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acetylacetonate)nickel(II) | 3264-8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acetylacetonate)nickel(II)
英文别名
Ni(acac)2;nickel(II) acetylacetonate;nickel acetylacetonate;nickel(II) bis(acetylacetonate);bis(acetylacetonato)nickel(II);Ni(acetylacetonate)2;nickel(II) 2,4-pentanedionate;bis(acetylacetonate)nickel;nickel diacetylacetonate;nickel(2+);(Z)-4-oxopent-2-en-2-olate
bis(acetylacetonate)nickel(II)化学式
CAS
3264-82-2
化学式
C10H14NiO4
mdl
——
分子量
256.909
InChiKey
BMGNSKKZFQMGDH-FDGPNNRM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30 °C (dec.)(lit.)
  • 沸点:
    220 °C (11 mmHg)
  • 密度:
    0,145 g/cm3
  • 闪点:
    >200°C
  • 溶解度:
    4.8克/升
  • 暴露限值:
    NIOSH: IDLH 10 mg/m3; TWA 0.015 mg/m3
  • LogP:
    0.4 at 20℃
  • 稳定性/保质期:
    1. 在常温常压下,这种物质呈墨绿色结晶状态且非常稳定,易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在26.6644Pa的压力下,它会在170℃升华。此外,它可以与水、乙醇、氨和吡啶等多种物质形成加合物。 2. 无水固体状态下虽然很稳定,但由于其具有刺激性和吸湿性,保存时应确保隔离空气和湿气。在操作镍试剂时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潜在的致癌风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2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8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皮肤致敏剂 - 一种可以诱导皮肤产生过敏反应的制剂。
Skin Sensitizer - An agent that can induce an allergic reaction in the skin.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36/37,S36/37/39,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22,R40,R4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420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SA21000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202,P261,P264,P270,P272,P280,P284,P301+P312+P330,P302+P352+P312,P304+P340,P308+P313,P333+P313,P405,P501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2,H335,H351,H361
  • 储存条件:
    常温、避光、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SDS

SDS:ee670eef46796dba4fe8aad6166b4a28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乙酰丙酮镍(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Ni(acac)2
2,4-Pentanedion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
呼吸敏化作用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5 如通风不足,须戴呼吸防护面罩。
措施
P301 + P312 如果吞下去了: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看医生。
P304 + P341 如误吸入:如呼吸困难,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
息姿势。
P330 漱口。
P342 + P311 如有呼吸系统病症: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只限于专业使用者。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Ni(acac)2
别名
2,4-Pentanedione
: C10H14NiO4
分子式
: 256.91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Nickel(II) acetylacetonate
-
CAS 号 3264-82-2
EC-编号 221-875-7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分解会释放出2,4-戊二酮。2,4-
戊二酮有如下毒理学数据:有毒、刺激、神经毒、致畸、可能致突变,靶器官-脾脏。有报道2,4-
戊二酮引起人的接触性皮炎和接触性风疹。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镍/氧化镍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Nickel(II) 3264-82-2 PC- 0.5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acetylacetonate TWA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沉浸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 3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Z677272, 规格 M)
0,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 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 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颜色: 浅绿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30 °C - 分解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防潮。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对人类的致癌物。 吸入可能致癌。
IARC:
1 - 第1组:对人类致癌 (Nickel(II) acetylacetonate)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分解会释放出2,4-戊二酮。2,4-
戊二酮有如下毒理学数据:有毒、刺激、神经毒、致畸、可能致突变,靶器官-脾脏。有报道2,4-
戊二酮引起人的接触性皮炎和接触性风疹。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SA210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乙酰丙酮镍简介

乙酰丙酮镍(Ni(acac)₂),又称二(乙酰丙酮基)二水配位镍、2,4-戊二酮二水镍,为浅绿色斜方晶系结晶。它微溶于水和甲醇,并能溶解在乙醇中。在温甲苯中共沸脱水后生成无水物;真空下加热至100℃也能脱水得到浅绿色的无水物。

理化性质

淡绿色斜方晶体,相对密度(17℃)为1.455。沸点220~235°C (14.67 kPa)。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但在水中、乙醇、氯仿和苯中溶解。固态时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在气相中呈现单分子状态。

应用

乙酰丙酮镍可用于催化低聚、氢硅化、氢化、还原、交叉偶联、氧化、共轭加成以及重排等多种类型的反应。

作用机理

乙酰丙酮镍(Ni(acac)₂)可实现烯烃的低聚和偶联等反应,但本身催化活性较低。通常需加入路易斯酸如烷基铝、丁基锂或硼氢化钠等以提高其催化效率。这些物质通过β-H消除过程原位形成Ni-H键,并促使炔烃插入形成Ni-C键。随后另一分子烯烃进一步插入Ni-C键,最终经还原消除恢复Ni-H键的前体状态,同时生成相应的低聚产物。

制备方法

一种简便、工艺简单且收率较高的乙酰丙酮镍新制备法如下:

