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溴丙酮酸 | 600-35-1

中文名称
二溴丙酮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bromo-pyruvic acid
英文别名
Dibrom-brenztraubensaeure;3,3-Dibromo-2-oxopropanoic acid
二溴丙酮酸化学式
CAS
600-35-1
化学式
C3H2Br2O3
mdl
——
分子量
245.855
InChiKey
UPWSEHPIDUSFR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5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应存放在2-8°C的环境中,避免光照,并保存在惰性气体中。

SDS

SDS:73dcefe37af1369f303a74340cb7558c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溴丙酮酸silver(l) oxide 作用下, 生成 中草酸
    参考文献:
    名称:
    Wichelhaus, Chemische Berichte, 1868, vol. 1, p. 26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丙酮酸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二溴丙酮酸
    参考文献:
    名称:
    5-Enolpyruvylshikimate 3-磷酸合酶:四面体中间体的化学合成和酶促反应立体化学过程的分配
    摘要:
    参与 5-enolpyruvylshikimate 3-磷酸合酶 (EPSPS) 催化的四面体中间体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化学合成已经完成。二溴丙酮酸甲酯与受保护的莽草酸衍生物的组合、磷酸化和内酯化得到中间体 (S)-15 和 (R)-15,其构型由 NMR 指定。在引入 3-磷酸基团和脱保护后,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在混合水性溶剂中用三丁基氢化锡完成二溴类似物 (S)-5 和 (R)-5 的光引发自由基脱溴,得到丙酮酸缩酮磷酸盐( R)-TI 和 (S)-TI,分别。这些化合物在高 pH 值下稳定,但在 pH 值 7 时分解,半衰期约为 10 分钟。(R)-TI 被证明对 EPSPS 是惰性的,而 (S)-TI 被酶转化为 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 3-磷酸、莽草酸 3-磷酸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的混合物。酶中间体在缩酮中心具有 S 构型的证明证实了作为反加成和顺式消除的机制。此外,似乎第二步的顺式
    DOI:
    10.1021/ja0366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ytotoxic compounds. Part VII. α-Aryl-α-halogenoacetophenones, their enol acetates, and some related compounds
    作者:D. J. Cooper、L. N. Owen
    DOI:10.1039/j39660000533
    日期:——
    To obtain detoxicated derivatives of α-halogenoketones, enol acetates have been prepared from ten α-aryl-α-halogenoacetophenones by reaction of the sodium enolates with acetyl chloride;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using isopropenyl acetate was completely ineffective. Simple α-halogenoacetophenones are resistant to both procedures, and the conjugative influence of an α-aryl substituent on the stability
    为了获得α-卤代酮的脱毒衍生物,通过烯醇酸钠与乙酰氯的反应,由十种α-芳基-α-卤代乙酰苯制备了烯醇乙酸酯。使用乙酸异丙烯酯的常规方法是完全无效的。简单的α-卤代乙酰苯对这两种方法均具有抗性,因此证明了α-芳基取代基对烯醇根阴离子稳定性的共轭影响。记录烯醇乙酸酯的紫外线和红外吸收最大值。
