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4,5-四甲苯 | 95-93-2

中文名称
1,2,4,5-四甲苯
中文别名
1,2,4,5-四甲基苯;杜烯;均四甲苯;四甲苯
英文名称
1,2,4,5-tetram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Durene
1,2,4,5-四甲苯化学式
CAS
95-93-2
化学式
C10H14
mdl
MFCD00008528
分子量
134.221
InChiKey
SQNZJJAZBFDUT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8 °C
  • 沸点:
    196-197 °C
  • 密度:
    0.838 g/mL at 25 °C(lit.)
  • 蒸气密度:
    4.6 (vs air)
  • 闪点:
    165 °F
  • 溶解度:
    0.00348克/升
  • LogP:
    4.000
  • 物理描述:
    1,2,4,5-tetramethylbenzene appears as colorless crystals with a camphor-like odor. (NTP, 1992)
  • 蒸汽压力:
    0.53 mmHg
  • 保留指数:
    1109;1117;1109.4;1140;1110.08;1097.9;1101.2;1101.84;1102.07;1102;1099;1099;1109.3;1104.85;1126;1116.7;1108;1093;1093;1106;1106;1105.6;1106.1;1106.5;1106;1113;1106;1106;1106;1107;1107;1107;1125;1105;1107;1100;1105;1108;1096.4;1100;1118;1107;1114;1121;1107.2;1114.4;1121.2;1118;1124;1128;1134;1094.9;1123;1111;1109;1112;1101;1107;1121;1119;1096;1104.2;1105.8;1107;1100;1104.5;1096;1108;1104;1107;1107;1114;1114;1113;1098;1106;1102;1095;1103;1100;1113
  • 稳定性/保质期:
    1.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易燃。请勿吸入该品粉尘,并注意避免与眼睛和皮肤接触。 2. 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小鼠灌胃LD50为3.4g/kg,大鼠灌胃LD50为6.7g/kg。它能使动物精神萎靡,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受抑制。对皮肤的刺激较弱,未引起过敏反应,也没有经皮吸收的现象。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50mg/m³。 3. 该物质存在于烟气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4.1
  • 危险品标志:
    F
  • 安全说明:
    S16
  • 危险类别码:
    R11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902908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325 4.1/PG 2
  • 危险类别:
    4.1
  • RTECS号:
    DC050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储存条件:
    1.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 用铁桶内衬塑料袋包装,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晒,远离火源。按有毒化学品规定贮运。

SDS

SDS:28a54382e7ee906e9caeafddcfad3c40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2,4,5-四甲苯;均四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1,2,4,5-Tetramethylbenzene;sym-Tetramethylbenze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95-93-2
分子式: C 10 H 14
分子量: 134.2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1,2,4,5-四甲苯;均四甲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4.1类 易燃固体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轻度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73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带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无色结晶,有类似樟脑的气味。
pH:
熔点(℃): 79.2
沸点(℃): 196.8
相对密度(水=1): 0.8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13.33/128.1℃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402.5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73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10 H 14
分子量: 134.21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增塑剂及制均苯四甲酸二酐。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1517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1 类易燃固体。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1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性质

均四甲苯,即1,2,4,5-四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2(CH3)4。它带有甜气味且是无色固体,熔点为79.2°C。它是四甲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之一,其他两种分别为1,2,3,4-四甲苯(熔点−6.2 °C)和1,2,3,5-四甲苯(熔点−23.7 °C)。均四甲苯因其较高的熔点而显示出分子的高度对称性。

用途

均四甲苯是C10重芳烃中较为有价值的组分,主要用于生产均苯四酸二酐(PMDA)。PMDA广泛应用于制造新型耐高温工程塑料与绝缘材料聚酰亚胺(PI),因其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及耐辐射性能,在宇航、原子能和机电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此外,PMDA 还是高品质增塑剂、固化剂及粉末涂料消光剂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从而推动均四甲苯需求量成倍增加。

制备

均四甲苯可以从煤焦油中提取,最初由偏三甲苯制得。它可以通过其他甲苯(如对二甲苯或偏三甲苯)的甲基化反应获得。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通过将二甲苯与三甲苯烷基化并使用甲醇来制备均四甲苯,并可通过选择性结晶从其异构体中提取。早期合成方法包括以甲苯为原料进行类似反应。

化学性质

均四甲苯是一种白色单斜晶体,熔点79.2℃,沸点196.8℃,相对密度0.8918,闪点73℃。该物质易溶于乙醇、乙醚和苯,而不溶于水。

用途

均四甲苯主要用于制取均苯四甲酸二酐,并广泛应用于生产聚酰亚胺树脂、染料、增塑剂及表面活性剂。它也是氧化制备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理想原料,在有机合成中亦有重要应用,作为增塑剂使用。

