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4-溴苯基)胺 | 16292-17-4

中文名称
二(4-溴苯基)胺
中文别名
4,4'-二溴二苯胺;双(溴甲基)胺;双(4-溴苯基)胺;K0061
英文名称
bis(4-bromophenyl)amine
英文别名
4,4'-dibromodiphenylamine;di(4-bromophenyl)amine;N,N-bis(4-bromophenyl)amine;4-bromo-N-(4-bromophenyl)aniline;4,4′-dibromodiphenylamine;4-bromo-N-(4-bromophenyl)benzenamine;bis(bromophenyl)amine
二(4-溴苯基)胺化学式
CAS
16292-17-4
化学式
C12H9Br2N
mdl
——
分子量
327.018
InChiKey
VKVHTZNHLOGHG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6 °C
  • 沸点:
    380.5±27.0 °C(Predicted)
  • 密度:
    1.740±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溶于甲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36/39
  • 危险类别码:
    R22,R41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2149909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9
  • 储存条件:
    室温

SDS

SDS:95f25968126b75bd215f81db2a180756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Bis(4-bromophenyl)amine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4,4′-Dibromodiphenylamine
N-phenyl-4,4′-dibromoanilin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慢性的水体毒性 (类别4)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
H413 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有害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1 + P312 如果吞下去了: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看医生。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30 漱口。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4,4′-Dibromodiphenylamine
别名
N-phenyl-4,4′-dibromoaniline
: C12H9Br2N
分子式
: 327.01 g/mol
分子量
成分 浓度
Bis(4-bromophenyl)amine
-
化学文摘编号(CAS No.) 16292-17-4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溴化氢气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预防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在合适的封闭的处理容器内。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工业卫生和安全使用规则来操作。 休息以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颜色: 浅蓝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熔点范围: 105 - 108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6.667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

二(4-溴苯基)胺是一种重要的胺类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合成压敏染料、医药、橡胶、农药和胶粘剂辅料。

