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双{[双(2-吡啶基甲基)氨基]甲基}-4-甲基苯酚 | 80528-41-2

中文名称
2,6-双{[双(2-吡啶基甲基)氨基]甲基}-4-甲基苯酚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bis[bis(2-pyridylmethyl)aminomethyl]-4-methylphenol
英文别名
2,6-bis((bis(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4-methylphenol;2,6-bis-4-methylphenol;2,6-bis[[bis(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4-methylphenol
2,6-双{[双(2-吡啶基甲基)氨基]甲基}-4-甲基苯酚化学式
CAS
80528-41-2
化学式
C33H34N6O
mdl
——
分子量
530.673
InChiKey
SAJIFZPINIDYB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40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1
  • 拓扑面积:
    7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7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SDS

SDS:9caa964945c6ba0c6850063fb0bc4114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2,6-双{[双(2-吡啶基甲基)氨基]甲基}-4-甲基苯酚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H-bpmp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化学品全球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H-bpmp
别名
: C33H34N6O
分子式
: 530.66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112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加热。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强酸和强碱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黄酮二铁一氧化氮还原酶模型中 [FeNO]2 核心的扭曲抑制 N-N 键的形成并促进不寻常的二亚硝基铁配合物的形成:对催化和反应性的影响
    摘要:
    黄酮二铁一氧化氮还原酶 (FNOR) 将一氧化氮 (NO) 还原为一氧化二氮 (N 2 O),从而使传染性病原体能够减轻人体免疫反应中产生的 NO 毒性水平。我们之前报道了模型复合物 [Fe 2 (BPMP)(OPr)(NO) 2 ](OTf) 2 ( 1 , OPr – = 丙酸盐),它包含两个共面的 NO 配体,能够将 NO 定量还原为 N 2 O [怀特等人。J.上午。化学。社会党。2018 , 140 , 2562–2574]。在这里,我们首次研究了活性位点的扭曲如何影响二铁核心介导 N 2的能力O 形成。为此,我们制备了1的几种类似物,其中包含两个单齿配体代替桥接羧酸盐 [Fe 2 (BPMP)(X) 2 (NO) 2 ] 3+/1+ ( 2-X ; X = triflate 、1-甲基咪唑或甲醇)。2-X的结构数据表明,在没有桥接羧酸盐的情况下,二铁核心膨胀,导致 (O)N-N(O)
    DOI:
    10.1021/jacs.1c1038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a heterobimetallic iron-manganese complex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homobimetallic analogues
    摘要:
    Heterobimetallic cofactors containing one manganese and one iron ion have recently been found within the di-metal carboxylate protein family. Herein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binuclear metal complexes with Fe-Fe, Mn-Mn, and Fe-Mn metal composition. All three complexes use the same ligand framework, the BPMP ligand (HBPMP=2,6-bis[(bis (-2-pyridylmethyl)amine) methyl]-4-methylphenol)) with two additional acetate ligands bridging the two metals. In terms of stability towards metal exchange, the Fe-Mn is more stable than the Mn-Mn complex but less stable than the Fe-Fe complex. Cyclic voltammetry shows that the Fe-Mn complex behaves markedly different than the homobimetallic complexes. The Fe-Mn complex also shows higher reactivity with O-2 than both the Fe-Fe and the Mn-Mn counterparts.
