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阿拉伯糖-1-13C | 70849-23-9

中文名称
D-阿拉伯糖-1-13C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1-(13)C]arabinose
英文别名
[1-(13)C]-D-arabinose;D-Arabinose-1-13C;(2S,3R,4R)-2,3,4,5-tetrahydroxy(113C)pentanal
D-阿拉伯糖-1-13C化学式
CAS
70849-23-9
化学式
C5H10O5
mdl
——
分子量
151.12
InChiKey
PYMYPHUHKUWMLA-PVQXRQK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3-165 °C(lit.)
  • 溶解度:
    可微溶于水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98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SDS

SDS:c484e31b28bfbfa548474d0d41bde78e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D-阿拉伯糖-1-13C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3CC4H10O5
分子式
: 151.12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63 - 165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阿拉伯糖-1-13C 是标记为阿拉伯糖的 13C 同位素。阿拉伯糖是一种内源性代谢物。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阿拉伯糖-1-13C吡啶四甲基乙二胺 、 Dowex-H(+) 、 硫酸 、 nickel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甲醇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6.08h, 生成 [2'-13C]-1,2,3,5-tetra-O-acetyl ribofu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经济合成[2'-(13)C,1,3-(15)N2]尿苷; 固态NMR初步构象研究。
    摘要:
    [2'-(13)C,1,3-(15)N2]尿苷11的合成如下进行。D- [1-(13)C]核糖3和D- [1-(13)C]阿拉伯糖4的差向异构体混合物是通过使用Kiliani-费歇尔合成。通过新颖的离子交换(Sm3 +)色谱方法,关键地实现了两种醛糖差向异构体的有效分离。使用Ni(II)二胺络合物(氯化镍加TEMED)从D- [1-(13)C]阿拉伯糖4获得D- [2-(13)C]核糖5。以常规循环方式组合这些程序可导致非常有效地制备具有特殊手性的经专门标记的13C单糖。在[2'-(13)C,1,3-(15)N2]尿苷11的制备中,通过[15N2]脲引入了15N标记。在标记尿苷的晶体上进行了使用旋转回波双共振(REDOR)的交叉极化魔术角旋转(CP-MAS)固态NMR实验,表明C-2'与N-1之间的原子间距离为与从X射线晶体学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非常相似。现在将使用REDOR方法确定细菌核苷
    DOI:
    10.1039/b301275a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5percent Pd/BaSO4 Dowex-H(+) 、 氢气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5.0h, 生成 D-阿拉伯糖-1-13C
    参考文献:
    名称:
    经济合成[2'-(13)C,1,3-(15)N2]尿苷; 固态NMR初步构象研究。
    摘要:
    [2'-(13)C,1,3-(15)N2]尿苷11的合成如下进行。D- [1-(13)C]核糖3和D- [1-(13)C]阿拉伯糖4的差向异构体混合物是通过使用Kiliani-费歇尔合成。通过新颖的离子交换(Sm3 +)色谱方法,关键地实现了两种醛糖差向异构体的有效分离。使用Ni(II)二胺络合物(氯化镍加TEMED)从D- [1-(13)C]阿拉伯糖4获得D- [2-(13)C]核糖5。以常规循环方式组合这些程序可导致非常有效地制备具有特殊手性的经专门标记的13C单糖。在[2'-(13)C,1,3-(15)N2]尿苷11的制备中,通过[15N2]脲引入了15N标记。在标记尿苷的晶体上进行了使用旋转回波双共振(REDOR)的交叉极化魔术角旋转(CP-MAS)固态NMR实验,表明C-2'与N-1之间的原子间距离为与从X射线晶体学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非常相似。现在将使用REDOR方法确定细菌核苷
    DOI:
    10.1039/b30127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1-13C)Alditols: elimination of magnetic equivalence in 1H-and 13C-n.m.r. spectra of symmetric compounds through (13C)-substitution
    作者:Eugenia C. Garrett、Anthony S. Serianni
    DOI:10.1016/0008-6215(90)80082-e