合成方法

在氮气保护下,将100 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3.77 g 对溴氯苯、6.01 g 无水 K3PO4、0.15 g 无水 Cu(CH3CO2)2 和0.19 g 脯氨酸,再用针筒注入2.53 g对溴苯胺和10 mL DMF。升温至130 ℃反应4 h后停止反应,过滤,蒸除大部分溶剂,残留液用蒸馏水稀释,调pH至2~3,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滤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浓缩、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收率为93%,纯度为99%。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4-溴苯基)胺盐酸溶剂黄146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2h, 生成 N,N-di(4-bromophenyl)nitrenium tetrafluoro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N,N-二(4-卤代苯基)氮离子:亲核陷阱,芳香取代和氢原子转移
    摘要:
    反应性中间体N,N-二(4-氯苯基)氮离子和N,N-二(4-溴苯基)氮离子是通过光解相应的N而生成的-氨基(2,4,6,-collidinium)离子。这些二芳基氮鎓离子的行为通过激光闪光光解,稳定光产物的分析以及从头算起的密度泛函理论进行表征。后者预测这些物种具有单重态基态。卤代二芳基氮鎓离子的寿命比未取代的二苯基氮re离子明显更长。具体地,与卤代衍生物的环化形成咔唑衍生物的发生(如果有的话)可忽略不计。然而,它们确实进行了单重芳基氮鎓离子的大多数特征反应,包括与芳基环上的亲核试剂结合,加成芳烃并接受易氧化阱中的电子。有趣的是,这些物种还从1,4-环己二烯和各种酚衍生物中提取H原子。相对于计算出的单重态-三重态能隙,后一个过程的含意。讨论了-12.5kcal / mol。
    DOI:
    10.1021/jo062578i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苯胺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100%的产率得到二(4-溴苯基)胺
    参考文献:
    名称:
    寻找蓝调兄弟:作为固体魔蓝老化产物的四芳基联苯胺阳离子自由基的 X 射线晶体学/光谱表征†
    摘要:
    幻蓝(MB + ˙ SbCl 6 −盐),即三-4-溴苯基铵阳离子自由基,是一种常规使用的单电子氧化剂,在储存时在固态下缓慢分解,形成所谓的“蓝兄弟”,这通常使情况复杂化氧化过程的定量分析。在此,我们通过结合 DFT 和实验方法,包括分离TAB + ˙ SbCl 6 −及其X 射线晶体学表征。老化的幻蓝样品中TAB的形成是通过一对MB的 Scholl 型偶联以及随后分子溴的损失而发生的。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导致我们合理设计和合成了三(2-溴-4-叔丁基苯基)胺,被称为“布鲁斯表弟”( BC : E ox1 = 0.78 V vs. Fc/Fc +,λ max ( BC + ˙ ) = 805 nm, ε max = 9930 cm -1 M -1 ),通过将空间要求较高的叔丁基置于芳环的对位,其氧化二聚作用受到显着阻碍。由三苯胺两步合成BC及其阳离子自由基 ( BC + ˙ ) 的高稳定性保证
    DOI:
    10.1039/c6ob00140h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伯烷基自由基与芳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1)。
    摘要:
    从二芳基胺(4-XC(6)H(4))(2)NH [X = H,CH(3),C(8)H(17),CH(3)O和Br]提取氢在各种浓度的胺存在下,通过热解3-甲基-3-苯基丁酰过氧化物来研究正十二烷溶液中的2-甲基-2-苯基丙基自由基。该反应是非链过程,其中2-甲基-2-苯基丙基和其重排产物2-苄基丙烷-2-基从溶剂和胺中提取氢。重排的自由基的交叉歧化反应导致形成大量的β,β-二甲基苯乙烯。通过未重排的正十二烷基伯烷基提取氢的速率常数(k(373K)= 3.5 x 10(3)M(-)(1)s(-)(1)),二苯胺(k(373K) = 1.3 x 10(6)M(-)(1)s(-)(1)),由产物产率和自由基重排的已知速率常数确定取代的二芳基胺。根据N-氘代二苯胺的动力学实验,发现373 K时的氘代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NH)/ k(ND)为2.3。
    DOI:
    10.1021/jo952162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smuth Amides Mediate Facile and Highly Selective Pn–Pn Radical‐Coupling Reactions (Pn=N, P, As)
    作者:Kai Oberdorf、Anna Hanft、Jacqueline Ramler、Ivo Krummenacher、F. Matthias Bickelhaupt、Jordi Poater、Crispin Lichtenberg
    DOI:10.1002/anie.202015514
    日期:2021.3.15
    species [Bi(NAr2)3] readily release aminyl radicals [NAr2]. at ambient temperature in solution. These reactions yield the corresponding hydrazines, Ar2N−NAr2, as a result of highly selective N−N coupling. The exploitation of facile homolytic Bi−Pn bond cleavage for Pn−Pn bond formation was extended to higher homologues of the pnictogens (Pn=N–As): homoleptic bismuth amides mediate the highly selective dehydrocoupling
    在温和条件下控制释放明确的自由基物质以供随后用于选择性反应是合成化学中的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在此表明​​,简单的酰胺铋物种 [Bi(NAr 2 ) 3 ] 很容易释放氨基自由基 [NAr 2 ] 。在环境温度下在溶液中。由于高度选择性的 NN 偶联,这些反应产生相应的肼,Ar 2 N−NAr 2 。利用易于均裂 Bi−Pn 键断裂形成 Pn−Pn 键的方法已扩展到 pnictogen 的高级同系物 (Pn=N–As):均配铋酰胺介导 HPnR 2的高度选择性脱氢偶联,得到 R 2 Pn−PnR 2 . 通过 NMR 和 EPR 光谱、单晶 X 射线衍射和 DFT 计算进行的分析揭示了较低的 Bi−N 均解键解离能,表明铋配位层中存在自由基耦合,并揭示了电子和空间参数作为控制的有效工具这些反应。