    DOI:
    10.1016/j.ica.2019.03.029
  • 作为试剂:
    描述:
    N-苄氧羰基甘氨酰-L-苯丙氨酸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2,6-二甲基吡啶2,6-双{[双(2-吡啶基甲基)氨基]甲基}-4-甲基苯酚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6.2%的产率得到L,L-2-[2-(2-benzyloxycarbonylaminoacetylamino)-3-phenylpropionylamino]-3-methyl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高效铵型肽偶联剂:合成,机理与应用
    摘要: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铵型偶联剂BOMI,BDMP,BPMP,DOMP,SOMP,FOMP和AOMP。结果表明,由于具有高反应活性,低外消旋性和高收率的优势,大多数这些试剂在肽合成方面比常规方法更有效。提出了反应机理,并通过1 H NMR,IR,UV和HPLC进行了研究。
    DOI:
    10.1016/s0040-4020(00)00365-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Potentially Polymerizable Heterodinuclear FeIIIZnII Purple Acid Phosphatase Mimic.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sphate Ester Hydrolysis Studies
    作者:Yoke Leng Michelle Zee、Lawrence R. Gahan、Gerhard Schenk
    DOI:10.1071/ch10424
    日期:——
    An analogue of the purple acid phosphatase biomimetic 2-((bis(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6-(((2-hydroxybenzyl)(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4-methylphenol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analogue, 2-((bis(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6-(((2-hydroxy-4-(4-vinylbenzyloxy)benzyl)(pyridin-2-ylmethyl)amino)methyl)-4-methylphenol (H2BPBPMPV) possesses a pendant olefin suitable for copolymerization
    紫色磷酸磷酸酶仿生2-((双(吡啶-2-基甲基)氨基)甲基)-6-((((2-羟基苄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甲基)-4-甲基苯酚的类似物具有已合成。类似物2-((双(吡啶-2-基甲基)氨基)甲基)-6-((((2-羟基-4-(4-乙烯基苄氧基)苄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甲基)- 4-甲基苯酚(H 2 BPBPMPV)具有适合共聚的侧链烯烃。与Fe III / Zn II络合生成络合物[Fe III Zn II(BPBPMPV)(CH 3 COO)2 ](ClO 4),具有质谱,微量分析,UV / vis和IR光谱的特征。测定了该配合物对双(2,4-二硝基苯基)磷酸酯的催化活性,结果K m为4.1±0.6 mM,k cat 3.8±0.2×10 –3  s –1,钟形pH– p K a值为4.31、5.66、8.96的速率曲线,该曲线在pH 9.5以上显示残余活性。
  • Iron(II) Mediated Desulfurization of Organosulfur Substrates Produces Nonheme Diiron(II)-hydrosulfides
    作者:Tuhin Ganguly、Ayan Das、Amit Majumdar
    DOI:10.1021/acs.inorgchem.9b01144
    日期:2019.8.5
    reaction system involving Fe(BF4)2·6H2O and two dinucleating ligands, HBPMP and HPhBIMP, mediates the desulfurization of aliphatic and aromatic thiols at room temperature. This rare C–S bond cleavage reaction produces two nonheme diiron(II) complexes, [Fe2(BPMP)(SH)2(MeOH)2]1+ (1a) and [Fe2(PhBIMP)(μ-SH)(DMF)]2+ (2a), possibly via an active species similar to [Fe2(PhBIMP)(H2O)2(DMF)2]3+ (2c), while the thiols
    涉及Fe(BF 4)2 ·6H 2 O和两个双核配体HBPMP和HPhBIMP的反应体系在室温下介导脂肪族和芳香族硫醇的脱硫。这种罕见的C-S键裂解反应产生了两种非血红素二铁(II)配合物,[Fe 2(BPMP)(SH)2(MeOH)2 ] 1+(1a)和[Fe 2(PhBIMP)(μ-SH)( DMF)] 2+(2a),可能是通过类似于[Fe 2(PhBIMP)(H 2 O)2(DMF)2 [ 3 ] (2c)的活性物质),而硫醇则转化为相应的醇/酚。在硫代乙酸(一种双齿螯合有机硫底物)的情况下,使用HBPMP可以生成相应的双硫代羧酰基桥接复合物[Fe 2(BPMP)(CH 3 COS)2 ] 1+(1b),而不是1a。但是,使用HPhBIMP也会使Fe(II)介导的硫代乙酸脱硫反应生成2a,并形成[Fe 2(PhBIMP)(CH 3 COS)(MeCN)] 2+(2b)。与两种同结构的氯化物络合物[Fe
  • Design of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 of Zn(II) Complex with Oligo-Aspartate Peptide to Afford a High-Affinity Tag–Probe Pair
    作者:Hirokazu Fuchida、Shigekazu Tabata、Naoya Shindo、Ippei Takashima、Qiao Leng、Yuji Hatsuyama、Itaru Hamachi、Akio Ojida
    DOI:10.1246/bcsj.20150037
    日期:2015.6.15
    A complementary recognition pair consisting of a genetically encodable peptide tag and a small molecular probe is a powerful tool to specifically label and manipulate a protein of interest under bi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redesign of a tag–probe pair comprising an oligo-aspartate peptide tag (such as DDDD) and a binuclear zinc complex. Isothermal-titration calorimetry screening of binding between the series of peptides and zinc complexes revealed that the binding affinity was largely influenced by subtle changes of the ligand structure of the probe. However, the binding was tolerant to differences of the tag peptide sequence. Of those tested, a pair containing a peptide tag (DDAADD) and a binuclear zinc complex possessing 4-chloropyridines (3-2Zn(II)) showed the strongest binding affinity (Ka = 3.88 × 105 M−1), which was about 10-fold larg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pair of D4-peptide tag (DDDD) and 1-2Zn(II) containing nonsubstituted pyridines (Ka = 3.73 × 104 M−1). The strong binding of this new complementary recognition pair enabled the rapid covalent labeling of a tag-fused maltose binding protein with a fluorescent zinc complex, demonstrating its potential utility in protein analysis.
