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霉素类化合物是由地中海拟无枝酸菌产生的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别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同时,它们也对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果。由天然产物利福霉素SV或利福霉素B进行化学半合成获得的药物如利福平、利福喷丁和利福布丁等进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基础药物目录,并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挽救了数以万计结核病人的生命。
自1957年首次发现以来,利福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一直是生物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尽管前期利用同位素标记和基因敲除(或敲入)等方法已阐明其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大部分环节,但利福霉素SV是如何转化为利福霉素B的关键环节却长期困扰着科学界。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李盛英带领的酶工程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国屏和肖友利研究组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功利团队的多名学者合作,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利福霉素SV转化为利福霉素B的详细生物合成途径及酶催化反应机制。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利福霉素钠利福霉素钠是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第三代产品,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活性,对临床常见的多种耐药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福霉素B经过氧化、还原及水解生成利福霉素钠。其主要特点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菌株)、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生物活性Rifamycin S 是一种醌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 (包括 MRSA) 的抗生素。它是涉及两个电子的可逆氧化还原系统的氧化形式,可以产生活性氧 (ROS),并抑制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它可用于肺结核和麻风病的研究。
靶点利福霉素SV抑制细菌生长的原因是其在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循环中产生的活性氧物种。Aerobic 氧化由金属离子(如 Mn2+、Cu2+ 和 Co2+)诱导,其中 Mn2+ 是最有效的金属离子。
体内研究用作医药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