  • Facile Cu(I)-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of Anilines to Azo Compounds and Hydrazines with Diaziridinone under Mild Conditions
    作者:Yingguang Zhu、Yian Shi
    DOI:10.1021/ol4005917
    日期:2013.4.19
    A mild and highly efficient Cu(I)-catalyzed oxidative coupling of anilines is described. Vari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anilines can be efficiently coupl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to the corresponding azo compounds and hydrazines in high yields. This method provides a direct and practical access to these compounds and is also amenable to gram scale with no special precautions to exclude air or moisture
    描述了一种温和高效的 Cu(I) 催化的苯胺氧化偶联反应。各种伯苯胺和仲苯胺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以高产率有效地与相应的偶氮化合物和肼偶联。该方法提供了直接、实用地获取这些化合物的方法,并且也适用于克级,无需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来排除空气或湿气。
  • Cu-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N–N Coupling of Carbazoles and Diarylamines Including Selective Cross-Coupling
    作者:Michael C. Ryan、Joseph R. Martinelli、Shannon S. Stahl
    DOI:10.1021/jacs.8b05245
    日期:2018.7.25
    diarylamines to the corresponding N-N coupled bicarbazoles and tetraarylhydrazines. The reactions proce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1 atm O2, 60-80 °C) with a catalyst composed of CuBr·dimethylsulfide and N, N-dimethylaminopyridine. Reactions between carbazole and diarylamines show unusually selective cross-coupling, even with a 1:1 ratio of the two substrates. This behavior was found to arise from reversible
    已经确定了一种铜催化方法,用于将咔唑和二芳基胺有氧氧化二聚成相应的 NN 偶联联咔唑和四芳基肼。该反应在温和条件(1 atm O2,60-80 °C)下进行,催化剂由 CuBr·二甲基硫醚和 N,N-二甲基氨基吡啶组成。咔唑和二芳基胺之间的反应显示出异常选择性的交叉偶联,即使两种底物的比例为 1:1。发现这种行为是由四芳基肼的可逆形成引起的。该物质的形成在动力学上是有利的,但反应条件下 NN 键的断裂会导致热力学上有利的交叉偶联产物的选择性形成。
  • 신규한 유기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申请人:SFC CO., LTD. 에스에프씨 주식회사(120060087061) Corp. No ▼ 135511-0105889BRN ▼134-81-54429
    公开号:KR2018002351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7
    본 발명은 하기 [화학식 A] 또는 [화학식 B]로 표시되는 유기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에 관한 것으로서, 상기 [화학식 A] 및 [화학식 B]에서, R1 내지 R12, L1, L2, Ar1 내지 Ar3, n 및 m은 발명의 상세한 설명에 기재된 바와 같다. [화학식 A] [화학식 B]
    本发明涉及标记为[化学式A]或[化学式B]的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在所述的[化学式A]和[化学式B]中,R1至R12,L1,L2,Ar1至Ar3,n和m如本发明详细描述中所述。 [化学式A] [化学式B]
  •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申请人:SFC CO., LTD. 에스에프씨 주식회사(120060087061) Corp. No ▼ 135511-0105889BRN ▼134-81-54429
    公开号:KR102164014B1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본 발명은 정공수송 재료로 채용되는 유기발광 화합물에 관한 것으로서, 하기 [화학식 1-1] 내지 [화학식 1-2]로 표시되는 것을 특징으로 하며, 본 발명에 따른 유기발광 화합물을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의 정공수송층에 채용시 발광효율 및 수명 특성이 동시에 향상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의 제조가 가능하다. [화학식 1-1] [화학식 1-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有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表示为[化学式1-1]至[化学式1-2],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出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正电荷传输层中采用的有机发光化合物,从而同时提高发光效率和寿命特性。 [化学式1-1] [化学式1-2]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