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是一种吡拉西坦衍生物,于1999年获美国FDA批准,最初用于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2005年,其口服片剂和溶液剂被批准用于4岁及以上儿童的部分性发作辅助治疗。
药理作用左乙拉西坦对由点燃和化学诱发的广泛间性发作动物模型非常有效,确切的抗癫痫机制尚不明确,但与传统抗癫痫药物不同,在治疗浓度时并不影响γ-氨基丁酸能和谷氨酸能神经元介导的突触传导。其抗癫痫机理可能包括:1)抑制海马区锥体神经元高电压激活型离子通道;2)作用于突触囊泡蛋白,通过调节突触囊泡的胞外分泌功能和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痫性放电;3)反转受体激动剂的负变构效应,对γ-氨基丁酸能和甘氨酸能神经元的抑制,间接增强GABA和甘氨酸的中枢抑制作用;4)阻断大脑皮层受体下调并将下调的受体滞留于海马区而增强对神经元回路的抑制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左乙拉西坦还可能在突触前阻断神经递质释放,但确切机制尚不明。
适应症主要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添加治疗,也可单用于成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对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难治性癫痫发作、儿童失神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也有一定的疗效。有报道称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也可用于其他原因(如脑炎、脑缺氧等)引起的肌阵挛。
药代动力学左乙拉西坦是极易溶解且高度渗透性的化合物,呈线性代谢,个体差异小。多次给药不影响其清除率,没有性别、种族差异性和生理节奏差异。健康志愿者和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具有可比性。
化学性质熔点:112~115℃。
用途适用于成年癫痫病人部分性或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作抗惊厥剂、神经保护剂及神经研究产品。
生产方法92.25g(0.5mo1)(S)-2-氨基-4-甲硫基丁酰胺溶于600ml二氯甲烷,在室温加入84g无水硫酸钠。冷至0℃,加入115gKOH和8.1g(0.025mo1)四丁基溴化铵在100ml二氯甲烷的溶液。在同样的温度下滴加77.5g(0.55mo1)4-氯丁酰氯在100ml二氯甲烷的溶液,不断加入550ml二氯甲烷以稀释反应液。加毕,在0℃搅拌2h,然后加入29gKOH。再反应4.5h后,再加入29g KO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剩余物经硅胶层析提纯(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氨水,95.5:4.5:0.2μ/μ/μ),得66g(S)-α-[2-(甲硫基)乙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收率61%。
将50g Raney Ni、386ml水和7g(0.0324mo1)(S)-α-[2-(甲硫基)乙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加到反应瓶中,在75℃搅拌1h。过滤,减压蒸出水。剩余物用60ml乙酸乙酯重结晶,得3.87g左乙拉西坦,熔点112~115℃,收率69%。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S)-2-(pyrrolidin-1-yl)butanamide | 1187326-21-1 | C8H16N2O | 156.228 |
(S)-N-(1-氨基-1-氧代丁-2-基)-4-氯丁酰胺 | (S)-2-(4-chlorobutyramido)butanamide | 102767-31-7 | C8H15ClN2O2 | 206.672 |
(2S)-2-(2-氧代吡咯烷-1-基)丁酸 | (2S)-2-(2-oxopyrrolidin-1-yl)butanoic acid | 102849-49-0 | C8H13NO3 | 171.196 |
alpha-乙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酸 | α-ethyl-2-oxo-1-pyrrolidineacetic acid, | 67118-31-4 | C8H13NO3 | 171.196 |
左乙拉西坦酸 | (R)-2-pyrrolidone-N-butyric acid | 103833-72-3 | C8H13NO3 | 171.196 |
—— | (2S)-2-(2-oxopyrrolidin-1-yl)butanoyl chloride | 1034332-19-8 | C8H12ClNO2 | 189.642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益智酰胺 | etiracetam | 33996-58-6 | C8H14N2O2 | 170.211 |
(R)-2-(2-氧代吡咯烷-1-基)丁酰胺 | levetiracetam | 103765-01-1 | C8H14N2O2 | 170.211 |
—— | (S)-2-((2-hydroxyethyl)disulfanyl)ethyl(2-(2-oxopyrrolidin-1-yl)butanoyl)carbamate | —— | C13H22N2O5S2 | 350.46 |
—— | (2S)-N'-hydroxy-2-(2-oxopyrrolidin-1-yl)butanimidamide | —— | C8H15N3O2 | 185.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