    一种由遗传编码可表达的多肽标签和小分子探针组成的互补识别对,是在生物条件下特异性地标记和操控感兴趣蛋白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中,我们报道了一种标签-探针对的设计重构,该对由寡天冬氨酸多肽标签(如DDDD)和双核锌复合物组成。等温滴定量热法筛选一系列多肽与锌复合物之间的结合发现,结合亲和力主要受探针配体结构的细微变化影响。然而,结合对标签多肽序列的差异具有容忍性。在测试的组合中,包含多肽标签(DDAADD)和含4-氯吡啶的双核锌复合物(3-2Zn(II))的组合显示出最强的结合亲和力(Ka = 3.88 × 105 M−1),比传统的D4多肽标签(DDDD)与不含取代吡啶的1-2Zn(II)组合的亲和力大约强10倍(Ka = 3.73 × 104 M−1)。这种新的互补识别对强大的结合力使得能够快速共价标记融合了标签的麦芽糖结合蛋白与荧光锌复合物,展示了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Cobalt(II)-Mediated Desulfurization of Thiophenes, Sulfides, and Thiols
    作者:Tuhin Ganguly、Ayan Das、Manish Jana、Amit Majumdar
    DOI:10.1021/acs.inorgchem.8b01588
    日期:2018.9.17
    Desulfurization of organosulfur compounds is a highly important reaction because of its relevance to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HDS) process of fossil fuels. A reaction system involving Co(BF4)2·6H2O and the dinucleating ligands HBPMP or HPhBIMP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could desulfurize a large number of thiophenes, sulfides, and thiols to generate the complexes [Co2(BPMP)(μ2-SH)(MeCN)](BF4)2 (1a),
    有机硫化合物的脱硫是非常重要的反应,因为它与化石燃料的加氢脱硫(HDS)过程相关。的反应系统包括钴(BF 4)2 ·6H 2 O与dinucleating配体HBPMP或HPhBIMP已开发了可脱硫大量噻吩,硫化物和硫醇以产生复合物[CO 2(的Bpmp)(μ 2 -SH)(MeCN中)](BF 4)2(1A),[CO 2(的Bpmp)(SH)2 ](BF 4)(1B),和[CO 2(PhBIMP)(μ 2 -SH)(X )](BF 4)2 [X = DMF(2a),MeCN(2c)],而底物大多转化为相应的醇/酚。在室温下,已针对6种不同溶剂中的25种底物证明了这种便捷的脱硫方法。
  •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wo Binuclear Cobalt(II) Complexes Bridged by Bis(<i>p</i>-nitrophenyl) Phosphate or Diphenylphosphinate Ion
    作者:Jin-Lei Tian、Wen Gu、Shi-Ping Yan、Dai-Zheng Liao、Zong-Hui Jiang
    DOI:10.1002/zaac.200800130
    日期:2008.8
    Two new binuclear cobalt(II) complexes, [Co2L1(μ2-DPP)]2+ (1) (HL1 = N, N, N′, N′- tetrakis (2-benzimidazolylmethyl)-2-hydroxyl -1,3-diaminopropane; DPP = diphenylphosphinate) and [Co2L2(μ2-BNPP)2]+ (2) (HL2 = 2,6-bis-[N,N-di(2- pyridylmethyl)aminomethyl]-4-methylphenol, BNPP = bis(4-nitrophenyl)phospha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shown. In 1, each
    两种新的双核钴 (II) 配合物 [Co2L1 (μ2-DPP)] 2+ (1) (HL1 = N, N, N ', N'- 四 (2-苯并咪唑基甲基) -2-羟基 -1,3-二氨基丙烷;DPP = 二苯基次膦酸盐)和 [Co2L2 (μ2-BNPP) 2] + (2) (HL2 = 2,6-bis- [N, N-di (2-pyridylmethyl) aminomethyl] -4-methylphenol, BNPP = bis (4-硝基苯基)磷酸盐)已被合成,并显示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磁性。在 1 中,每个 CoII 原子都有一个带有 N3O2 供体组的扭曲三角双锥配位球,中心的两个 CoII 原子由一个烷氧基-O 原子和一个 μ2-DPP 离子桥接,Co1-Co2 分离度为 3.542A。在 2 中,每个 CoII 原子都有一个伪八面体环境,带有一个 N3O3 供体组,中间的两个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