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索酸是一种白色无定型粉末,又名植物胰岛素或2α-羟基熊果酸。它是从巴拉巴和大花紫薇中提取的α-香树脂醇型或乌斯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该物质可溶于石油醚、苯、氯仿及吡啶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并且在热乙醇和甲醇中的溶解度较高。
科罗索酸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如硫酸、磷酸、高氯酸)或中强酸(三氯乙酸)、以及Lewis酸(如氯化锌、三氯化铝、三氯化锑)反应时,会显示出颜色变化或者荧光现象。
临床应用和功效科罗索酸作为防治肥胖症及Ⅱ型糖尿病的新药与功能性天然保健食品医药原料,在市场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它已经在美国以营养补充剂的形式上市,并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预计不久后将通过FDA认证。与注射胰岛素相比,科罗索酸具有口服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尽管大花紫薇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科罗索酸(约1%),但总体而言,该天然产物在植物中的含量普遍很低;例如,在热水提取的大花紫薇浓缩物中,其含量仅为0.01%,而在巴拿巴叶的醇浓缩提取物中也仅有1%。Microherb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通过先进的色谱分离技术成功提炼出98%纯度的科罗索酸,并用于减肥和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与临床试验。
科罗索酸的主要功效科罗索酸是一种存在于大花紫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多氢蒎的五环母核构成,既可以以游离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也可以与其他成分如山楂酸(2α-羟基齐墩果酸)结合形成皂苷存在。二者在结构和化学性质上十分相似,分离较为困难。
科罗索酸能通过促进葡萄糖转运及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来实现其降血糖效果;其作用机制类似于胰岛素,因此被称为“植物胰岛素”。多项动物实验表明,该物质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和遗传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此外,它还具有减肥作用,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服用含有此成分的产品后可明显减轻体重(平均减重0.908-1.816公斤),且过程温和无需节食。
科罗索酸还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抑制TPA诱导的炎症反应、DNA聚合酶抑制效果以及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使得它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开发成各种保健品。
大花紫薇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 (L.) Pers.)是一种千屈菜科植物,广泛用于降血糖、抗炎及抗癌等功效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质量标准科罗索酸可溶于石油醚、苯、氯仿和吡啶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它在热乙醇和甲醇中的溶解度较高。
该物质主要用于含量测定/鉴定及药理实验。同时,它具有降血糖、抗炎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药理作用。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熊果酸 | ursolic acid | 77-52-1 | C30H48O3 | 456.709 |
科罗索酸甲酯 | methyl corosolate | 4518-70-1 | C31H50O4 | 486.736 |
—— | 2α,3α-diacetoxyurs-12-en-28-oic acid | 130289-37-1 | C32H50O5 | 514.746 |
2,3-二乙酰氧基科罗索酸; (2alpha,3beta)-2,3-二乙酰氧基乌苏-12-烯-28-酸 | 2α,3β-diacetoxyurs-12-en-28-oic acid | 57498-76-7 | C34H52O6 | 556.783 |
科罗索酸苄酯; (2alpha,3beta)-2,3-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苄酯 | benzyl-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 869788-73-8 | C37H54O4 | 562.833 |
—— | methyl 2α,3β-diacetoxyurs-12-en-28-oate | 14087-64-0 | C35H54O6 | 570.81 |
乌索酸苄酯 | benzyl ursolate | 192211-41-9 | C37H54O3 | 546.834 |
—— | benzyl-2α-hydroxy-3-oxours-12-en-28-oic acid | 958237-69-9 | C37H52O4 | 560.817 |
高加蓝花楹三萜酸 | 3beta-[[(E)-3-(4-Hydroxyphenyl)propenoyl]oxy]-2alpha-hydroxyurs-12-ene-28-oic acid | 63303-42-4 | C39H54O6 | 618.8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科罗索酸甲酯 | methyl corosolate | 4518-70-1 | C31H50O4 | 486.736 |
—— | 2α,3β-dihydroxyurs-12-en-11-on-28-oic acid | —— | C30H46O5 | 486.692 |
—— | 2α,3α-diacetoxyurs-12-en-28-oic acid | 130289-37-1 | C32H50O5 | 514.746 |
(2alpha,3beta)-乌苏-12-烯-2,3,28-三醇 | 2α,3β,28-trihydroxyurs-12-ene | 4547-28-8 | C30H50O3 | 458.725 |
—— | 3β-acetoxy-2α-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 —— | C32H50O5 | 514.746 |
2,3-二乙酰氧基科罗索酸; (2alpha,3beta)-2,3-二乙酰氧基乌苏-12-烯-28-酸 | 2α,3β-diacetoxyurs-12-en-28-oic acid | 57498-76-7 | C34H52O6 | 556.783 |
科罗索酸苄酯; (2alpha,3beta)-2,3-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苄酯 | benzyl-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 869788-73-8 | C37H54O4 | 562.833 |
—— | methyl 2α,3β-diacetoxyurs-12-en-28-oate | 14087-64-0 | C35H54O6 | 570.81 |
—— | 2,3,4,6-tetra-O-acetyl-β-D-glucopyranosyl 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ate | —— | C44H66O13 | 8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