctadiene)2];bis(1,5-cyclopentadiene)nickel(0);nickel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bis(cyclooctadiene);bis[(1,2,5,6-η)-1,5-cyclooctadiene]nickel;nickel(0) bis(1,5-cyclooctadiene);(bis(cyclooctadienyl)nickel(0));bis(cycloocta-1,5-diene)nickel;bis(cycloocta-1,5-dien)nickel;bis(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tetrafluoroborate;Ni(cis,cis-1,5-cyclooctadiene)2;[Ni(1,4cyclooctadiene)2];[Ni0(COD)2];bis(cyclooctadienyl) nickel;Ni(1,5-cyclooctadiene);(1Z,5Z)-cycloocta-1,5-diene;nickel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0)化学式
CAS
1295-35-8
化学式
C16H24Ni
mdl
——
分子量
275.057
InChiKey
JRTIUDXYIUKIIE-KZUMESA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0 °C (dec.)(lit.)
  • 溶解度:
    苯(部分溶解)、THF(少量溶解)
  • 暴露限值:
    NIOSH: IDLH 10 mg/m3; TWA 0.015 mg/m3
  • 物理描述: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appears as yellow crystals or yellowish green solid. (NTP, 1992)
  • 沸点:
    Decomposes (NTP, 1992)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发生分解,没有已知的危险反应。请避免与氧化剂、水或湿气、空气以及卤素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4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代谢
镍主要通过肺和胃肠吸收。一旦进入体内,它会进入血液,在那里与白蛋白、L-组氨酸和_2-巨球蛋白结合。镍倾向于积累在肺、甲状腺、肾脏、心脏和肝脏中。吸收的镍通过尿液排出,而未被吸收的镍则通过粪便排出。(L41)
Nickel is absorbed mainly through the lungs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nce in the body it enters the bloodstream, where it binds to albumin, L-histidine, and _2-macroglobulin. Nickel tends to accumulate in the lungs, thyroid, kidney, heart, and liver. Absorbed nickel is excreted in the urine, wherease unabsorbed nickel is excreted in the faeces. (L41)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镍已知可以在某些酶中替代其他必需元素,如钙调神经磷酸酶。它具有基因毒性,一些镍化合物已被证明可以促进细胞增殖。镍对染色质蛋白,特别是组蛋白和精蛋白具有高亲和力。镍离子与异染色质的结合会导致包括浓缩、DNA过度甲基化、基因沉默以及组蛋白乙酰化的抑制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已被证明会干扰基因表达。镍还被证明可以改变几个转录因子,包括低氧诱导转录因子、激活转录因子和NF-KB转录因子。还有证据表明,镍离子可以抑制DNA修复,要么直接抑制DNA修复酶,要么与锌离子竞争结合锌指DNA结合蛋白,导致DNA结构变化,阻止修复酶的结合。镍离子还可以与许多细胞配体结合,包括氨基酸、肽和蛋白质,从而导致氧自由基的产生,诱导碱基损伤、DNA链断裂和DNA蛋白交联。(L41, A40)
Nickel is known to substitute for other essential elements in certain enzmes, such as calcineurin. It is genotoxic, and some nickel compounds have been shown to promote cell proliferation. Nickel has a high affinity for chromatin proteins, particularly histones and protamines. The complexing of nickel ions with heterochromatin results in a number of alterations including condensation, DNA hypermethylation, gene silencing, and inhibition of histone acetylation,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disturb gene expression. Nickel has also been shown to alter sev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luding 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nd NF-KB transcription factor.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nickel ions inhibit DNA repair, either by directly inhibiting DNA repair enzymes or competing with zinc ions for binding to zinc-finger DNA binding proteins, resulting in structural changes in DNA that prevent repair enzymes from binding. Nickel ions can also complex with a number of cellular ligands including 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proteins resul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oxygen radicals, which induce base damage, DNA strand breaks, and DNA protein crosslinks. (L41, A40)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1, 对人类致癌。
1, carcinogenic to humans. (L135)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镍对人类最常见的有害健康影响是过敏反应。这通常表现为皮疹,尽管有些人会经历哮喘发作。长期吸入镍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功能下降,以及损害鼻咽腔。过量摄入镍会损害胃、血液、肝脏、肾脏和免疫系统,并对生殖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The most common harmful health effect of nickel in humans is an allergic reaction. This usually manifests as a skin rash, although some people experience asthma attacks. Long term inhahation of nickel causes chronic bronchitis and reduced lung function, as well as damage to the naval cavity. Ingestion of excess nickel results in damage to the stomach, blood, liver, kidneys, and immune system, as well as having adverse effects on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L41)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吸入 (L41) ; 口服 (L41) ; 经皮 (L41)