  1. 将可溶性镍盐(如结晶氯化镍或结晶硝酸镍)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浓度为10-20wt%的溶液。同时配制5-15wt%的NaOH水溶液。
  2. 在室温剧烈搅拌下将碱液加入到镍盐溶液中,使反应混合物pH值达到7~10。过程中生成蓝绿色氢氧化镍沉淀。
  3. 按化学计量比过量1~5倍乙酰丙酮加入上述混合物,升温至回流温度,并于600~2500转/分的搅拌速度下反应5~15小时。期间有浅蓝色乙酰丙酮镍晶体析出。
  4. 降温后抽滤分离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于40℃真空干燥得产品。通过热重(TG)曲线第一阶段失重量确定乙酰丙酮镍晶体中的结晶水量,并结合总碳含量分析结果及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确认其化学式为Ni(CH₃COCHCOCH₃)₂·2H₂O。
用途

乙酰丙酮镍作为有机合成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反应中。

生产方法 方法一

通过二水合乙酰丙酮镍的脱水反应和真空升华,或与甲苯的恒沸蒸馏可制备无水乙酰丙酮镍。

方法二

将二水合乙酰丙酮镍在100℃下加热4小时,在133.322Pa压力下脱水干燥。必要时可在170~210℃,26.6644~53.3288Pa的压力下进行升华提纯。

