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氧地胆草素是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为无色针状结晶(氯仿),熔点大于320℃。它来源于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全草,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抗癌活性。现有公开的制备方法多采用硅胶柱分离,但由于该方法存在样品损失大、重现性差和污染严重等问题,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制备具体步骤如下:取地胆草粉碎至2kg,每次使用10L 7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30分钟,共进行三次。提取液加入200g活性炭回流脱色后,滤出活性炭并减压浓缩去除甲醇,然后将无醇浸膏加入HZ816大孔树脂柱中吸附。用7倍柱体积的60%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300ml后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回收溶剂得浸膏。取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按2:3:5:3混合充分分层,上相注满高速逆流色谱管作为固定相,启动主机转速800rpm,并泵入下相作为流动相建立动态平衡后,调节流速为2ml/min。用流动相溶解浸膏并由进样阀进样,紫外检测器在线监测收集目标成分。连续制备并通过流分回收试剂得去氧地胆草素2.3g,经HPLC检测其含量为98.5%,且物理性状数据与现有技术一致。
生物活性Deoxyelephantopin 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倍半萜烯内酯,广泛用于癌症研究。它能够抑制NF-κB、MAPK、PI3K/Akt和β-catenin信号传导。
靶点Deoxyelephantopin 抑制HCT 116(结直肠癌)、K562(慢性髓性白血病)、KB(口腔癌)及T47D(乳腺癌)细胞系生长,其IC50值分别为7.46、4.02、3.35和1.86 μg/mL。它可增加p53、p-JNK和p-p38的表达并降低p-STAT3和p-mTOR的表达水平,同时下调MMP-2和MMP-9、uPA及uPAR mRNA水平。
化学性质去氧地胆草素为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等有机溶剂,来源于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用途去氧地胆草素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