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顺丁烯二酸 | 110-16-7

中文名称
顺丁烯二酸
中文别名
马来酸;失水苹果酸,马来酸;失水苹果酸;丁烯二酸,顺式
英文名称
maleic acid
英文别名
(Z)-but-2-enedioic acid
顺丁烯二酸化学式
CAS
110-16-7
化学式
C4H4O4
mdl
——
分子量
116.073
InChiKey
VZCYOOQTPOCHFL-UPHRSUR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0-135 °C (lit.)
  • 沸点:
    275°C
  • 密度:
    1.59 g/mL at 25 °C (lit.)
  • 闪点:
    127 °C
  • 溶解度:
    水中的溶解度为478.8克/升
  • LogP:
    -1.3 at 20℃
  • 物理描述:
    Maleic acid is a colorless crystalline solid having a faint odor. It is combustible though it may take some effort to ignite. It is soluble in water. It is used to make other chemicals and for dyeing and finishing naturally occurring fibers.
  • 颜色/状态:
    Monoclinic prisms from water
  • 气味:
    Faint acidulous odor
  • 味道:
    Characteristic repulsive, astringent taste
  • 蒸汽密度:
    4 (NTP, 1992) (Relative to Air)
  • 蒸汽压力:
    1.34X10-5 mm Hg at 25 °C (OECD Guideline 104 (Vapor Pressure Curve))
  • 亨利常数:
    Henry's Law constant = 1.4X10-12 atm-cu m/mol at 25 °C (est)
  • 稳定性/保质期:
    1. 禁止与碱类、氧化剂或还原剂接触。 2. 顺酸有毒,可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结膜、角膜红肿以及视力减退,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直接接触液态顺酸会导致皮肤烧伤。大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708毫克/千克。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设备应密闭,防止泄漏,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如有顺酸沾染,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发生火灾时,应使用水或CO2喷雾灭火器扑灭,严禁使用NaHCO3灭火器,以免引起顺酸快速分解。 3. 顺酸存在于烟叶中。 4. 顺酸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 分解:
    135 °C
  • 腐蚀性:
    May corrode metals when wet.
  • 燃烧热:
    -1355.2 kJ/mol
  • 解离常数:
    pKa1 = 1.94, pKa2 = 6.22 at 25 °C (OECD Guideline 105)
  • 碰撞截面:
    112.5 Ų [M-H]-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4.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ADMET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识别和使用:马来酸形成无色或白色晶体。它用于制造人造树脂、染整羊毛,以及制备抗组胺药和其他类似药物的马来酸盐。人类暴露和毒性:20%的水溶液在人体上产生轻微且可逆的皮肤刺激。较低浓度(<5%)足以在人体受试者中产生严重眼部刺激。纯净的马来酸据报道对人类粘膜有严重刺激作用。在体外,马来酸显著改变了人红细胞膜蛋白的物理状态。动物研究:通过颈静脉导管给雄性大鼠单次静脉注射400或200 mg/kg bw的马来酸,立即对肾脏造成伤害,在给药后24小时发展为广泛坏死。在狗中,静脉注射马来酸(50 mg/kg)增加了钠、钾和磷酸盐的排泄。马来酸可能通过其在三羧酸循环中的代谢利用,增强豚鼠肺部的过敏性组胺释放。肾脏损伤已被观察到作为马来酸的全身毒性作用。通过腹膜内注射(100-350 mg/kg;大鼠、狗)以及吸入约720 mg/mc的暴露,也产生了肾脏的形态功能变化。马来酸对远端和近端管状重吸收的损伤使人联想到人类已知的(先天或获得性)范科尼综合症。这种损伤似乎是由马来酸与肾小管细胞中的谷胱甘肽相互作用引起的,导致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浓度无法容忍。除了导致的细胞损伤外,马来酸似乎还影响近端管中的Na+和H+离子运输。在雄性大鼠长期暴露(每天250、500、750 mg/kg,长达两年)后,所有剂量组均观察到死亡率增加以及肾脏损伤和生长延迟。在最高剂量组中还发现了肝脏和睾丸损伤。在长期给药中未发现马来酸具有致癌活性的迹象,然而这并不是一个致癌性研究。给予小鼠的马来酸对自发性肿瘤和移植性肉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使用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100进行的测试中,马来酸在水溶液中与氯反应时并不具有突变性。在50/50体积甲醇/水溶液中,它具有显著的突变性,并且在与氯反应时在每摩尔3当量的位置达到峰值。
IDENTIFICATION AND USE: Maleic acid forms colorless or white crystals. It is used for manufacturing of artificial resins, dyeing and finishing wool, and for preparing the maleate salts of antihistamines and similar drugs. HUMAN EXPOSURE AND TOXICITY: A 20% aqueous solution produced a mild and reversible skin irritation in humans. Lower concentrations (< 5%) are sufficient to produce serious ocular irritation in human subjects. Neat maleic acid is reported to be a severe irritant to the mucous membranes of humans. In vitro, maleic acid produced highly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the physical state of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s. ANIMAL STUDIES: Single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400 or 200 mg/kg bw maleic acid to male rats via jugular venous catheter caused immediate injury in the kidneys which progressed to extensive necrosis by 24 hr after administration. In dogs th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aleic acid (50 mg/kg) increased sodium, potassium, and phosphate excretion. Maleic acid may enhance anaphylactic histamine release from guinea pig lung by its metabolic utilization in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Kidney damage has been observed as a systemic toxic action of maleic acid. Morphological-functional changes in the kidneys were pro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100-350 mg/kg; rats, dogs) and also by inhalation exposure to ca. 720 mg/mc (rats). The damage to distal and proximal tubular resorption produced by maleic acid is reminiscent of the known (congenital or acquired) Fanconi syndrome in humans. This damage seems to be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maleic acid with glutathione in tubular renal cells, leading to intolerable concentra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peroxides. In addition to the resultant cellular damage, maleic acid appears to affect Na+ and H+ ion transport in the proximal tubes. After chronic exposure of male rats (250, 500, 750 mg/kg /per/ day for up to two years), an increased mortality as well as kidney damage and delayed growth was observed in all dosage groups. Liver and testicular damage has also been found in highest dosage group. No signs of carcinogenic activity of maleic acid were discovered with long-term dosage, which however was not designed as a carcinogenicity study. Maleic acid given to mice has some inhibitory action on the growth of spontaneous carcinomata and grafted sarcomata. When tested using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100, maleic acid was not mutagenic when reacted with chlorine in aqueous solution. In a 50/50 by vol methanol/water solution it was substantially mutagenic, and reacted with chlorine with a peak at 3 equivalents per mol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不具有致癌性(未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名)。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和摄入被身体吸收。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吸入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
Cough. Laboured breathing.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皮肤症状
红斑。疼痛。
Redness. Pai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28,S37
  • 危险类别码:
    R22,R36/37/38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917190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215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标志:
    GHS05,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02 + H312,H315,H317,H318,H335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1 + P312 + P330,P305 + P351 + P338 + P310
  • 危险类别:
    8
  • 储存条件:
    1. 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火种和热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及碱类分开存放,避免混储,并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库区需备有合适的材料以处理泄漏。 2. 产品采用编织袋内衬塑料袋进行包装,每袋净重25kg。注意防潮,远离火源和碱性物质。

