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3,6-di-O-acetyl-2,4-di-O-benzyl-α-D-mannopyranoside | 80738-4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3,6-di-O-acetyl-2,4-di-O-benzyl-α-D-man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R,3R,4S,5S,6S)-4-acetyloxy-6-methoxy-3,5-bis(phenylmethoxy)oxan-2-yl]methyl acetate
methyl 3,6-di-O-acetyl-2,4-di-O-benzyl-α-D-man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80738-49-4
化学式
C25H30O8
mdl
——
分子量
458.508
InChiKey
WGDPGVQCBWTAIP-VAFBSOE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49.0±50.0 °C(Predicted)
  • 密度:
    1.2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02
  • 重原子数:
    33.0
  • 可旋转键数:
    10.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89.5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8.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Man<sub>2</sub>, Man<sub>3</sub>, and Man<sub>5</sub> Oligosaccharides, Using Mannosyl Iodide Donors<sup>1</sup>
    作者:Son N. Lam、Jacquelyn Gervay-Hague
    DOI:10.1021/jo051360d
    日期:2005.10.1
    resulting from attack at the C-2 acetate. However, upon warming to room temperature the orthoacetate quantitatively rearranged to the desired oligosaccharide. Employing a 3,6-dihydroxy acceptor and subjecting it to double glycosidation quickly afforded high mannose sugars in nearly quantitative yields. Glycosyl iodide donors offer advantages over previously reported chloride donors as the reactions are
    已经开发了使用正交保护的糖基供体制备Man 3和Man 5寡糖的高效方案。C-2- O的糖基化在-40°C的三氟甲磺酸存在下,β-乙酰基甘露糖化物供体开始生成所需的α-连接的甘露糖苷和原乙酸酯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由对C-2乙酸酯的攻击引起。但是,温热至室温后,原乙酸酯定量地重排为所需的寡糖。使用3,6-二羟基受体并使其经受双重糖苷化作用,很快就以几乎定量的产量提供了高甘露糖。糖基化物供体比先前报道的化物供体具有优势,因为反应更快,产率更高并且在高阶构建体中不会减少。这些研究继续消除了糖基化物反应性太强以至于不能用于合成的观念。
  • Synthesis of some partially substituted methyl α-d- and phenyl 1-thio-α-d-mannopyranosid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anno-oligosaccharides
    作者:Zoltán Szurmai、Lajos Balatoni、András Lipták
    DOI:10.1016/0008-6215(94)84264-7
    日期:1994.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