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拉唑是一种强效的质子泵抑制剂,通过干扰胃壁细胞上分泌胃酸的质子泵而起作用,在同类药物中其抑制胃酸的效果是最强的。
药理作用艾普拉唑属于不可逆型质子泵抑制剂,结构属于苯并咪唑类。它经口服后选择性地进入胃壁细胞,并转化为次磺酰胺活性代谢物。该代谢物与H+/K+-ATP酶上的巯基发生共价结合形成二硫键,从而不可逆地抑制H+/K+-ATP酶,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用途艾普拉唑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胃糜烂、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等感染。
副作用艾普拉唑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2.41%)、头晕目眩(2.41%)、血细胞转氨酶(ALT/AST)上升(1.81%)。罕见副作用包括皮疹、荨麻疹、腰痛、腹胀、口干、口苦、口臭、胸闷气短、心悸、月经时间增加、肾功能异常(蛋白尿、BUN上升)、心电图异常(室性期前收缩、I度房室传导阻滞)、白细胞减少等。这些副作用通常为轻至中度,可以自行恢复。
生物活性艾普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疾病和十二指肠溃疡。它能抑制H+/K+-ATP酶,IC50值为6 μM。
靶点Target | Value |
---|---|
Proton pump | |
H+/K+-ATPase | (Cell-free assay) 6 μM |
TOPK | 111 μM(Kd) |
艾普拉唑在组胺刺激的壁细胞中对14C-氨基吡啶累积的IC50值为9 nM。
体内研究艾普拉唑(3-30 mg/kg;i.d.)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胃酸分泌。在麻醉大鼠实验中,艾普拉唑剂量依赖性地提高胃pH值,并且这种升高可以被组胺输注所降低。通过静脉注射时,艾普拉唑和奥美拉唑的ED50分别为1.2 mg/kg和1.4 mg/kg;口服给药时,艾普拉唑和奥美拉唑的ED50分别为3.9 mg/kg和4.1 mg/kg。艾普拉唑还显著抑制pentagastrin刺激的胃分泌。其ED50值为2.1 mg/kg,而奥美拉唑的口服给药ED50值为3.5 mg/kg。静脉注射时,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等效。此外,艾普拉唑在瘘管大鼠中强烈抑制胃酸分泌,其ED50值分别为0.43 mg/kg和0.68 mg/kg。
动物模型 | 雄性SD大鼠(毕格犬) |
---|---|
剂量 | 3, 10, 30 mg/kg |
给药方式 | 毕门内给药 |
结果 | 在3 mg/kg剂量下,酸输出和体积显著抑制了约60%和46%,分别为。在30 mg/kg剂量下,酸输出和体积分别被抑制了93%和73%。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4-甲氧基-3-甲基-2-吡啶基)甲基]硫基]-6-(1H-吡咯-1-基)-1H-苯并咪唑 | ilaprazole sulfide | 172152-35-1 | C19H18N4OS | 350.444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ilaprazole | 910664-01-6 | C19H18N4O2S | 366.444 |
—— | ilaprazole | 834897-64-2 | C19H18N4O2S | 366.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