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2-(13)C]ribose | 83379-4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2-(13)C]ribose
英文别名
D-Ribose-13C-1;(2R,3R,4R)-2,3,4,5-tetrahydroxy(213C)pentanal
D-[2-(13)C]ribose化学式
CAS
83379-40-2
化学式
C5H10O5
mdl
——
分子量
151.12
InChiKey
PYMYPHUHKUWMLA-QWUQOAQ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8-92 °C (dec.)(li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98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5

SDS

SDS:fed59c7040644d131285f9223143a86b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2-(13)C]ribose吡啶 、 Dowex-H(+) 、 硫酸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生成 [2'-13C]-1,2,3,5-tetra-O-acetyl ribofu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经济合成[2'-(13)C,1,3-(15)N2]尿苷; 固态NMR初步构象研究。
    摘要:
    [2'-(13)C,1,3-(15)N2]尿苷11的合成如下进行。D- [1-(13)C]核糖3和D- [1-(13)C]阿拉伯糖4的差向异构体混合物是通过使用Kiliani-费歇尔合成。通过新颖的离子交换(Sm3 +)色谱方法,关键地实现了两种醛糖差向异构体的有效分离。使用Ni(II)二胺络合物(氯化镍加TEMED)从D- [1-(13)C]阿拉伯糖4获得D- [2-(13)C]核糖5。以常规循环方式组合这些程序可导致非常有效地制备具有特殊手性的经专门标记的13C单糖。在[2'-(13)C,1,3-(15)N2]尿苷11的制备中,通过[15N2]脲引入了15N标记。在标记尿苷的晶体上进行了使用旋转回波双共振(REDOR)的交叉极化魔术角旋转(CP-MAS)固态NMR实验,表明C-2'与N-1之间的原子间距离为与从X射线晶体学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非常相似。现在将使用REDOR方法确定细菌核苷
    DOI:
    10.1039/b301275a
  • 作为产物:
    描述:
    D-阿拉伯糖-1-13C四甲基乙二胺 、 nickel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08h, 以63%的产率得到D-[2-(13)C]ribose
    参考文献:
    名称:
    经济合成[2'-(13)C,1,3-(15)N2]尿苷; 固态NMR初步构象研究。
    摘要:
    [2'-(13)C,1,3-(15)N2]尿苷11的合成如下进行。D- [1-(13)C]核糖3和D- [1-(13)C]阿拉伯糖4的差向异构体混合物是通过使用Kiliani-费歇尔合成。通过新颖的离子交换(Sm3 +)色谱方法,关键地实现了两种醛糖差向异构体的有效分离。使用Ni(II)二胺络合物(氯化镍加TEMED)从D- [1-(13)C]阿拉伯糖4获得D- [2-(13)C]核糖5。以常规循环方式组合这些程序可导致非常有效地制备具有特殊手性的经专门标记的13C单糖。在[2'-(13)C,1,3-(15)N2]尿苷11的制备中,通过[15N2]脲引入了15N标记。在标记尿苷的晶体上进行了使用旋转回波双共振(REDOR)的交叉极化魔术角旋转(CP-MAS)固态NMR实验,表明C-2'与N-1之间的原子间距离为与从X射线晶体学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非常相似。现在将使用REDOR方法确定细菌核苷
    DOI:
    10.1039/b30127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economical synthesis of [2′-<sup>13</sup>C, 1,3-<sup>15</sup>N<sub>2</sub>]uridine; preliminary conformational studies by solid state NMR
    作者:Simon G. Patching、David A. Middleton、Peter J. F. Henderson、Richard B. Herbert
    DOI:10.1039/b301275a
    日期:——
    D-[2-(13)C]Ribose 5 was obtained from D-[1-(13)C]arabinose 4 using a Ni(II) diamine complex (nickel chloride plus TEMED). Combination of these procedures in a general cycling manner can lead to the very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specifically labelled 13C-monosaccharides of particular chirality. 15N-labelling was introduc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2'-(13)C, 1,3-(15)N2]uridine 11 via [15N2]urea. Cross polarisation magic
    [2'-(13)C,1,3-(15)N2]尿苷11的合成如下进行。D- [1-(13)C]核糖3和D- [1-(13)C]阿拉伯糖4的差向异构体混合物是通过使用Kiliani-费歇尔合成。通过新颖的离子交换(Sm3 +)色谱方法,关键地实现了两种醛糖差向异构体的有效分离。使用Ni(II)二胺络合物(氯化镍加TEMED)从D- [1-(13)C]阿拉伯糖4获得D- [2-(13)C]核糖5。以常规循环方式组合这些程序可导致非常有效地制备具有特殊手性的经专门标记的13C单糖。在[2'-(13)C,1,3-(15)N2]尿苷11的制备中,通过[15N2]脲引入了15N标记。在标记尿苷的晶体上进行了使用旋转回波双共振(REDOR)的交叉极化魔术角旋转(CP-MAS)固态NMR实验,表明C-2'与N-1之间的原子间距离为与从X射线晶体学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非常相似。现在将使用REDOR方法确定细菌核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