生产方法

工业上通常通过将C9-C10芳烃馏分冷冻至-70℃后重结晶制取四甲苯,但成本较高。目前更常用的方法是合成法生产,例如以间二甲苯为原料,在100℃下通入氯甲烷并加入无水三氯化铝进行反应,静置、冷却后分出深绿色油状物,并经干燥和常压蒸馏收集180-205℃的馏分。此外,还有以二甲苯和偏三甲苯为原料进行异构化、烷基化及转化烷基化或歧化-异构化等制取四甲苯的方法。

分类

均四甲苯属于较易燃固体,具有中毒毒性。急性口服毒性(大鼠LD50)为6989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小鼠的半致死量(LD50)为180毫克/公斤。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会燃烧,产生有刺激性的烟雾。储存和运输时应保持库房通风低温干燥,并与其他氧化剂分开存放。

灭火

灭火剂可使用水、干砂、二氧化碳、泡沫或1211灭火剂。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4,5-四甲苯 在 aluminum (III) chloride 、 ammonium cerium (IV) nitrate 、 10% palladium hydroxide on charcoal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41.5h, 生成 杜醌
    参考文献:
    名称:
    五甲基苯基 (Ph*) 和相关衍生物作为有机合成有用的酰基保护基团:初步研究
    摘要:
    报道了对衍生自 Ph* 基序的酰基保护基团的研究。虽然最初的研究表明各种官能团与释放 Ph* 基团所需的 Br2 介导的裂解条件不相容,但研究了涉及使用不同试剂或修饰 Ph* 本身 (Ph*OH) 的策略以解决这个问题。
    DOI:
    10.1055/s-0040-1707289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DE509149
    摘要:
    公开号:
  • 作为试剂:
    描述:
    三苯基氯硅烷一氧化碳 、 {Cp*Mo[N(iPr)C(Me)N(iPr)]}2(μ-η1:η1-N2) 在 1,2,4,5-四甲苯 作用下, 以 氘代苯 为溶剂, 反应 108.0h, 以52%的产率得到(η5-C5Me5)*Mo{N(iPr)C(Me)N(iPr)}(CO)2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介导的异氰酸盐,二氮,二氧化碳和R3EC1的R3ENCO的生产
    摘要:
    通过N 2,CO 2和R 3 ECl(E = C,Si和Ge)的分子固定,已开发出一种高效且通用的化学循环来生产异氰酸酯。关键步骤包括第6组双核二氮配合物的'一锅式'光解NN键裂解,并通过R 3 ECl原位捕获,以提供金属末端亚氨基配合物,该配合物可同时参与亚氮基转移和氧原子。转移生成中间金属末端羰基配合物,并释放出异氰酸酯产物。含氧配合物与额外当量的R 3 ECl反应生成二氯化金属,它是双核二氮原料的前体。
    DOI:
    10.1002/anie.2015022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scorbic Acid as an Initiator for the Direct CH Arylation of (Hetero)arenes with Anilines Nitrosated In Situ
    作者:Fernando Pinacho Crisóstomo、Tomás Martín、Romen Carrillo
    DOI:10.1002/anie.201309761
    日期:2014.2.17
    direct CH arylation of (hetero)arenes. Starting from an aniline, the corresponding arenediazonium ion is generated in situ and immediately reduced by vitamin C to an aryl radical that undergoes a homolyt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with a (hetero)arene. Notably, neither heating nor irradiation is required. This procedure is mild, operationally simple, and constitutes a greener approach to arylation.
    抗坏血酸(维生素C)已被用作(杂)芳烃的无金属直接CH芳基化反应中的自由基引发剂。从苯胺开始,相应的苯二氮杂鎓离子在原位生成,并立即被维生素C还原为芳基,该芳基经历了(杂)芳烃的均相芳族取代。值得注意的是,既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辐照。该过程是温和的,操作简单的,并且构成了芳构化的绿色方法。
  • Refining the model to design α-chymotrypsin superactivators: the role of the binding mod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作者:Francesco Gabriele、Laura Goracci、Raimondo Germani、Nicoletta Spreti
    DOI:10.1039/d0nj04676k
    日期:——
    knowledge of the enzyme–additive interactions and to validate the modelling studies, new ammonium-based additives were designed and tested.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resulted in being critical to improving superactivation, with [(2,3,5,6-tetramethyl-p-phenylene)dimethylene]bis[triethylammonium bromide] (bisEDuEAB) resulting as the most effective quaternary ammonium superactivating agent studied so