Inhalation (L41) ; oral (L41) ; dermal (L41)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镍中毒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眩晕、易怒和睡眠困难,随后可能出现胸痛、出汗、心跳加快和干咳。
Symptoms of nickel poisoning include headache, nausea, vomiting, dizziness, irritability, and difficulty sleeping, followed by chest pains, sweating, rapid heart beat, and a dry cough. (L42)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TSCA:
    No
  • 危险等级:
    4.2
  • 危险品标志:
    F,T
  • 安全说明:
    S36/37
  • 危险类别码:
    R45,R11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1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325 4.1/PG 2
  • 危险类别:
    4.2
  • RTECS号:
    QR6135000
  • 包装等级:
    I
  • 储存条件:
    其溶液对空气极为敏感,固体也应在氩气中储存。

SDS

SDS:753a5712ce9dd5747283556d117c19d5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双(1,5-环辛二烯)镍(O)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Ni(COD)2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固体 (类别 1)
呼吸过敏 (类别 1)
致癌性 (类别 2)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8 易燃固体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H351 怀疑会致癌。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 设备。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4 + P341 如果吸入且呼吸困难:将受害人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
息。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恶臭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Ni(COD)2
别名
: C16H24Ni
分子式
: 275.06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295-35-8
No.) 215-072-0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镍/氧化镍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围堵溢出,用防电的真空清洁器或者湿刷子收起,然后装入容器,按照当地法规处理(见第13部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0 °C
充气操作和储存 对空气、光、和潮气敏感。 恶臭 勿用金属容器包装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深黄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60 °C - 分解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根据类别1,此物质或混合物是可燃性固体.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极端温度和直接日晒。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可能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该产品是或包含被IARC, ACGIH, EPA, 和 NTP 列为致癌物的组分
在动物研究中的有限致癌性证据
IARC:
1 - 第1组:对人类致癌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QR6135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325 国际海运危规: 1325 国际空运危规: 1325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FLAMMABLE SOLID, ORGANIC, N.O.S.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国际海运危规: FLAMMABLE SOLID, ORGANIC, N.O.S.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国际空运危规: Flammable solid, organic, n.o.s.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4.1 国际海运危规: 4.1 国际空运危规: 4.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双-(1,5-环辛二烯)镍用于催化1,3-二烯类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特别是作为催化剂促进烯丙基苯基硫醚与炔烃的加成,生成1,4-二烯类化合物。该催化剂还可高产率和高选择性地连接多种官能团,特别是在末端炔烃反应中表现出优异性能。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0) 在 bis-(diphenylphosphino)-ethane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以83%的产率得到Ni(0)(1,2-bis(diphenylphosphino)ethane)2
    参考文献:
    名称:
    四(三乙基膦)镍(0)及其相关配合物
    摘要:
    描述了三烷基膦配合物(Et 3 P)4 Ni和(n-Bu 3 P)2 Ni(1,5-C 8 H 12)的制备,性质和一些氧化加成反应。
    DOI:
    10.1016/s0022-328x(00)90250-x
  • 作为产物:
    描述:
    Ni(η2-ethyl cyclopropylideneacetate)(P(C6H11)3)2 以 toluene-d8 为溶剂, 生成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0) 、 Ni(C8H12)((E,E)-1,2-bis(exo-CHCOOEt)cyclohe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3 + 3] Cyclodimerization of Methylenecyclopropanes: Stoichiometric and Catalytic Reactions of Nickel(0) with Electron-Deficient Alkylidenecyclopropanes
    摘要:
    Stoichiometric treatment of Ni(cod)(2) with ethyl cyclopropylideneacetate (ECPA) in the presence of PCy3 resulted in an unpredicted formation of a Ni(0) complex bearing an (E,E)-1,2-bis(exo-alkylidene)cyclohexane ligand, which stemmed from the [3 + 3] cyclodimerization of ECPA. The reaction could be expanded to a Ni(0)-catalyzed [3 + 3] cyclodimerization reaction of ester-substituted methylenecyclopropanes, giving the corresponding cyclohexane derivatives in excellent yields.
