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乙酸-13C2 | 16651-47-1

中文名称
乙酸-13C2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13C2]acetic acid
英文别名
[13C2]-acetic acid;[1,2-13C]acetic acid;Acetic acid-13C2;acetic acid
乙酸-13C2化学式
CAS
16651-47-1
化学式
C2H4O2
mdl
——
分子量
62.0306
InChiKey
QTBSBXVTEAMEQO-ZDOIIHC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2 °C (lit.)
  • 沸点:
    117-118 °C (lit.)
  • 密度:
    1.083 g/mL at 25 °C
  • 蒸气密度:
    2.07 (vs air)
  • 闪点:
    104 °F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少许)、甲醇(少许)
  • 稳定性/保质期:
    按规定使用不会分解,避氧化剂、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氢氧化物、氧化物、酸酐、过氧化物、高锰酸盐、胺、酸、碱、酒精、金属、热、明火和潮湿。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
  • 重原子数:
    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储存条件:
    存放于密闭、阴凉、干燥处

SDS

SDS:b206dabf33637364a15621b43f326596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乙酸-13C2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 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4)
皮肤腐蚀 (类别 1A)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6 易燃液体和蒸气
H312 皮肤接触有害。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 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30 + P331 如果吞咽:漱口,不要催吐。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
浴。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2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安全储存
P403 + P235 保持低温,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3C2H4O2
分子式
: 62.04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Acetic acid-13C2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6651-47-1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摄取或食入浓醋酸导致呼吸道和消化道组织损伤。症状包括:咯血、血痢、水肿和/或食道和幽门穿孔、胰腺
炎、血尿、无尿、尿毒症、蛋白尿、溶血、抽搐、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炎、心衰、休克和死亡。皮肤或眼睛
直接接触高浓度的蒸气能引起:红斑、组织破坏伴随痊愈迟缓、皮肤变黑、角化过度、皲裂、角膜侵蚀、乳化
、虹膜炎、结膜炎、可能失明。,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小(起始)火时,使用媒介物如“乙醇”泡沫、干化学品或二氧化碳。大火时,尽可能使用水灭火。使用大量(
洪水般的)水以喷雾状应用;水柱可能是无效的。用大量水降温所有受影响的容器。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基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3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Butoject® (KCL 897 / Z677647,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天然乳胶
最小的层厚度 0.6 mm
溶剂渗透时间: 30 min
测试过的物质Lapren® (KCL 706 / Z677558,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6.2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117 - 118 °C - lit.
g) 闪点
40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1.083 g/mL 在 25 °C1.083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有害。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摄取或食入浓醋酸导致呼吸道和消化道组织损伤。症状包括:咯血、血痢、水肿和/或食道和幽门穿孔、胰腺
炎、血尿、无尿、尿毒症、蛋白尿、溶血、抽搐、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炎、心衰、休克和死亡。皮肤或眼睛
直接接触高浓度的蒸气能引起:红斑、组织破坏伴随痊愈迟缓、皮肤变黑、角化过度、皲裂、角膜侵蚀、乳化
、虹膜炎、结膜炎、可能失明。,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789 国际海运危规: 2789 国际空运危规: 2789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ACETIC ACID, GLACIAL
国际海运危规: ACETIC ACID, GLACIAL
国际空运危规: Acetic acid, glacial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3) 国际海运危规: 8 (3) 国际空运危规: 8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乙酸-13C2是一种带有13C2标记的乙酸(HY-Y0319)。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乙酸-13C2三溴化磷 作用下, 反应 1.0h, 以1.55 g的产率得到乙酰溴-13C2
