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甲氧基苯甲酰胺 | 2446-51-7

中文名称
N-甲氧基苯甲酰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methoxybenzamide
英文别名
N-methoxylbenzamide
N-甲氧基苯甲酰胺化学式
CAS
2446-51-7
化学式
C8H9NO2
mdl
——
分子量
151.165
InChiKey
PBQZQTQFQFYBN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3.5-64.5 °C
  • 密度:
    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P312,P302+P352,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SDS

SDS:7d7fbc1be6d86af8ef8069e21fe717f9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甲氧基苯甲酰胺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甲酸dichloro(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rhodium (III) dimer三正丁胺亚碘酰苯cesium acetate溶剂黄146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为溶剂, 反应 32.0h, 生成 苯并[c]苯并吡喃-6-酮
    参考文献:
    名称:
    Rh(iii)-catalyzed oxidative C–H bond arylation with hydroquinones: sustainable synthesis of dibenzo[b,d]pyran-6-ones and benzo[d]naphtho[1,2-b]pyran-6-ones
    摘要:
    开发了一种高效的Rh(iii)催化的C-H键芳基化反应,用于直接和可持续地合成二苯并[b,d]吡喃-6-酮和苯并[d]萘并[1,2-b]吡喃-6-酮。
    DOI:
    10.1039/c4cc08260e
  • 作为产物:
    描述:
    环己甲酰胺草酰氯四氯化钛三乙胺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9.0h, 生成 N-甲氧基苯甲酰胺
    参考文献:
    名称:
    酰胺的轻度水解或醇解。Ti(IV) 催化伯甲酰胺转化为羧酸或酯
    摘要:
    伯酰胺(例如,1a 或 6-13)或 O-甲基异羟肟酸酯(1b 和 1c)与催化量的 TiCl4 和一当量的 HCl 水溶液反应,这些化合物以良好的产率转化为碳...
    DOI:
    10.1139/v94-022
  • 作为试剂:
    描述:
    2-吲哚酮乙醇 在 bis[dichloro(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iridium(III)] 、 N-甲氧基苯甲酰胺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55 %的产率得到3-乙基-1,3-二氢-2H-吲哚-2-酮
    参考文献:
    名称:
    以乙醇为氢源的铱催化醛酮转移加氢烷基化反应
    摘要:
    在 Ir 催化的酮和醛与酰胺作为简单配体的转移氢化和烷基化反应中,乙醇用作氢源和烷基化剂,以良好至优异的收率提供醇。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碱在用乙醇实现羰基化合物的 TH 和烷基化中的重要作用。对照实验表明 Ir−H 物种的形成以及配体在稳定金属络合物中的重要作用。
    DOI:
    10.1002/ejoc.2022013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d(II)/Cu(II)-Catalyzed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i>E</i>)-3-Arylmethyleneisoindolin-1-ones Using Air as the Terminal Oxidant
    作者:So Won Youn、Tae Yun Ko、Young Ho Kim、Yun Ah Kim
    DOI:10.1021/acs.orglett.8b03409
    日期:2018.12.21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E)-3-arylmethyleneisoindolin-1-ones via Pd(II)/Cu(II)-catalyzed one-pot C–C/C–N bond forming sequence between amides and styrenes is reported. This method provides facile and rapid access to a diverse range of such compounds using readi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s under mild aerobic conditions with goo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nd high selectivity and efficiency
    据报道,通过Pd(II)/ Cu(II)催化的酰胺与苯乙烯之间的一锅CC-C / C-N键形成序列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E)-3-芳基亚甲基异吲哚啉-1-酮。在温和的好氧条件下,使用易得的起始原料,该方法可以轻松,快速地获得各种化合物,并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高选择性和高效率。从该方法获得的产物的进一步精制使得马兜铃内酰胺和吲哚异喹啉酮生物碱的合成非常短而有效。
  • The C–H activated controlled mono- and di-olefination of arenes in ionic liquids at room temperature
    作者:Kaifeng Du、Tian Yao
    DOI:10.1039/c9ra09736h
    日期:——
