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方面,ADI值不作限制性规定,用量以GMP为准(FAO/WHO,2001)。
麦芽糖酶的主要作用酶是α-淀粉酶和p淀粉酶,垫摹活力测定可参考“淀粉酶(16001)”中有关酶的测定方法。
该酶制剂具有澄清的琥珀色至暗棕色液体制剂特性,或为白色至浅棕黄色粉末。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α-淀粉酶(液化酶)和β-淀粉酶(麦芽糖化酶)。其中,α-淀粉酶能将淀粉、糖元等多糖中的α-1,4-葡聚糖键水解成糊精、低聚糖和单糖;而β-淀粉酶则能使这些多糖分解为β-极限糊精。
酶制剂主要用于生产饴糖、酒精、啤酒、威士忌及酵母。在焙烤工业中,麦芽糖酶作为小麦粉改良剂使用,并可应用于谷类婴幼儿食品中,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其生产方法如下:大麦在控制条件下发芽至粒长的1.5倍左右时取出,水分约40%~45%,经过打浆、过滤等处理后即得液体制剂。若发芽后用50~60℃气流干燥至含水量为13%~15%,则得到风烹品;进一步干燥至含水量3%~4%,则成为干麦芽,磨粉过筛后即获得所需的粉状制剂。绿麦芽的糖化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