    参考文献:
    名称:
    毒素(野火毒素)生物合成的进一步研究:[2,3- 13 C 2 ]丙酮酸酯掺入β-内酰胺部分
    摘要:
    合成[2,3- 13 C 2 ]丙酮酸(7)并施用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的培养物中。将C(2)和C(3)(共7个)作为完整单元并入Tabtoxin(1)的β-内酰胺部分中。结果表明1的生物合成部分沿着赖氨酸途径进行。在标记图案1和掺入实验与α,α'-dideuterated(±)-2,6-二氨基庚二酸(19)表明,在生物合成的分支1形成赖氨酸之前发生。
    DOI:
    10.1002/hlca.19900730228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醛-13C2磷酸铬酸 作用下, 生成 乙酸-13C2
    参考文献:
    名称:
    Lifson et 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48, vol. 176, p. 1264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葡萄糖乙酸-13C2 作用下, 生成 丁二酸
    参考文献:
    名称:
    Wood, Physiological Reviews, 1946, vol. 26, p. 210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Reactivity of (Z)-5-Acetyl-3-aryl-2,3-dihydro-2-[(thioacyl)methylene]1,3,4-thiadiazoles: A Surprising Base-Induced Conversion into 3-(N-arylamino)thiophenes
    作者:Tiziana Benincori、Tullio Pilati、Simona Rizzo、Mara Sada、Franco Sannicolò
    DOI:10.1002/ejoc.200300048
    日期:2003.7
    nes 5, respectively. These very reactive species undergo either nucleophilic addition or [4+2]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the thioacyl function. The most surprising result was found in the reactions of the 5-acetyl-3-aryl-2,3-dihydro-2-[(thioacyl)methylene]-1,3,4-thiadiazoles 1a,d,e, which afford 3-(arylamino)thiophenes 2, 10, and 14 as the main products. This serendipitous transformation, which
    我们报告了两类很少研究的杂环所显示的反应性,5-乙酰基-2,3-二氢-3-苯基-2-(苯基亚甲基)-1,3,4-噻二唑 (6) 和 5alkanoyl-3-芳基-2,3-二氢-2-[(硫代酰基)亚甲基]-1,3,4噻二唑1a-e。在这两种情况下,强碱促进噻二唑环的裂解,同时失去硫氰酸根阴离子,分别生成 N-芳基烯酮亚胺和 N-芳基(硫代酰基)烯酮亚胺 5。这些非常活泼的物质会发生亲核加成或 [4+2] 环加成反应,包括硫酰基官能团。最令人惊讶的结果是在 5-乙酰基-3-芳基-2,3-二氢-2-[(硫代酰基)亚甲基]-1,3,4-噻二唑 1a,d,e 的反应中发现的,得到 3 -(芳氨基)噻吩2、10和14为主要产品。这种偶然的转变,似乎相当普遍,可能涉及将底物的乙酰基转化为烯酮的中间步骤。(©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carbon-13 labelled acids and esters
    作者:Angela C. Jordan、Lorraine C. Axford、John R. Harding、Yvonne O'Connell、Thomas J. Simpson、Christine L. Willis
    DOI:10.1002/jlcr.1198
    日期:2007.4
    Syntheses of isotopically labelled putative biosynthetic intermediates to the natural products monocerin 1, hectochlorin 2 and strobilurin A 3 are describ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9,10-13C2]dihydroisocoumarin 10, a stereoselective aldol condensation of 13C2-acetylated chiral auxiliary 5 was used to assemble the labelled C9-C14 fragment. The preferred approaches to the syntheses of [1,2-13C2]5,5-dichlorohexanoic acid 15 and the N-acetylcysteamine derivative of [1,2-13C2]cinnamic acid 19 involved a Horner-Wadsworth-Emmons chain extension and Knoevenagel reaction, respectively.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报道了用于合成天然产物monocerin 1、hectochlorin 2和strobilurin A 3的同位素标记假定生物合成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为了制备[9,10-13C2]二氢异香豆素10,利用13C2-乙酰化的手性辅剂5的立体选择性羟醛缩合反应来组装标记的C9-C14片段。合成[1,2-13C2]5,5-二氯己二酸15和[1,2-13C2]肉桂酸的N-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19的首选方法分别涉及Horner-Wadsworth-Emmons链延伸和Knoevenagel反应。版权所有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the Formation of Acetic Acid from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on Zinc-Modified H–ZSM-5 Zeolite