    In this study, controlled mono and di-olefination of arenes was first real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via the C–H bond activation in ionic liquids, probably due to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ionic liquids. It is an energy-saving route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heating equipment. Different catalysts were screen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Ru(p-cymene)Cl2]2 generated mono-olefinated products
    在这项研究中,芳烃的受控单烯和双烯化首先在室温下通过离子液体中的C-H键活化实现,这可能是由于离子液体的积极作用。它是工业生产中无需加热设备的一条节能路线。筛选了不同的催化剂,发现[Ru( p-伞花烃)Cl 2 ] 2主要生成单烯化产物,而[Cp*RhCl 2 ] 2选择性生成二烯化产物。这些催化剂([BMIM]NTf 2和[BMIM]PF 6)作为绿色且可回收的反应介质,在温和条件下具有高效性。该反应过程可以避免任何挥发性和对环境有毒的有机溶剂,并且不需要密闭设备,更加安全。实现了宽底物范围、良好的产率和令人满意的选择性。该反应可以放大至克级。此外,昂贵的铑/钌催化体系可循环使用至少6次,且始终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从工业角度来看是经济且环保的。根据机理研究,C-H键断裂可能是通过协同金属化-去质子化来实现的。该技术可用于多种有价值的不饱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显示出巨大的工业化生产潜力。
  • 一种制备一级和二级酰胺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温州大学
    公开号:CN11232144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一级和二级酰胺化合物的方法。一种制备一级和二级酰胺化合物的方法,以质子性溶剂为还原试剂,以二氯(对甲基异丙苯)钌(II)二聚体配合物为催化剂,在30℃~130℃温度下催化还原N‑取代酰胺化合物,还原反应结束后得到反应液,对反应液进行后处理即得到相应的一级酰胺化合物或二级酰胺化合物。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制备一级和二级酰胺化合物的方法实现了氮‑氧和氮‑碳键的转移氢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简单,底物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高效高选择性的得到相应的一级酰胺化合物或二级酰胺化合物。
  • Iridium(III)-Catalyzed Regioselective Carbenoid Insertion C-H Alkylation by α-Diazotized Meldrum's Acid
    作者:Honggui Lv、William L. Xu、Kunhua Lin、Jingjing Shi、Wei Yi
    DOI:10.1002/ejoc.201601212
    日期:2016.12
    straightforward protocol for IrIII-catalyzed regioselective carbenoid insertion C–H alkylation mediated by α-diazotized Meldrum's acid was developed. The assistance of external additives and oxidants was not needed, and the developed IrIII catalysis proceeds in a highly efficient manner (e.g.,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short reaction times and excellent regioselectivity) and demonstrates good compatibility
    开发了一种实用且直接的协议,用于由 α-重氮化的 Meldrum 酸介导的 IrIII 催化的区域选择性卡宾插入 C-H 烷基化。不需要外部添加剂和氧化剂的帮助,所开发的 IrIII 催化以高效的方式进行(例如,温和的反应条件、短的反应时间和出色的区域选择性),并与几种特殊底物(例如有价值的 N- (2-嘧啶基)吲哚、苯基吡啶和市售药物依达拉奉及其类似物,从而为之前快速构建相应烷基化产物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 Rhodium(III)-Catalyzed Direct CH Olefination of Arenes with Aliphatic Olefins
    作者:Xiao Xue、Jianbin Xu、Lingjuan Zhang、Conghui Xu、Yixiao Pan、Lijin Xu、Huanrong Li、Weidong Zhang
    DOI:10.1002/adsc.201500697
    日期:2016.2.18
    A rhodium(III)‐catalyzed direct ortho CH bond olefination of aren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benzamides, arylpyridines and indoles, with a variety of unactivated aliphatic olefins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tic amounts of dichloro(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rhodium(III) dimer [Cp*RhCl2]2}, copper(II) acetate monohydrate [Cu(OAc)2⋅H2O] and silver hexafluoroantimonate(V) (AgSbF6)
    铑(III)催化的直接邻Ç 芳烃的H键烯,包括但不限于苯甲酰胺,芳基吡啶并吲哚,与各种未活化的脂族烯烃的已经研制成功。在催化量的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合铑(III)二聚体的[Cp *的RhCl存在2 ] 2 },铜(II)一水合乙酸[铜(OAC)2 ⋅H 2 O]和六氟锑酸银(V)( AgSbF 6),偶联反应有效发生,得到邻位烯烃化的线性产物,具有良好的产率和优异的选择性,并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并且两个偶合伙伴中的一系列官能团均与反应条件兼容。该方案依赖于使用导向基团,并且添加AgSbF 6作为添加剂对于催化至关重要。这种新方法扩大了铑(III)催化的芳烃直接CH键烯化反应的范围,并提供了快速获得未活化烯烃有用的线性芳基化产物的途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