  • 一种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抑制剂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公开号:CN105175277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本发明提供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癌应用。本发明的药理实验显示,该类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人胃癌细胞、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显著诱导癌细胞凋亡。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此类化合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糖酵解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由此抑制ATP的生成,进而杀灭癌细胞。
  • Kinetic study of the Ce(III)-, Mn(II)-, or ferroin-catalyzed Belousov-Zhabotinsky reaction with pyruvic acid
    作者:Hsing-Lien Lin、Yueh-O Yu、Jing-Jer Jwo
    DOI:10.1002/(sici)1097-4601(2000)32:7<408::aid-kin3>3.0.co;2-7
    日期:——
    Ce(III) or Mn(II) ion in catalyzing these oscillating systems. The kinetics of reactions of PA, 3-brompyruvic acid (BrPA), DPA1, or DPA2 with Ce(IV), Mn(III), Fe(phen)33+ 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order of relative reactivity of pyruvic acids toward reaction with Ce(IV), Mn(III), or Fe(phen)33+ ion is DPA2 > DPA1 > BrPA > PA and that of metal ions toward reaction with pyruvic acids is Mn(III) > Ce(IV)
    Ce(III)-、Mn(II)- 或铁蛋白 (Fe(phen)32+)- 催化的溴酸根离子和丙酮酸 (PA) 或其二聚体的反应表现出振荡行为。开链二聚体(对丙酮酸,γ-甲基-γ-羟基-α-酮基戊二酸,DPA1)和环状二聚体(α-酮基-γ-戊内酯-γ-羧酸,DPA2)均显示比 PA 单体更持续的振荡。Ferroin 在催化这些振荡系统中的行为不同于 Ce(III) 或 Mn(II) 离子。研究了 PA、3-溴丙酮酸 (BrPA)、DPA1 或 DPA2 与 Ce(IV)、Mn(III)、Fe(phen)33+ 离子的反应动力学。丙酮酸与 Ce(IV)、Mn(III) 或 Fe(phen)33+ 离子反应的相对反应性顺序为 DPA2 > DPA1 > BrPA > PA,金属离子与丙酮酸反应的相对反应性顺序为 Mn( III) > Ce(IV) > Fe(phen)33+。丙酮酸的溴化反应速率
  • Fischer,E., Chemische Berichte, 1887, vol. 20, p. 823,Anm. 1
    作者:Fischer,E.
    DOI:——
    日期:——
  • Boettinger, Chemische Berichte, 1881, vol. 14, p. 1236 Anm. 1
    作者:Boetting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马来酰基乙酸 顺-3-己烯-1-丙酮酸 青霉酸 钠氟草酰乙酸二乙酯 醚化物 酮霉素 辛酸,2,4-二羰基-,乙基酯 草酸乙酯钠盐 草酰乙酸二乙酯钠盐 草酰乙酸二乙酯 草酰乙酸 草酰丙酸二乙酯 苯乙酰丙二酸二乙酯 苯丁酸,b-羰基-,2-丙烯基酯 聚氧化乙烯 羟基-(3-羟基-2,3-二氧代丙基)-氧代鏻 磷酸二氢2-{(E)-2-[4-(二乙胺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3-三甲基-3H-吲哚正离子 碘化镝 硬脂酰乙酸乙酯 甲氧基乙酸乙酯 甲氧基乙酰乙酸酯 甲基氧代琥珀酸二甲盐 甲基4-环己基-3-氧代丁酸酯 甲基4-氯-3-氧代戊酸酯 甲基4-氧代癸酸酯 甲基4-氧代月桂酸酯 甲基4-(甲氧基-甲基磷酰)-2,2,4-三甲基-3-氧代戊酸酯 甲基3-羰基-2-丙酰戊酸酯 甲基3-氧代十五烷酸酯 甲基2-氟-3-氧戊酯 甲基2-氟-3-氧代己酸酯 甲基2-氟-3-氧代丁酸酯 甲基2-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甲基2-乙酰基-4-甲基-4-戊烯酸酯 甲基2-乙酰基-2-丙-2-烯基戊-4-烯酸酯 甲基2,5-二氟-3-氧代戊酸酯 甲基2,4-二氟-3-氧代戊酸酯 甲基2,4-二氟-3-氧代丁酸酯 甲基1-异丁酰基环戊烷羧酸酯 甲基1-乙酰基环戊烷羧酸酯 甲基1-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甲基(2Z,4E,6E)-2-乙酰基-7-(二甲基氨基)-2,4,6-庚三烯酸酯 甲基(2S)-2-甲基-4-氧代戊酸酯 甲基(1R,2R)-2-乙酰基环丙烷羧酸酯 瑞舒伐他汀杂质 瑞舒伐他汀杂质 环氧乙烷基甲基乙酰乙酸酯 环戊戊烯酸,Β-氧代,乙酯 环戊基(氧代)乙酸乙酯 环戊[b]吡咯-6-腈,八氢-2-氧-,[3aS-(3aalpha,6alpha,6aalpha)]-(9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