    作者:Jian-Feng Wu、Si-Min Yu、Wei David Wang、Yan-Xin Fan、Shi Bai、Chuan-Wei Zhang、Qiang Gao、Jun Huang、Wei Wang
    DOI:10.1021/ja406978q
    日期:2013.9.11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are known greenhouse gases, and the conversion of these two C1-building blocks into useful fuels and chemicals is a subject of great importance. By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we found that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can be co-converted on a zinc-modified H-ZSM-5 zeolite (denoted as Zn/H-ZSM-5) to form acetic acid at a low temperature range of 523-773 K. Solid-state (13)C
    甲烷和二氧化碳是已知的温室气体,将这两种 C1 构件转化为有用的燃料和化学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通过固态核磁共振光谱,我们发现甲烷和二氧化碳可以在锌改性的 H-ZSM-5 沸石(表示为 Zn/H-ZSM-5)上在低温范围内共转化形成乙酸523-773 K。固态 (13)C 和 (1)H MAS NMR 研究表明双功能 Zn/H-ZSM-5 催化剂的独特性质是造成这种高度选择性转化的原因。锌位有效地激活 CH4 以形成甲基锌物质 (-Zn-CH3),其 Zn-C 键进一步受到 CO2 插入以产生表面乙酸盐物质 (-Zn-OOCCH3)。而且,布朗斯台德酸位点对通过质子转移到表面乙酸盐物质最终形成乙酸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公开的结果可为通过共转化策略在低温下有效活化和选择性转化甲烷提供新的可能性。此外,对该过程的机械理解将有助于合理设计稳健的催化系统,以将温室气体实际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
  • Mechanistic Studies on the Biomimetic Reduction of Tetrahydroxynaphthalene, a Key Intermediate in Melanin Biosynthesis.
    作者:Koji ICHINOSE、Yutaka EBIZUKA、Ushio SANKAWA
    DOI:10.1248/cpb.49.192
    日期:——
    1,3,6,8-Tetrahydroxynaphthalene (T4HN) is an aromatic polyketide, serving as a general precursor of fungal melanin. Melanin biosynthesis involves two consecutive deoxygenations of T4HN, consisting of the reduction of a phenolic carbon followed by dehydration. The first reduction to produce scytalone was studied in a biomimetic reduction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The reduction required a strong alkaline
    1,3,6,8-四羟基萘(T4HN)是一种芳香族聚酮化合物,是真菌黑色素的一般前体。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涉及T4HN的两个连续脱氧,包括酚碳的还原和脱水。在用硼氢化钠的仿生还原中研究了首次生成双降戟的还原。还原需要强碱性条件,导致T4HN互变异构化成反应性物质,其结构已通过NMR光谱得以阐明。
  • Two Copper-Carbenes from One Diazo Compound
    作者:María Álvarez、Maria Besora、Francisco Molina、Feliu Maseras、Tomás R. Belderrain、Pedro J. Pérez
    DOI:10.1021/jacs.1c01483
    日期:2021.3.31
    Many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MLn decompose diazo compounds N2═CR1R2 generating metal-carbenes LnM═CR1R2 which transfer the carbene group to other substrates, constituting an important tool in organic synthesis. All previous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the CR1R2 fragment at the metal-carbene remains intact from the parent diazo compound. Herein we report the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a monosubstituted
    许多过渡金属配合物 ML n分解重氮化合物 N 2 = CR 1 R 2生成金属卡宾 L n M = CR 1 R 2将卡宾基团转移到其他底物,构成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工具。之前的所有报告都表明,金属卡宾处的 CR 1 R 2片段与母体重氮化合物保持完整。在此,我们报告了单取代的铜卡宾的检测和分离,其中 CR 1 R 2配体已从最初的重氮试剂进行了修改。当 Tp Ms Cu(THF) (TpMs = 氢三(3-甲基)吡唑基硼酸酯配体)与N,N-二乙基重氮乙酰胺[N 2 = C(H)(CONEt 2 )] 反应,稳定的铜卡宾 Tp Ms Cu = C(H)(NEt 2 )被分离出来,由脱羰过程产生,一氧化碳被捕获为 Tp Ms Cu(CO)。同时观察到来自分子内卡宾插入反应到 C-H 键的产物表明,预期的 Tp Ms Cu=C(H)(CONet 2 ) 复合物也形成了。实验数据、DFT 计算和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