    日期:1990.12
    (1-13C)Glycerol, D-(1-13C)arabinitol, D-(1-13C)ribitol, D-(1-13C)xylitol, D-(1-13C)glucitol, D-(1-13C)mannitol, and D-(1-13C)talitol have been prepared by NaBH4 redu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1-13C)aldoses. A comparison of the 1H- (300 and 620 MHz) and 13C (75 MHz) n.m.r. spectra of natural and (1-13C)-substituted dissymmetric alditols has permitted the unequivocal assignments of their hydroxymethyl
    (1-13C)甘油,D-(1-13C)阿拉伯糖醇,D-(1-13C)核糖醇,D-(1-13C)木糖醇,D-(1-13C)葡萄糖醇,D-(1-13C)甘露醇和D-(1-13C)塔罗糖醇已通过NaBH4还原相应的(1-13C)醛糖制备。比较天然和(1-13C)取代的不对称醛糖醇的1H-(300 MHz和620 MHz)和13C(75 MHz)nmr光谱,可以明确地确定其羟甲基质子和碳信号,并测量几种13C -1H和13C-13C自旋耦合常数。然而,(1-13C)取代的对称糖醇的相似光谱更难于解释,因为它们由重叠的13C耦合和13C非耦合子光谱组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1H差异光谱和1H耦合的13C光谱从13C耦合的组件中提取13C-1H和13C-13C自旋耦合。
  • Successive C1–C2 bond cleavage: the mechanism of vanadium(<scp>v</scp>)-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on of <scp>d</scp>-glucose to formic acid in aqueous solution
    作者:Muge Niu、Yucui Hou、Weize Wu、Shuhang Ren、Ru Yang
    DOI:10.1039/c8cp02352b
    日期:——
    carbohydrates can also proceed to make the reaction a much more complicated mixture. However, the fundamental reaction, C1–C2 bond cleavage, can drive all the intermediates to form the common product FA. Based on the detected intermediates, isotope-labelling experiments, the kinetic isotope effect study and kinetic analysis, this mechanism is proposed. D-Glucose first reacts with a vanadium(V) species
    钒(V)催化的水溶液中的好氧氧化在碳水化合物的碳-碳键裂解领域对具有较少碳原子的化学物质显示出很高的选择性。然而,从糖中裂解碳键的途径和转化机理尚不清楚。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研究了以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为底物的NaVO 3 -H 2 SO 4水溶液中D-葡萄糖氧化为甲酸(FA)的途径和机理。D-葡萄糖首先通过C1-C2键断裂转化为FA和D-阿拉伯糖。D-阿拉伯糖经历类似的C1-C2键裂解形成FA和相应的D-赤藓糖,可通过C1-C2键断裂进一步降解。碳水化合物之间的二聚和醛醇缩合也可以使反应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基本反应C1-C2键断裂可驱动所有中间体形成共同产物FA。基于检测到的中间体,同位素标记实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和动力学分析,提出了该机理。D-葡萄糖首先与钒(V)物质反应形成五元环络合物。然后,发生电子转移和C1-C2键变弱,随后C1-C2键断裂(无C-H键断裂),以产生为H 3 COO
  • Formation of Furan and Methylfuran by Maillard-Type Reactions in Model Systems and Food
    作者:Anita Limacher、Josef Kerler、Tomas Davidek、Frank Schmalzried、Imre Blank
    DOI:10.1021/jf800268t
    日期:2008.5.1
    The formation of furan and 2-methylfuran was studied in model systems based on sugars and selected amino acids. Both compounds were preferably formed under roasting conditions in closed systems yielding up to 330 micromol of furan and 260 micromol of 2-methylfuran per mol of precursor. The amounts obtained under pressure cooking conditions were much lower, usually below 20 micromol/mol, except for
