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ene | 74-85-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ene
英文别名
——
Ethene化学式
CAS
74-85-1
化学式
C2H4
mdl
——
分子量
28.0538
InChiKey
RHAJFDHSLMUKS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9 °C(lit.)
  • 沸点:
    −104 °C(lit.)
  • 密度:
    0.00126
  • 蒸气密度:
    0.97 (vs air)
  • 闪点:
    -100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2.1
  • 危险品标志:
    F+
  • 安全说明:
    S16,S33,S46,S9
  • 危险类别码:
    R67,R12
  • WGK Germany:
    -
  • 海关编码:
    2901210000
  • RTECS号:
    KU5340000
  • 危险类别:
    2.1
  • 危险标志:
    GHS02,GHS04,GHS07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962 2.1
  • 危险性描述:
    H220,H280,H336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10,P304 + P340 + P312,P377,P381,P410 + P403

SDS

SDS:8c4ece5138dc43539f6388ddc0cd97b0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以下是关于乙烯的一些重要信息:

物理化学性质
  • 物理状态: 无色可燃性气体。
  • 气味: 略有烃类特有的气味。
主要用途
  1. 合成材料:
    • 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
  2. 有机合成:
    • 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
  3. 聚合反应:
    • 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可制α-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
生产方法
  1. 石油烃裂解法: 大规模工业中主要采用此法。
  2. 乙醇催化脱水:主要用于精细化学品的乙烯供应。
  3. 焦炉煤气分离:适用于小型企业或特定情况下的乙烯生产。
急性毒性与爆炸危险性
  • 急性毒性: 吸入-哺乳动物 LCL0 950000 PPM/2分(表示在2分钟内吸入这种浓度的气体对实验动物是致命的)。
  • 爆炸危险性: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需注意安全。
安全储存及运输
  • 应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低温的库房中,并远离氧化剂存放。
  • 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泄漏并使用适当的灭火器如泡沫或二氧化碳进行扑救。
职业卫生标准
  • 推荐的职业暴露水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11500 毫克/立方米以下。

乙烯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注意其潜在的安全风险。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ene盐酸 作用下, 生成 乙烯
    参考文献:
    名称:
    Ion–Molecule Reactions of State Selected HCl+ Ions with Carbon Dioxide and Ethene
    摘要:
    离子-分子反应的状态选择的HCl
    DOI:
    10.1524/zpch.2001.215.6.737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烯盐酸 作用下, 生成 Ethene
    参考文献:
    名称:
    Ion–Molecule Reactions of State Selected HCl+ Ions with Carbon Dioxide and Ethene
    摘要:
    离子-分子反应的状态选择的HCl
    DOI:
    10.1524/zpch.2001.215.6.7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on-Molecule Reactions of CO<sub>2</sub><sup>+</sup>with Butane and Isobutane at Thermal Energy
    作者:Masaharu Tsuji、Ken-ichi Matsumura、Tsuyoshi Funatsu、Yukio Nishimura、Hiroshi Obase、Shinji Kagawa、Yasuhito Kanetaka
    DOI:10.1246/bcsj.66.2864
    日期:1993.10
    Rate constants and product ion distribut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thermal energy reactions of CO2+ with n-C4H10 and i-C4H10 by using an ion-beam apparatus. The total rate constants are (9.8 ± 2.0) × 10−10 and (1.0 ± 0.2) × 10−9 cm3 s−1 for n-C4H10 and i-C4H10,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mount to about 75% of the collision rate constants estimated from the Langevin theory. C4H9+, C3Hn+ (n = 5—7), and C2Hn+ (n = 3—5) are produced from n-C4H10 with branching ratios of 6, 56, and 38%, while C4H9+ and C3Hn+ (n = 5—7) are formed from i-C4H10 with branching ratios of 7 and 93%, respectively. The lack of C2Hn+ fragments from i-C4H10 is attributed to a low probability of significant rearrangement of chemical bond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2Hn+ fragments. The product ion distribution in the CO2+/n-C4H10 reac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predicted from the fragmentation pattern of n-C4H10+ at 13.78 eV, indicating that the CO2+/n-C4H10 reaction proceeds through a near-resonant charge transfer without momentum transfer.
    通过使用离子束装置,已测定CO2+与n-C4H10和i-C4H10的热能反应的速率常数和产物离子分布。n-C4H10和i-C4H10的总速率常数分别为(9.8 ± 2.0) × 10−10和(1.0 ± 0.2) × 10−9 cm³ s−1。这些数值约占根据拉让文理论估计的碰撞速率常数的75%。n-C4H10产生的离子包括C4H9+、C3Hn+(n = 5—7)和C2Hn+(n = 3—5),其分支比为6%、56%和38%;而从i-C4H10形成的离子为C4H9+和C3Hn+(n = 5—7),分支比分别为7%和93%。i-C4H10中缺乏C2Hn+片段归因于在形成C2Hn+片段时化学键发生显著重排的概率较低。CO2+/n-C4H10反应中的产物离子分布与在13.78 eV下n-C4H10+的碎片化模式预测的结果非常一致,表明CO2+/n-C4H10反应通过近共振电荷转移而不发生动量转移。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S: SVol.4a/b, 5.1.3, page 469 - 471
    作者: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S: SVol.4a/b, 1.3.8.11.2, page 214 - 216
    作者:
    DOI:——
    日期:——
  • Plessis, Pierre; Marmet, Paul,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87, vol. 65, p. 1424 - 1432
    作者:Plessis, Pierre、Marmet, Paul
    DOI:——
    日期:——
  • Batey, Jonathan H.; Tedder, John M.,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I, 1983, p. 1263 - 1268
    作者:Batey, Jonathan H.、Tedder, John M.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