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浆是由工蜂头部营养腺分泌的一种乳白色或淡黄色、略带甜味并稍有酸涩味的粘稠液体。它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和抗菌消炎等生理功效,营养价值很高。因此,蜂王浆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早在1888年,人们就开始探讨蜂王浆中的一般成分,并确认其中主要为一种无光学活性的有机酸——10-羟基-2-癸烯酸(C10H18O3),它具有反式结构。这种酸仅存在于蜂王浆中,因此也常被称为蜂王酸。
理化性质蜂王酸是一种白色结晶,熔点为58~59℃,性质稳定且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及乙醚,微溶于丙酮,难溶于水。对石蕊试纸呈酸性反应,并能使溴水迅速褪色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蜂王酸的这些特性使其在多种应用中表现出色。
用途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物质,蜂王酸常被用作衡量蜂王浆质量的标准,并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及饮料中。它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抵抗放射性辐射损伤。研究表明,纯净的蜂王酸对大肠杆菌、化脓性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恶性肿瘤病人中,蜂王酸与化疗、放疗结合使用时表现出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升高白血球并改善临床症状。此外,蜂王酸还显示出对急性辐射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蜂王酸含量是衡量蜂王浆内在质量的主要指标。
生理活性蜂王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抗菌、灭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抑制淋巴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细胞的作用。它还能防治脱发并用作化妆品的增效剂,治疗急性辐射损伤及化学物质所致损伤。因此,蜂王酸及其制品是老年人、癌症患者和化学工作者的理想补充品。
治疗急性辐射损伤一项实验使用三组小白鼠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照射前或照射后分别服用蜂王酸,并观察30天内的存活情况。结果显示,预防组可提高44.5%的存活率,治疗组可提高33.4%,并延长了死亡小鼠的平均寿命。通过实验发现,受照小鼠肝脏、脾脏和肾脏中的含氮量显著降低,而喂食蜂王浆后上述重要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细胞调节功能每天口服一定剂量的蜂王酸可以使大白鼠红细胞微粘度下降,膜流动性提高,增强细胞变形性和减少脆性,从而改善高血脂症、肝硬化和贫血等病症。这说明蜂王酸在治疗上述疾病方面具有实验依据。
抗癌作用蜂王酸能够完全拮抗可的松对鼠炭粒廓清速率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促进小鼠溶血素形成的同时不会影响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它还能提高白细胞含量、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并增加游离脂肪酸。
制备一种合成蜂王酸的方法是通过格氏试剂法:以己二醇为原料,5- [(四氢-2-呋喃)氧]戊基氯作成格氏试剂,使β-乙烯基-β-内酯开环,经酸处理、加碱使双键移位即可得到蜂王酸。合成路线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