SDS

SDS:8f1db43b2229b63096df827ebf167b4e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马来酸;顺丁烯二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Maleic acid;cis-Butene dioic acid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10-16-7
分子式: C 4 H 4 O 4
分子量: 116.0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马来酸;顺丁烯二酸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马来酸 100 110-16-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能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接触后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如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 放出刺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或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1mg/m3 (马来酸酐) 美国TLV—TWA:1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晶体,有特臭。
pH:
熔点(℃): 130.5
沸点(℃): 135(分解)
相对密度(水=1): 1.59(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0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4 H 4 O 4
分子量: 116.07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微溶于苯。
主要用途: 制取农药马拉松、达净松、富马酸、不饱和聚酯树脂、染色助剂以及油脂防腐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碱类、氧化剂、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强酸,能引起皮肤和粘膜的明显损害。 LD50:710mg/kg (大鼠经口);1560mg/kg (兔经皮)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500mg/ 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1% 2分钟,重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蒸汽态与臭氧和羟基反应半衰期 1.1小时。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在陆地上可渗入地下水中,可生物降解。在水体中可生物降解,但蒸发、吸附和富集钧不是重要转归途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马来酸简介

马来酸即顺丁烯二酸,是一种含有两个羧酸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属于二羧酸。它与反丁烯二酸(延胡索酸)互为顺反异构物,主要用于制备反丁烯二酸。马来酸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其主要衍生物是顺丁烯二酸酐。

特性

相比反丁烯二酸,马来酸的稳定性较低。顺丁烯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反丁烯二酸,并且熔点(135℃)远低于反丁烯二酸(287℃)。分子内氢键解释了这两种属性差异。

毒性

长期摄入顺丁烯二酸可能对肝肾造成损害,因为它可以抑制代谢过程中的一些酶,如胺基酸代谢中的转胺酶。动物实验表明,马来酸可导致狗的肾小管损伤,并产生不可逆伤害;其危害程度与剂量和摄入时间成正比。

化学性质

顺丁烯二酸为无色结晶体,有涩味,能溶于水、乙醇和丙酮,而不溶于苯。

用途

马来酸主要用于生产农药马拉松、达净松,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松香脂、酒石酸、反丁烯二酸、琥珀酸等产品。此外,它还用于制药、涂料、食品和印染助剂以及渍脂防腐剂等领域。