    在基于糖和选定氨基酸的模型系统中研究了呋喃和2-甲基呋喃的形成。两种化合物优选在封闭条件下的焙烧条件下形成,每摩尔前体产生高达330微摩尔的呋喃和260微摩尔的2-甲基呋喃。在压力蒸煮条件下获得的量要低得多,通常低于20微摩尔/摩尔,除了2-呋喃醛可产生70-100微摩尔/摩尔的呋喃。标记研究表明两种呋喃的两个主要形成途径:(i)来自完整糖骨架和(ii)通过反应性C(2)和/或C(3)片段的重组。在没有氨基酸的烘烤条件下,呋喃主要由完整的糖骨架形成。甲酸和乙酸被确定为糖降解的副产物,表示从己糖中分离出C(1)和/或C(2)单元。丙氨酸,苏氨酸或丝氨酸的存在通过C(2)片段如乙醛和乙醇醛的重组促进了呋喃的形成,乙醛和乙醇醛可能来源于糖和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糖片段的重组产生了大约一半的呋喃。2-甲基呋喃优选在氨基酸存在下通过C(2)和C(3)片段与丙醛作为关键中间体苏氨酸的Strecker醛的
  • Phosphate-Catalyzed Degradation of <scp>d</scp>-Glucosone in Aqueous Solution Is Accompanied by C1–C2 Transposition
    作者:Wenhui Zhang、Anthony S. Serianni
    DOI:10.1021/ja3020296
    日期:2012.7.18
    instead initially undergoes C1-C2 bond cleavage to yield d-ribulose 3 and formate. The latter bond cleavage occurs via a 1,3-dicarbonyl intermediate initially produced by enolization at C3 of 2. However, a careful monitoring of the fates of the sketetal carbons of 2 during its conversion to 3 revealed unexpectedly that C1-C2 bond cleavage is accompanied by C1-C2 transposition in about 1 out of every
    C(6) 1,2-二羰基糖 (osone) D-葡萄糖酮 2 (D-arabino-hexos-2-ulose) 在 pH 7.5 和 37 °C 的水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降解途径已被研究过 ( 13)C 和 (1)H NMR 光谱,使用单和双 (13)C 标记的 2 同位素异构体。与其 3-脱氧类似物不同,3-脱氧-D-葡萄糖酮(3-脱氧-D-赤型- hexos-2-ulose) (1), 2 不会通过 1,2- 氢转移机制降解,而是最初进行 C1-C2 键断裂以产生 d-核酮糖 3 和甲酸。后一种键断裂是通过最初由 2 的 C3 上的烯醇化产生的 1,3-二羰基中间体发生的。然而,在其转化为 3 期间仔细监测 2 的骨架碳的命运,意外地发现 C1-C2 键断裂是每 10 次转换中约有 1 次伴有 C1-C2 转座。此外,2 的降解由无机磷酸盐 (P(i)) 和 P(i)-替代物砷酸盐催化。在
  • Biosynthesis of streptothricin F. Part 6. Formation and intermediacy of D-glucosamine in Streptomyces L-1689-23
    作者:Venkatapuram A. Palaniswamy、Steven J. Gould
    DOI:10.1039/p19880002283
    日期:——
    Aspects of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D-gulosamine moiety of the antibiotic streptothricin F have been studied with stable isotopes. After having obtained substantial incorporation (ca. 9%) of [1-14C]-D-glucosamine into the total compound, [2-13C, 15N]-D-glucosamine was synthesized and fed to Streptomyces L-1689-23. Analysis of the 13C n.m.r. spectrum of the derived antibiotic reveals a doublet (JCN 11
    已经用稳定的同位素研究了抗生素链霉菌素F的D-古洛糖胺部分的生物合成方面。在将[1- 14 C] -D-葡糖胺基本掺入(约9%)后,合成了[2- 13 C,15 N] -D-葡糖胺并将其送入链霉菌L-1689- 23。对衍生抗生素的13 C nmr光谱分析表明,C-8共振具有双重峰(J CN 11.4 Hz)(在13 C和15中均富集3.1%)N),表明进料完全掺入并建立了D-葡糖胺作为链霉菌素的直接前体。[ 1-2 H] -D-葡萄糖已被合成并掺入链霉菌素中,氘标记保留在7-H(1.8%富集),氘掺入17-H / 18-H(0.4%富集);从[1-掺入数据14 C] - d -葡萄糖已被共同-喂入表明广泛代谢到该结构的其他部分。掺入[2- 2 H] -D-葡萄糖仅导致氘在17-H / 18-H处富集(富集度为0.09%),表明该生物的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中显然失去了2-H。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