    已知具有大量疏水部分的许多季铵盐可激发水溶液中的α-胰凝乳蛋白酶(α-CT)的超活化作用。特别是,最近出现了苄基取代的铵盐和基于二价铵的盐,它们是诱导α-CT超活化和稳定化的有前途的化合物。初步的计算机模拟表明,α-CT残基色氨酸215是这些添加剂的主要锚点。为了更广泛地了解酶与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并验证建模研究,设计并测试了新的基于铵的添加剂。疏水相互作用对提高超活化至关重要,其中[(2,3,5,6-tetramethyl- p迄今为止,作为最有效的季铵超活化剂而得到的-亚苯基]二亚甲基]双[三乙基溴化铵](bisEDuEAB)。最后,观察到了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动力学参数之间的一般一致性,并基于提出的α-CT/加性结合模式讨论了数据解释。
  • A Metal‐Free Direct Arene C−H Amination
    作者:Tao Wang、Marvin Hoffmann、Andreas Dreuw、Edina Hasagić、Chao Hu、Philipp M. Stein、Sina Witzel、Hongwei Shi、Yangyang Yang、Matthias Rudolph、Fabian Stuck、Frank Rominger、Marion Kerscher、Peter Comba、A. Stephen K. Hashmi
    DOI:10.1002/adsc.202100236
    日期:2021.6.8
    The synthesis of aryl amines via the formation of a C−N bond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nd bioactive products. Usually, this chemical connection is only possible by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photochemistry or electrochemistry. Here, we report a metal-free arene C−H amination using hydroxylamine derivatives under benign
    通过形成 CN 键合成芳胺是制备功能材料、活性药物成分和生物活性产品的重要工具。通常,这种化学连接只能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光化学或电化学来实现。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在良性条件下使用羟胺衍生物进行的无金属芳烃 C-H 胺化。即使在存在各种官能团的情况下,胺化试剂 TsONHR 和芳烃底物之间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也能实现芳烃的化学选择性胺化。氧气对于有效转化至关重要,其对电子转移步骤的加速作用已通过实验证明。此外,
  • Environmentally benign electrophilic and radical bromination ‘on water’: H2O2–HBr system versus N-bromosuccinimide
    作者:Ajda Podgoršek、Stojan Stavber、Marko Zupan、Jernej Iskra
    DOI:10.1016/j.tet.2009.03.034
    日期:2009.5
    brominating systems reveals the H2O2–HBr system to be more reactive than NBS for benzyl bromination and for the bromination of ketones, while for electr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of methoxy-substituted tetralone it was higher for NBS. Also, higher yields of brominated aromatics were observed when using H2O2–HBr ‘on water’. Bromination of styrene reveals that not 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brominating reagent
    AH 2 O 2 -HBr系统和N-溴琥珀酰亚胺在水性介质中被用作亲电和自由基溴化的“绿色”方法。使用两种体系,在环境温度下且不添加金属或酸催化剂的情况下,几种活化和活化程度较低的芳族分子,苯基取代的酮和苯乙烯都可以在水中“有效”溴化,而各种未活化的甲苯则在存在可见光作为自由基活化剂。两种溴化系统的反应性和选择性的比较表明,H 2 O 2-HBr系统在苄基溴化和酮的溴化方面比NBS具有更高的反应性,而对于甲氧基取代的四氢萘酮的亲电芳香取代,NBS则更高。另外,使用H 2 O 2时,溴化芳烃的收率更高。–HBr“上水”。苯乙烯的溴化揭示了不仅溴化试剂的结构,而且反应条件:水量,有机溶剂,搅拌速率和界面结构也对定义溴化的结果(二溴化与溴羟基化)起着关键作用。此外,温和的反应条件,简单的分离程序,廉价的试剂以及对环境的较低影响,使得水性溴化方法可以替代其他已报道的溴化方法。
  • Benzylic C–H Azidation Using the Zhdankin Reagent and a Copper Photoredox Catalyst
    作者:Pauline T. G. Rabet、Gabriele Fumagalli、Scott Boyd、Michael F. Greaney
    DOI:10.1021/acs.orglett.6b00512
    日期:2016.4.1
    azidation method for C–N bond formation at benzylic C–H positions is described using copper-catalyzed visible light photochemistry and the Zhdankin azidoiodinane reagent. The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substrates bearing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and having a primary, secondary, or tertiary benzylic position, and is thought to proceed through a radical chain reaction.
    使用铜催化的可见光光化学和Zhdankin叠氮碘丁烷试剂描述了在苄基C–H位置形成C–N键的叠氮化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同官能团并具有伯,仲或叔苄基位置的多种底物,并被认为是通过自由基链反应进行的。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