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鲨烯又称三十碳六烯或鱼肝油烯,是一种有规则支链的多不饱和烯烃,存在于某些浮游植物、海水、酵母、细菌、麦芽、橄榄油、麦胚油和稻糠油中,在鲨鱼肝脏中的含量高达1300微克/克(湿重)。它是海洋环境中的一种代表性支链烯烃。在生物体内,角鲨烯有助于深海鲨鱼获得浮力,并作为合成胆甾醇的中间体以及三环、四环、五环三萜的前体。最近有研究通过威悌锡(Wittig)反应由纯反式牻牛儿基丙酮合成了角鲨烯。
化学性质角鲨烯属于三萜烯类化合物,为油状液体。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后会转变成类似亚麻仁油的粘性液体。熔点-38℃,沸点280℃(17毫米汞柱),比重0.8128(15/4℃),折光率1.4965,在环己烷中UVλmax<226nm。易溶于乙醚、石油醚、丙酮和四氯化碳等脂溶性溶剂,微溶于乙醇和冰乙酸,几乎不溶于水。它具有轻微令人愉快的气味,并且在常压下蒸馏时会发生分解,在空气中放置时会逐渐吸收氧气而树脂化。
分子结构角鲨烯由6个异戊二烯组成,是重要的三萜分子,其结构为中心对称。天然的角鲨烯分子中6个双键均为反式构型。角鲨烯分子结构图如图2-1所示:
角鲨烯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抗菌消炎及调节胆固醇代谢等多种生物活性功效。它是一种无毒性的强化剂,抗衰老和抗癌等效果显著,并且在化妆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生产方法生产角鲨烯的主要步骤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