其他用途

顺丁烯二酸用作碱量法分析的标准物,并可用于减缓油及脂肪的酸败(作为油和油脂的防腐剂),在有机合成中也有应用价值。

生产方法
  1. 苯氧化法:纯苯经预热后,在钒系列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空气氧化生成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反应温度为360℃,随后经过水吸收、浓缩、结晶和干燥得到顺酸产品。
  2. 丁烯(烷)氧化法:在钒系催化剂的作用下,丁烯(烷)经空气氧化生成顺酐。反应温度范围为350-450℃,然后通过水吸收生成顺酸,并进一步浓缩、干燥获得成品。
  3. 其他生产方法
    • 萘或邻二甲苯氧化时副产顺酸;
    • 糠醛氧化法虽具有较高效益但因经济效益原因未被广泛采用。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顺丁烯二酸乙酸酐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丁二酸酐
    参考文献:
    名称:
    双丁烯内酯高效单锅合成
    摘要:
    3,3',4,4'-四甲基-5,5'-二氧代-2,2'- bifuran-2,2'(5 ħ,5' ħ)从2,3-之间的反应获得的基二乙酸酯在甲苯中锌存在下,二甲基马来酸酐和乙酸酐。该简单的合成途径以优异的产率得到了双丁烯内酯。
    DOI:
    10.1002/jhet.2469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氯乙酸乙酯乙醚sodium 作用下, 生成 顺丁烯二酸
    参考文献:
    名称:
    Tanatar, Chemische Berichte, 1879, vol. 12, p. 1564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2,3-二氢苯并呋喃-5-甲醛四丁基碘化铵potassium carbonate顺丁烯二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1,5-氢转移自由基继电器的有机光氧化还原催化合成δ-氟甲基化的醇和胺
    摘要:
    开发了由2,4,5,6-四(9 H-咔唑-9-基)间苯二甲腈(4CzIPN)催化的苄基保护的均丙醇和胺衍生物的加氢三氟甲基化。该反应递送δ-氟甲基化的游离醇和胺,并在温和的辐射条件下原位去保护苄基保护基。已发现4CzIPN是一种有效的无金属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可通过氧化猝灭活化CF 3 SO 2 Cl,Togni试剂和2-溴-2,2-二氟乙酸酯,以及通过CF 3 SO 2 Na活化几种类型的氟甲基化试剂。还原淬灭,以使简单的烯烃和迈克尔受体直接进行氢三氟甲基化。
    DOI:
    10.1021/acs.orglett.9b017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喹唑啉基丁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江苏晶立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312151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喹唑啉基丁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合碱体系,使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和氢氧化钾的混合物,有效降低合成工艺中杂质的生成,避免药品存放过程中降解杂质额外产生,实现了杂质生成与降解的精准控制。
  • Dicationic compounds which selectively recognize G-quadruplex DNA
    申请人: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公开号:EP1792613A3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Dicationic compounds that are highly selective for binding G-quadruplex DNA are described. Several compounds exhibit groove binding toward G-quadruplex DNA and in vitro and in vivo activity versus 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 The compounds represent novel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malaria, leishmania, and trypanosomiasis.
    描述了对结合G-四链体DNA高度选择性的二阳离子化合物。几种化合物对G-四链体DNA表现出沟槽结合,并在体外和体内对布鲁氏锥虫的活性。这些化合物代表了治疗癌症、疟疾、利什曼病和锥虫病的新型药物。
  • IMIDAZO[1,2-b]PYRIDAZ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PDE10 INHIBITORS
    申请人:Pastor-Fernández Joaquin
    公开号:US20110269752A1
    公开(公告)日:2011-11-03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novel imidazo[1,2- b ]pyridazine derivatives which are inhibitors of the phosphodiesterase 10 enzyme (PDE10) and which are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neurological, psychiatric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in which the PDE10 enzyme is involved. The invention is also directed to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uch compounds, to processes to prepare such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to the use of such compounds 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psychiatric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diseases.
    本发明涉及新型咪唑并[1,2-b]吡啶嗪衍生物,其为磷酸二酯酶10(PDE10)的抑制剂,并且适用于治疗或预防涉及PDE10酶的神经、精神和代谢紊乱。该发明还涉及包含这种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这种化合物和组合物的方法,以及利用这种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预防或治疗神经、精神和代谢紊乱和疾病。
  •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for Modulating Lipid Level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Same
    申请人:Liu Haiyan
    公开号:US20110009628A1
    公开(公告)日:2011-01-13
    The present technology relates to compounds of Formulas I-VI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uch compounds. Methods of use includ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hypercholesterolemia, hypertriglyceridemia, hepatic steatos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Compounds disclosed herein also increase HDL-C, lower total cholesterol, LDL-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and increase hepatic LDL receptor expression, inhibit PCSK9 expression, and activ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目前的技术涉及到公式I-VI的化合物以及制备和使用这些化合物的方法。使用方法包括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肝脂肪变性和代谢综合征。本文披露的化合物还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并增加肝LDL受体表达,抑制PCSK9表达,并激活AMP激活蛋白激酶。
  • Acetamides and benzamides that are useful in treating sexual dysfunction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40029887A1
    公开(公告)日:2004-02-12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se of compounds of formula (I) 1 for the treatment of sexual dysfunction and to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ompounds of formula (I) for the treatment of sexual dysfunction.
    本发明涉及使用式(I)的化合物治疗性功能障碍,以及含有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治疗性功能障碍。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