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钙是一种中性的抗坏血酸盐,对胃没有刺激性,在补充维生素C的同时,还能提供约10%的非常容易吸收的钙质。它集抗氧化、抗病毒、抗毒素、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于一体,并且是合成体内最重要的支撑性组织胶原蛋白的重要因子之一。尽管其抗癌作用尚存在争议,但对生长发育、维持健康以及对抗疾病的重要性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生理功能与作用维生素C钙兼具维生素C和钙的同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和预防缺钙症,并且由于制成钙盐后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稳定性也有所增强。在国外,维生素C钙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在食品行业中,它可作为抗氧剂、强化剂和添加剂等。
适应症本品为维生素C补充剂:
维生素C钙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胶原蛋白和组织间质的合成。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钙可促进机体营养代谢和能量产生,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血管适应性,并改善皮肤、血管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张力。在体内,抗坏血酸与脱氢抗坏血酸形成可逆的氧化还原系统,在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维生素C钙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并分解为维生素C和钙离子。维生素C主要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腺体组织中的浓度最高,肌肉脂肪中最少;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浓度比在红细胞及血浆中的浓度高。部分维生素C代谢成草酸与二氧化碳排出,另一部分以还原型或脱氢型自尿中排出。当维生素C的血浆浓度超过肾阈值(约为1.4mg%)时,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若血浆中含量低于1.4mg%,则被组织细胞摄取。
生产方法用维生素C和碳酸钙为原料,在不加氮气的情况下进行反应。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的三口瓶中加入44gVC并适量水,用水浴锅控制反应温度,匀速搅拌下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使液面保持CO2覆盖。待反应完全后抽滤,滤液转入三口瓶中,在室温下加入大量甲醇进行醇析结晶,持续降温后抽滤、用甲醇洗涤并真空干燥即可得到成品维生素C钙。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1mL/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0min,投料量配比VC∶CaCO3= 1∶0.525。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维生素C钙含量平均为99.35%,收率达到86.91%。
鉴别试验10%试样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且加硫酸后变为黄色或橙色。
使用限量FAO/WHO(2001):汤、羹(由肉、鸡等煮成)类,1000mg/kg(以抗坏血酸计)。GB 2760-96:酥类糕点、方便面,0.2g/kg;汤料、肉制品,1.0g/kg(以油脂中抗坏血酸计)。
化学性质白色或稍带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1994)。
用途作为抗氧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肉制品和汤料,最大使用量为1.0g/kg(以油脂中抗坏血酸计);用于方便面和酥类糕点的使用限量分别为0.2g/kg。此外还可作营养强化剂。同时,维生素C钙具有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营养增补剂以及肉类护色剂的功能。
生产方法由抗坏血酸与碱性钙盐中和而得;也可由抗坏血酸与碳酸钙或氧化钙中和制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