    DOI:
    10.1021/om100317y
  • 作为试剂:
    描述:
    3-(but-3-en-1-yl)-6-(4-methoxyphenyl)quinazolin-4(3H)-one 在 bis(1,5-cyclooctadiene)nickel (0)三甲基铝 、 C42H39N2OP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90 %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类手性二级膦氧化合物及基于其的手性喹唑啉酮/嘧啶酮并环衍生物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及化学催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手性大位阻二级膦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手性大位阻二级膦氧化合物以五元环N‑P‑N杂环为主配体骨架,可通过调整原料中的取代基团获得一系列新型大位阻配体,可修饰空间大;可应用于不对称双金属催化反应中作为配体或前配体,高效催化喹唑啉酮杂环化合物C‑H环化加成反应中,得到高达95%收率、99%ee的目标产物,反应副产物少,分离简单。本发明还提供一类基于上述化合物催化反应得到的手性喹唑啉酮/嘧啶酮并环衍生物及其消旋体,该衍生物及其消旋体均具有优异的逆转肝损伤细胞活性的作用,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肝损伤的药物或其先导化合物中。#imgabs0#
    公开号:
    CN117466942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otoredox Nickel-Catalyzed C–S Cross-Coupling: Mechanism, Kinetics, and Generalization
    作者:Yangzhong Qin、Rui Sun、Nikolas P. Gianoulis、Daniel G. Nocera
    DOI:10.1021/jacs.0c11937
    日期:2021.2.3
    self-sustained productive Ni(I/III) cycle leading to a quantum yield Φ > 1; (ii) found that pyridinium iodide, formed in situ, serves as the dominant quencher for the excited state photocatalyst and a critical redox mediator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active Ni(I) catalyst; and (iii) observed critical intermediates and determined the rate constants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activity. Not only do the findings
    光氧化还原介导的镍催化交叉偶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策略,可以形成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碳 - 杂原子键。实验机理研究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些反应涉及多种高反应性中间体和令人困惑的反应途径,产生了竞争性但未经证实的底物转化建议。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基于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Stern-Volmer 淬灭和量子产率测量的光氧化还原镍催化 CS 交叉耦合的综合机理研究。我们已经 (i) 发现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生产性 Ni(I/III) 循环,导致量子产率 Φ > 1;(ii) 发现原位形成的碘化吡啶,作为激发态光催化剂的主要猝灭剂和关键的氧化还原介质,以促进活性 Ni(I) 催化剂的形成;(iii) 观察关键中间体并确定与其反应性相关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 CS 交叉偶联的完整反应循环,而且机理上的见解还允许优化反应效率,并将底物范围从芳基碘扩大到包括芳基溴,从而扩大了适用性。光氧化还原 CS 交叉偶联化学。
  • A Radical Approach to Anionic Chemistry: Synthesis of Ketones, Alcohols, and Amines
    作者:Shengyang Ni、Natalia M. Padial、Cian Kingston、Julien C. Vantourout、Daniel C. Schmitt、Jacob T. Edwards、Monika M. Kruszyk、Rohan R. Merchant、Pavel K. Mykhailiuk、Brittany B. Sanchez、Shouliang Yang、Matthew A. Perry、Gary M. Gallego、James J. Mousseau、Michael R. Collins、Robert J. Cherney、Pavlo S. Lebed、Jason S. Chen、Tian Qin、Phil S. Baran
    DOI:10.1021/jacs.9b02238
    日期:2019.4.24
    Historically accessed through two-electron, anionic chemistry, ketones, alcohols, and amines are of foundational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e of organic synthesis. After placing this work in proper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development, full scope, and a mechanistic picture for a strikingly different way of forging such functional groups. Thus, carboxylic acids, once converted to redox-active
