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Diphenyl-1,2-di-o-tolylethan | 37834-5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Diphenyl-1,2-di-o-tolylethan
英文别名
1,2-diphenyl-1,2-di-o-tolyl-ethane;1,2-Diphenyl-1,2-di-o-tolyl-aethan;1-methyl-2-[2-(2-methylphenyl)-1,2-diphenylethyl]benzene
1,2-Diphenyl-1,2-di-o-tolylethan化学式
CAS
37834-54-1
化学式
C28H26
mdl
——
分子量
362.514
InChiKey
TXMCMSYENKRWE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82 °C(Solv: benzene (71-43-2))
  • 沸点:
    437.2±40.0 °C(Predicted)
  • 密度:
    1.05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27
  • 重原子数:
    28.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氧化碳1,2-Diphenyl-1,2-di-o-tolylethan 在 tetrabut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以86 %的产率得到2-phenyl-2-(o-tolyl)acet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芳香烃中无环 C(sp3)–C(sp3) 键与 CO2 的电还原羧化
    摘要:
    尽管最近在特定底物中 C-C 键的选择性功能化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无环底物(例如乙烷衍生物)中 C-C 键的裂解和功能化仍然具有挑战性。与 C-C 键断裂后一个碳片段的成熟官能化相反,本文报道了多芳基乙烷中 C (sp 3 )-C(sp 3 ) 键与二氧化碳的新型电还原羧化反应(CO 2 )通过利用两个碳碎片。因此,该反应展示了一种原子、逐步经济的羧酸合成方法,实现了有机合成的主要愿望。此外,该方法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好的特点。带有一级、二级或三级 C(sp 3 )–C(sp 3 ) 键的对称和不对称底物都适合这种策略,从而能够同时轻松构建一种或两种结构不同的羧酸。机理研究表明碳负离子可能是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可以被CO 2有效捕获。
    DOI:
    10.1007/s11426-024-2075-6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基二苯甲酮 在 sodium formate 、 caesium carbonate三苯基膦Diphenylphosphine oxide 、 palladium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二甲醚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49%的产率得到1,2-Diphenyl-1,2-di-o-tolylethan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芳基酮催化脱氧转化统一合成多芳基烷烃
    摘要:
    开发了二芳基酮的脱氧转化,产生多芳基化烷烃。二芳基酮与二苯基氧化膦反应,产生磷-布鲁克重排,然后进行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或弗里德尔-克来福特型烷基化,得到相应的多芳基化烷烃。多种二芳基酮可以通过还原、二聚和芳基化一锅法转化为多芳基化烷烃,例如二芳基甲烷、四芳基乙烷和三芳基甲烷。此外,还提出了从芳基羧酸到二芳基甲烷和四芳基乙烷的一锅转化,以及使用连续偶联反应合成四芳基甲烷和三苯乙烷。
    DOI:
    10.1039/d2sc03720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iron carbonyl induced deoxygenation of alcohols
    作者:Howard Alper、Marta Sališová
    DOI:10.1016/s0040-4039(00)71509-7
    日期:1980.1
  • de Pascual Teresa; Sanchez Bellido, Anales de la Real Sociedad Espanola de Fisica y Quimica, 1956, vol. <B> 52, p. 563,568
    作者:de Pascual Teresa、Sanchez Bellido
    DOI:——
    日期:——
  • Hannemann, Klaus, Angewandte Chemie, 1988, vol. 100, # 2, p. 273 - 274
    作者:Hannemann, Klaus
    DOI:——
    日期:——
  • Lapkin,I.I. et al.,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72, vol. 42, p. 1374 - 1377
    作者:Lapkin,I.I.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萘-2-基)-4-氧代-4H-色烯-8-基]乙酸) (R)-斯替戊喷酯-d9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3-(4-(叔丁基)苯基)丙烯酸乙酯 (E)-3-(2-(三氟甲基)苯基)丙烯酸乙酯 (E)-3-(2,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酸乙酯 (E/Z)-他莫昔芬-d5 (5Z)-7-氧杂烯醇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甲氧基-6-[(E)-2-(3-甲氧基苯基)乙烯基]-5,6-二氢-2H-吡 (2Z)-1,3-二苯基-2-丙烯-1-酮,2-丙烯-1-酮,1,3-二苯基-,(2Z)- (2E)-N-[2-(3-羟基-2-氧代-2,3-二氢-1H-吲哚-3-基)乙基]-3-苯基丙-2-烯酰胺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11aR)-3,7-双(3,5-二甲基苯基)-10,11,12,13-四氢-5-羟基-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膦酸 龙血素D 龙血素C 龙血素A 龙血素 B 龙血树脂红血树脂 鼠李素 鼠李柠檬素3-O-beta-D-鼠李三糖苷 鼠李柠檬素 鼠李亭3-O-beta-吡喃葡萄糖苷 鼓槌石斛素 黄麦格霉素 黄金树苷 黄酮醇-2-磺酸钠盐 黄酮胺 黄酮榕碱 黄酮地洛 黄酮哌酯 黄酮 黄豆黄苷 黄豆黄素 黄豆苷元-D6 黄豆苷元-4,7-二葡糖苷 黄诺马甙 黄苏木素 黄花夹竹桃黄酮 黄芪总皂甙 黄芪异黄烷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 黄芩黄酮II 黄芩黄酮I 黄芩黄酮 黄芩苷甲酯 黄芩苷 黄芩素磷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