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mphadiol | 302820-1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mphadiol
英文别名
Omphadiol;(1aS,2R,4aS,5R,7aR,7bS)-3,3,5,7b-tetramethyl-1,1a,2,4,4a,6,7,7a-octahydrocyclopropa[e]azulene-2,5-diol
(+)-omphadiol化学式
CAS
302820-11-7
化学式
C15H26O2
mdl
——
分子量
238.37
InChiKey
BFAVGMXYYRUDRR-CLMGUBI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mphadiol苯甲酰氯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Ca. 1.1 mg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担子菌类真菌 Daedaleopsis tricolor 培养液中的环腐植酸倍半萜
    摘要:
    一系列环葎草烷类化合物,即三角菌醇 A–C ( 1a – 1c )、三环原烯 A ( 2a ) 和 B ( 3 )、三甾醇 ( 4 ) 和三环菌素 A–C ( 5 – 7 ) 以及已知的 violascensol ( 2b ) 和 Omphadiol ( 8 ) 来自Daedalepsis tricolor (一种不可食用但无毒的蘑菇)的培养液。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阐明了结构,并通过涉及 DP4 概率分析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DFT) 的化学位移计算确认了所建议的相对结构。在本研究中, 1 H 化学位移比13 C 化学位移更能区分 C-11 处的非对映异构体。通过比较实验和计算的电子圆二色性 (ECD) 光谱来确定1 – 5的绝对构型。对于6和7 ,根据它们与其他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似性指定相同的手性。通过使用简单的模型化合物进行 DFT 计算,成功分配了一些棉花效应。还根据结构共性和一般环胡草素生物合成讨论了1
    DOI:
    10.3390/molecules26144364
  • 作为产物:
    描述:
    2-Hydroxy-5-isopropenyl-2-methyl-cyclohexanon 在 吡啶RuCl2(1,3-dimesityl-imidazolidin-2-yl)(PCy3)(=CHPh)4-二甲氨基吡啶叔丁基锂diethylzinc双(三甲基硅烷基)氨基钾二异丁基氢化铝potassium carbonate4-吡咯烷基吡啶苯基锂高碘酸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对甲苯磺酰氯 、 lith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二丁醚甲苯 为溶剂, 反应 56.33h, 生成 (+)-ompha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Total Synthesis of (+)-Omphadiol
    摘要:
    DOI:
    10.1002/anie.20110228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Omphadiol and (+)-Pyxidatol C
    作者:Gowrisankar Parthasarathy、Ulrike Eggert、Markus Kalesse
    DOI:10.1021/acs.orglett.6b00814
    日期:2016.5.6
    The synthesis of (+)-omphadiol and (+)-pyxidatol C was achieved through two independent strateg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omphadiol, dicyclopentadienone was used as the workbench on which the three contiguous stereocenters of the cyclopentane could be introduced selectively. These include a tertiary alcohol and a selective protonation of an enolate. A ring-closing metathesis and a cyclopropanation
    (+)-邻二醇和(+)-吡ida醇C的合成是通过两种独立的策略完成的。对于(+)-邻苯二甲酸二醇的合成,使用二环戊二烯酮作为工作台,在该工作台上可以选择性地引入环戊烷的三个连续的立体中心。这些包括叔醇和烯醇化物的选择性质子化。闭环复分解和环丙烷化完成了合成。为了合成吡x醇C,我们使用了衍生自(R)-芳樟醇的环氧化物,将其转化为环戊烷23。扩链后,另一个闭环易位随后发生氧化态变化,最后环丙烷化导致生成(+)-吡py醇C。
  • Total Synthesis of (+)-Omphadiol
    作者:Gang Liu、Daniel Romo
    DOI:10.1002/anie.201102289
    日期:2011.8.8
  • Cyclohumulanoid Sesquiterpenes from the Culture Broth of the Basidiomycetous Fungus Daedaleopsis tricolor
    作者:Ryuhi Kanehara、Akio Tonouchi、Katsuhiro Konno、Masaru Hashimoto
    DOI:10.3390/molecules26144364
    日期:——
    according to their biosynthetic similarities with the other compounds. The successful assignment of some Cotton effects was achieved by utilizing DFT calculations using simple model compounds. The plausible biosynthesis of 1–7 was also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al commonality and general cyclohumulanoid biosynthesis. Compounds 2a and 5 were found to simultaneously induce hyphal swelling
    一系列环葎草烷类化合物,即三角菌醇 A–C ( 1a – 1c )、三环原烯 A ( 2a ) 和 B ( 3 )、三甾醇 ( 4 ) 和三环菌素 A–C ( 5 – 7 ) 以及已知的 violascensol ( 2b ) 和 Omphadiol ( 8 ) 来自Daedalepsis tricolor (一种不可食用但无毒的蘑菇)的培养液。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阐明了结构,并通过涉及 DP4 概率分析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DFT) 的化学位移计算确认了所建议的相对结构。在本研究中, 1 H 化学位移比13 C 化学位移更能区分 C-11 处的非对映异构体。通过比较实验和计算的电子圆二色性 (ECD) 光谱来确定1 – 5的绝对构型。对于6和7 ,根据它们与其他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似性指定相同的手性。通过使用简单的模型化合物进行 DFT 计算,成功分配了一些棉花效应。还根据结构共性和一般环胡草素生物合成讨论了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