    历史上通过二电子、阴离子化学、酮、醇和胺进行访问对于有机合成的实践具有基础重要性。在将这项工作置于适当的历史背景下之后,本文报告了形成此类功能组的截然不同的方式的发展、全范围和机械图。因此,羧酸一旦转化为氧化还原活性酯 (RAE),就可以用作形式上与其他羧酸衍生物(生产酮)、亚胺(生产苄胺)或醛(生产醇)的亲核偶联伙伴。这些反应一致温和,操作简单,并且在酮合成的情况下,范围很广(包括一些简化合成问题和平行合成的应用)。最后,
  • Nickel-catalyzed hydrocarboxylation of ynamides with CO<sub>2</sub> and H<sub>2</sub>O: observation of unexpected regioselectivity
    作者:Ryohei Doi、Iman Abdullah、Takahisa Taniguchi、Nozomi Saito、Yoshihiro Sato
    DOI:10.1039/c7cc03127k
    日期:——
    α-amino-α,β-unsaturated esters with high regioselectivities. The selective α-carboxylation of ynamides with this catalytic protocol is unexpected in view of the electronic bias of ynamides and is in sharp contrast to our previous study in which a stoichiometric amount of Ni(0) was used to form a β-carboxylated product exclusively. We revealed that this unexpected C–C bond formation was induced by the
    我们描述了镍酰胺与CO 2和H 2 O的镍催化加氢羧化反应,以提供具有高区域选择性的各种α-氨基-α,β-不饱和酯。鉴于酰胺的电子偏向,使用这种催化方案对酰胺进行选择性α-羧化是出乎意料的,并且与我们以前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在先前的研究中,化学计量的Ni(0)仅用于形成β-羧化产物。我们发现,这种意外的C–C键形成是由Zn和MgBr 2的结合引起的。
  • Ni-Catalyzed Reductive Cyanation of Aryl Halides and Phenol Derivatives via Transnitrilation
    作者:L. Reginald Mills、Joshua M. Graham、Purvish Patel、Sophie A. L. Rousseaux
    DOI:10.1021/jacs.9b11208
    日期:2019.12.11
    reductive coupling for the synthesis of benzonitriles from aryl (pseudo)halides and an electrophilic cyanating reagent, 2-methyl-2-phenyl malononitrile (MPMN). MPMN is a bench-stable, carbon-bound electrophilic CN reagent that does not release cyanide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 variety of medicinally relevant benzonitriles can be made in good yields. Addition of NaBr to the reaction mixture allows for
    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 Ni 催化的还原偶联,用于从芳基(伪)卤化物和亲电氰化试剂 2-甲基-2-苯基丙二腈 (MPMN) 合成苯甲腈。MPMN 是一种工作台稳定的碳键合亲电子 CN 试剂,在反应条件下不会释放氰化物。可以以良好的收率制备多种与药用相关的苯甲腈。将 NaBr 添加到反应混合物中可以使用更具挑战性的芳基亲电试剂,例如芳基氯化物、甲苯磺酸盐和三氟甲磺酸盐。机理研究表明,溴化钠在促进这些底物的氧化加成方面发挥作用。
  • Nickel-Catalyzed Cyanation of Aryl Halides and Hydrocyanation of Alkynes via C–CN Bond Cleavage and Cyano Transfer
    作者:Hui Chen、Shuhao Sun、Yahu A. Liu、Xuebin Liao
    DOI:10.1021/acscatal.9b04586
    日期:2020.1.17
    methods to prepare aryl nitriles and vinyl nitriles from aryl halides and alkynes, respectively. Using inexpensive and non-toxic 4-cyanopyridine N-oxide as the cyano shuttle, the methods provide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prepare aryl cyanides and vinyl nitriles under mild and operationally simple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 a broad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In hydrocyanation of alkynes, the method
    我们报告镍催化氰化和氢氰化方法分别从芳基卤化物和炔烃制备芳基腈和乙烯基腈。使用廉价且无毒的4-氰基吡啶N-氧化物作为氰基梭,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在温和且操作简单的反应条件下制备具有宽泛官能团耐受性的芳基氰化物和乙烯基腈的有效方法。在炔烃的氢氰化中,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可控方式主要产生E或Z烯基腈,而分别以内部二芳基炔烃和末端炔烃为底物时,则仅产生马尔可夫尼科夫乙烯基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