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enyl 4,6-O-benzylidene-3-O-tert-butyldimethylsil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 | 922183-0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enyl 4,6-O-benzylidene-3-O-tert-butyldimethylsil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
phenyl 4,6-O-benzylidene-3-O-tert-butyldimethylsil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922183-00-4
化学式
C25H34O5SSi
mdl
——
分子量
474.693
InChiKey
PCXLTTZAHZSPSH-MVPXGEJ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7
  • 重原子数:
    32.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2
  • 拓扑面积:
    57.15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碳烯介导的端粒C ?官能化?碳水化合物的氢键:范围和局限性
    摘要:
    在此,我们对调查α-,β-ketopyranosides依靠异头C的官能一种新的合成方法的范围和局限性通过插入金属卡宾来实现碳水化合物的H键。在2位接枝的关键溴乙酸盐是立体选择性糖基化/重氮转移/季铵化序列的基石,这使得在完全控制立体化学的情况下构建季中心成为可能。该序列显示出对碳水化合物化学中常用的保护基的良好耐受性,并以良好的效率产生了季二糖。在具有更受限构象的二糖的情况下,该功能化过程可能会受到目标异头异构体位置旁边的空间需求的阻碍。另外,在糖基化步骤期间形成瞬时原酸酯也可能降低合成序列的整体效率。
    DOI:
    10.1002/chem.201203725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硫酚 在 camphor-10-sulfonic acid 、 乙酸酐二正丁基氧化锡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 为溶剂, 110.0 ℃ 、10.13 kPa 条件下, 反应 14.0h, 生成 phenyl 4,6-O-benzylidene-3-O-tert-butyldimethylsil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碳烯介导的端粒C ?官能化?碳水化合物的氢键:范围和局限性
    摘要:
    在此,我们对调查α-,β-ketopyranosides依靠异头C的官能一种新的合成方法的范围和局限性通过插入金属卡宾来实现碳水化合物的H键。在2位接枝的关键溴乙酸盐是立体选择性糖基化/重氮转移/季铵化序列的基石,这使得在完全控制立体化学的情况下构建季中心成为可能。该序列显示出对碳水化合物化学中常用的保护基的良好耐受性,并以良好的效率产生了季二糖。在具有更受限构象的二糖的情况下,该功能化过程可能会受到目标异头异构体位置旁边的空间需求的阻碍。另外,在糖基化步骤期间形成瞬时原酸酯也可能降低合成序列的整体效率。
    DOI:
    10.1002/chem.2012037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Tiacumicin B: Implementing Hydrogen Bond Directed Acceptor Delivery for Highly Selective β‐Glycosylations
    作者:Stéphanie Norsikian、Cedric Tresse、Marc François‐Eude、Louis Jeanne‐Julien、Guillaume Masson、Vincent Servajean、Grégory Genta‐Jouve、Jean‐Marie Beau、Emmanuel Roulland
    DOI:10.1002/anie.202000231
    日期:2020.4.16
    A total synthesis of tiacumicinB, a natural macrolide whose remarkable antibiotic properties are used to treat severe intestinal infections, is reported. The strategy is in part based on the prior synthesis of the tiacumicinB aglycone, and on the decisive use of sulfoxides as anomeric leaving groups in hydrogen‐bond‐mediated aglycone delivery (HAD). This new HAD variant permitted highly β‐selective
    据报道,头孢菌素B是一种天然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显着的抗生素特性,可用于治疗严重的肠道感染,可以完全合成。该策略部分基于预先合成的头孢菌素B糖苷配基,以及在键介导的糖苷配基递送(HAD)中亚砜作为异头离去基团的决定性使用。这个新的HAD变体允许高度β-选择性鼠李糖基化和壬基糖基化。为了增加收敛性,通过适应用于糖苷配基合成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将如此获得的鼠李糖基化的C1-C3片段锚定在C4-C19糖苷配基片段上。环尺寸选择性大环内化作用使化合物直接参与了noviolysation步骤,具有几乎全部的β选择性。
  • Intramolecular Aglycon Delivery Enables the Synthesis of 6-Deoxy-β-<scp>d</scp>-<i>manno</i>-heptosides as Fragments of <i>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i> and <i>Burkholderia mallei</i>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作者:Marielle Tamigney Kenfack、Yves Blériot、Charles Gauthier
    DOI:10.1021/jo500640n
    日期:2014.5.16
    a crucial subunit candidate for vaccine development. Herein, th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mono- and disaccharidic fragments of the B. pseudomallei and B. mallei CPS repeating unit is reported. The synthesis of 6-deoxy-β-d-manno-heptosid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glycosy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io-manno-heptose that was modified with 2-naphthylmethyl (NAP) at C2. We
    假伯克霍尔德氏菌和马氏伯克霍尔德氏菌是潜在的生物恐怖分子。它们表达相同的荚膜多糖CPS),一种均聚物,其不寻常的[→3)-2 - O-乙酰基-6--β - d-甘露聚糖-七喃糖基- (1→)作为重复单元。已知在人体中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标之一,因此代表用于疫苗开发的关键亚基候选者。在此,单-和二糖片段的立体选择性合成B.杆菌和B. mallei CPS重复单元是6-deoxy-β- d - manno的合成使用代-甘露糖-庚糖的分子间和分子内糖基化策略研究了β-庚糖苷,所述糖基-庚糖在2-C2被2-甲基(NAP)修饰。我们在这里显示NAP介导的分子内糖苷配基传递(IAD)代表了一种适合的方法,用于立体控制合成6--β - d-甘露聚糖-七糖苷,而无需对糖骨架进行严格的4,6- O-环保护。IAD策略是高度模块化的,因为它可以应用于具有立体选择性完全控制的结构多样的受体。
  • Dialkylphosphates as Stereodirecting Protecting Groups in 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
    作者:Takeshi Yamada、Kazunobu Takemura、Jun-ichi Yoshida、Shigeru Yamago
    DOI:10.1002/anie.200602699
    日期:2006.11.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