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甲素是从滇西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较强的镇痛及明显的抗炎作用。本品的镇痛作用是中枢性的,并与脑内5-羟色胺水平密切相关,其镇痛效果约为吗啡的1.75~2.27倍,且无成瘾性;同时具备解热和局部麻醉作用。
作用 镇痛作用草乌甲素独特的镇痛机制,避免了阿片类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NASIDs)常见的副作用,如成瘾、胃肠道损伤等。其镇痛效果适合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抗炎作用草乌甲素能够通过抑制MCP-1、C3a、C5a的趋化效应调节自身免疫反应,并降低血清中PGE2水平,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本品可抑制巨噬细胞分泌NO,进而抑制内毒素、TNF-α、IL-1、IL-6等致病因子的作用。
作用机制草乌甲素片为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镇痛和明显的抗炎作用。其镇痛机制包括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作用,通过阻断疼痛传导与脑内5-羟色胺水平密切相关。与吗啡相比,草乌甲素起效较慢但维持时间长,且无成瘾性。其抗炎作用不依赖肾上腺体系,而是通过抑制疼痛部位PG水平来实现,从而避免了非甾体类消炎药的胃肠道副反应。
毒性草乌甲素具有较大的急性毒性,来源于北乌头、川乌或附子中的双酯生物碱。其主要表现为对神经系统的刺激(特别是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导致临床上出现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甚至因呼吸或心肌麻痹而死亡。
生物活性草乌甲素(Bulleyaconitine A)是从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具有镇痛和抗炎活性的化合物。
化学性质草乌甲素为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甲醇、乙醇及DMSO等有机溶剂。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