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oraflavanone G (Kushenol F) 是从苦参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肿瘤和抗炎特性。研究表明,它通过抑制 MAPK 相关途径诱导 MDA-MB-231 和 HL-60 细胞凋亡。
靶点黄色结晶粉末,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 等有机溶剂。
用途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
在黄檗Sophora flavescens Ait.培养细胞中鉴定出一种新的异戊二烯基侧链延长酶——Leachianone G (LG) 2′′-dimethylallyltransferase。该酶将一个二甲基烯丙基基团转移至LG的8号位附加的另一个二甲基烯丙基基团的2′′位,形成sophoraflavanone G,这是一种特有于该植物的分支单萜基结合的黄烷酮。这种膜结合的二甲基烯丙基转移酶需要Mg2+(最佳浓度为10 mm)参与反应,其最适pH为8.8。它利用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盐作为唯一的异戊二烯基供体,而LG中的2′-羟基功能对其活性是必不可少的。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盐和LG的表观Km值分别为59和2.3 μm。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还研究了参与薰衣草基团形成的三种酶的亚细胞定位。两种异戊二烯基转移酶——柚皮素8-二甲基烯丙基转移酶和LG 2′′-dimethylallyltransferase定位于质体内,而催化薰衣草基团形成的关键步骤的8-二甲基烯丙基柚皮素2′-羟化酶则与内质网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质体和内质网在薰衣草基团形成中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