方法三

直接由氯化镍与乙酰丙酮反应制备。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acetylacetonate)nickel(II) 在 3,6-dioxaoctane-1,8-diol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物理传感器的 Ni、Co 和 NiCo 细粉的微观结构表征
    摘要:
    摘要 基于 Ni 和 Co 细粉的厚膜磁阻传感器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为了提高Ni、Co和NiCo的性能,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了Ni、Co和NiCo粉末。通过同步热重和差热分析 (TGA-DTA)、X 射线衍射分析 (XRD)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对金属粉末进行表征。
    DOI:
    10.1016/0040-6031(95)02531-6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酰丙酮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bis(acetylacetonate)nickel(II)
    参考文献:
    名称:
    Schumann, Manfred; Elias, Horst, Inorganic Chemistry, 1985, vol. 24, # 20, p. 3187 - 3192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苯硼酸bis(acetylacetonate)nickel(II)1,10-菲罗啉silver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potassium carbonate三苯基膦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2.0h, 生成 4-phenylphenyl 2-fluoro-2-phenyl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银催化非反应性羧酸酯的偶联:α-氟化 O-芳基酯的合成
    摘要:
    由于其低反应活性,α-氟化芳基酯在通过 α-氟化羧酸酯的O-芳基化合成中提出了挑战。通过将银催化剂与芳基(三甲氧基苯基)碘鎓甲苯磺酸盐组合以得到α-氟化芳基酯,解决了这一限制。我们设想催化系统涉及通过银(I)盐氧化产生的高价芳基银物质。本方法提供了各种α-氟化芳基酯(包括药物衍生物的氟化类似物)的合成方案。
    DOI:
    10.1021/acs.orglett.4c017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ickel(II) N‐Heterocyclic Carbene Complexes: Versatile Catalysts for C–C, C–S and C–N 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Lourdes Benítez Junquera、Francys E. Fernández、M. Carmen Puerta、Pedro Valerga
    DOI:10.1002/ejic.201700057
    日期:2017.5.18
    A variety of Ni(II) complexes with a wide range of electronic and steric properties, bearing picolyl-imidazolidene ligands (a-g) and Cp (2a-f) or Cp* (3a,c,g) groups, have been synthesised and characterised using NM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used as precatalysts for a wide range of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s most likely involving a Ni0/NiII catalytic cycle. In
    合成并表征了具有各种电子和位阻性质的各种Ni(II)配合物,它们带有吡啶甲基-咪唑啉配体(ag)和Cp(2a-f)或Cp *(3a,c,g)基团使用NMR和单晶X射线晶体学。该络合物已被用作各种催化转化的预催化剂,最有可能涉及Ni0 / NiII催化循环。特别是,新的定义明确的2a,2c,3a和3c在温和条件下对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活性烯烃的加氢胺化以及芳基卤化物和硫醇的CS交叉偶联反应表现出了极大的效率和多功能性。
  • The new coordination modes of bis(1,2,4-diazaphospholyl)methane
    作者:Martin Mlateček、Libor Dostál、Zdeňka Růžičková、Milan Erben
    DOI:10.1016/j.poly.2016.09.026
    日期:2016.11
    behavior of the polydentate ligand bis(1,2,4-diazaphospholyl)methane (Bdapm) toward group 6 and group 10 metals has been studied. From the reaction with [W(CO)5(NMe3)], three species with different coordination patterns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Thus we proved that the polydentate Bdapm ligand could serve as a terminal κ-P, bridging μ2-P,P and chelating κ2-N,N ligand in the complexes [W(CO)5(κ-P-Bdapm)]
    摘要研究了多齿配体双(1,2,4-二氮杂磷酰基)甲烷(Bdapm)对6族和10族金属的配位行为。从与[W(CO)5(NMe3)]的反应中,分离和表征了三种具有不同配位方式的物种。因此,我们证明了多齿Bdapm配体可以作为末端κ-P,桥接复合物[W(CO)5(κ-P-Bdapm)]中的μ2-P,P和螯合κ2-N,N配体, [W(CO)5] 2(μ2-P,P-Bdapm)}和W(CO)4(κ2-N,N-Bdapm)}。在钼(II)和镍(II)衍生物[Mo(η3-C3H5)(κ2-N,N-Bdapm)(CO)2Cl]和[Ni( acac)2(κ2-N,N-Bdapm)]。Bdapm与[M(C,N-Ar)Cl]片段来源的反应[Ar = 2-(N,N-二甲基氨基甲基)苯基或2-(N,N-二甲基氨基甲基)二茂铁基,M = Pd或Pt]给出不稳定的κ-P键结合物种,这些物种很容易转化为多金属配合物
  • Capping <i>nido</i>-Nonagermanide Clusters with <i>M</i>-PPh<sub>3</sub> and Dynamics in Solutio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i>closo</i>-[(Me<sub>3</sub>Si)<sub>3</sub>Si]<sub>3</sub>Et[Ge<sub>9</sub><i>M</i>](PPh<sub>3</sub>) (<i>M</i> = Ni, Pt)
    作者:Sabine Frischhut、Felix Kaiser、Wilhelm Klein、Markus Drees、Fritz E. Kühn、Thomas F. Fässler
    DOI:10.1021/acs.organomet.8b00459
    日期:2018.12.24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The latter represents the first intermetalloid Ge-Pt cluster with a platinum atom as part of a deltahedron. So far, only one compound of this type has been reported for the homologous Pd. Hence, with these new compounds, metal-coordinated deltahedral Ge9 clusters are now known for the whole triad of group 10 elements. The cluster compounds are
    在这项工作中,报道了具有镍和铂原子的九原子锗簇的簇扩展。化合物[(Me 3 Si)3 Si] 3 Et [Ge 9 Ni](PPh 3)和[(Me 3 Si)3 Si] 3 Et [Ge 9 Pt](PPh 3)的特征在于NMR光谱分析和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后者代表第一个金属间化合物Ge-Pt团簇,其中铂原子是六面体的一部分。迄今为止,仅报道了一种此类化合物的同源Pd。因此,使用这些新化合物,金属配位的四面体Ge 9现在,对于第10组元素的整个三元组,聚类是众所周知的。簇化合物可通过处理[(ME访问3 Si)的3的Si] 3 EtGe 9与η 2 -亚乙基-双- (三苯基膦)镍(0)和η 2 -亚乙基-双- (三苯基膦) -铂(0 )分别放在甲苯中。的晶体结构的测定揭示了十vertex-闭合碳- [葛9中号] -cluster芯(中号=镍,铂)轴承5个外切键合的配体。不同于九顶点群集[(Me
  • Di- and Trinuclear Metal Complexes Containing a β-Diketonate Dianion as a Bridging Ligand
    作者:Yukie Otani、Yukio Nakamura、Shinichi Kawaguchi、Seichi Okeya、Tetsu Hinomoto
    DOI:10.1246/bcsj.55.1467
    日期:1982.5
    The dinuclear palladium(II) complexes [(PP)Pd(C1–C3-β-dik(2−)-O,O′)Pd(PP)](ClO4)2 containing a β-diketonate dianion as a bridging ligand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s of the mononuclear complexes ...
    双核钯(II)配合物[(PP)Pd(C1-C3-β-dik(2-)-O,O')Pd(PP)](ClO4)2 含有β-二酮酸二价阴离子作为桥连配体由单核配合物的反应制备...
  • Cationic Nickel(II)-Catalyzed Hydrosilylation of Alkenes: Role of P, N-Type Ligand Scaffold on Selectivity and Reactivity
    作者:Istiak Hossain、Joseph A. R. Schmidt
    DOI:10.1021/acs.organomet.0c00551
    日期:2020.9.28
    Seven structurally similar cationic nickel(II)–alkyl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 series of P, N ligands, and their reactivity was explored in the hydrosilylation of alkenes. More electron-rich phosphines enhanced the overall reactiv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contrast, groups on the imine donor had little impact. Overall, these catalysts displayed re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that was previously
    使用一系列P,N配体合成了七个结构相似的阳离子镍(II)-烷基络合物,并在烯烃的氢硅烷化中探索了它们的反应性。更多的富电子膦提高了转化的整体反应性;相反,亚胺供体上的组几乎没有影响。总体而言,这些催化剂显示出在镍催化的氢化硅烷化中以前未知或非常罕见的反应性和选择性。在与Ph 2 SiH 2的反应中,1,2-二取代的乙烯基芳烃显示出对硅烷加成的完全苄基选择性,而对1,1-二取代的烯烃则观察到末端选择性。相关的PhSiH 3导致仅对单个取代的乙烯基芳烃进行马尔可夫尼科夫选择性,而未观察到竞争的双加成。机理研究支持以下假设:Ni-H在此催化氢硅烷化反应中充当活性物质,这反过来也显示了硅烷再分布反应的催化能力,特别是对于空间不受阻的硅烷。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