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epi-artemisinin | 63968-6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epi-artemisinin
英文别名
(1S,4R,5R,8R,9S,12R,13S)-1,5,9-trimethyl-11,14,15,16-tetraoxatetracyclo[10.3.1.04,13.08,13]hexadecan-10-one
(-)-6-epi-artemisinin化学式
CAS
63968-64-9;2209882-43-7
化学式
C15H22O5
mdl
——
分子量
282.337
InChiKey
BLUAFEHZUWYNDE-RYELPGN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56-157 °C (lit.)
  • 比旋光度:
    76 º (c=0.5,MeOH)
  • 沸点:
    344.94°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0984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在DMSO中溶解度为100mM,在乙醇中溶解度为75mM
  • LogP:
    2.900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3
  • 拓扑面积:
    5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安全说明:
    S22,S24/25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3299909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SDS

SDS:bbda1ad4fdf43b098af46a0e8a0f06c3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青蒿素简介

青蒿素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治疗疟疾药物,从中药青蒿中提取而成。它具有清热解暑、退虚热、杀原虫和低毒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疟疾的联合疗法(ACT),疗效达到90%以上。青蒿素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的快速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此外,它还对鸡球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以及间日疟、恶性疟、脑型疟和抗氯喹疟疾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来源

青蒿(Artemisia annua)是一种菊科植物,以其退烧能力而闻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东南亚因对抗疟疾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寄生虫而受到青睐。几千年前,中国人已使用苦艾治疗疟疾。中国研发的青蒿类药物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色,并已成为国际抗疟首选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末问世以来,这些药物已挽救了全球一千万人次的生命。

药动学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研究表明,它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和内质网,并可能影响核内染色质。这提示青蒿素的主要作用方式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研究显示,它通过阻断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形成自噬泡并排出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异亮氨酸的摄入也表明其起始作用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生物合成

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复杂。可通过三种方式增加其含量:添加生物合成前体、调控控制酶的关键基因或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增强关键酶效率。倍半萜内酯的合成限速步骤包括环化和折叠成倍半萜母核的过程,以及形成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过程。研究表明,青蒿素可以从法尼基焦磷酸出发,经一系列化合物最终合成。

化学性质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溶于甲醇和乙醇,不溶于水。作为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青蒿甲(Artemetherin)对间日疟及恶性疟疾具有特效,尤其是双氢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提高10倍且复发率低。此外,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有潜在价值。

生产方法

从中药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叶中提取青蒿素,并生产蒿甲醚和青蒿酯钠。

安全性信息

青蒿素属有毒物品,急性毒性较低,腹腔注射大鼠和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分别为2571毫克/公斤和1558毫克/公斤。该物质可燃,燃烧时产生刺激烟雾;储运时应通风、低温干燥;灭火剂包括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及雾状水。

青蒿素在含量测定、鉴定和药理实验中具有重要用途,并用于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治疗耐氯喹虫株。此外,它还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未发现明显的心肝肾毒性作用及临床副作用。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ethyl 2-((1R,4R,4aR,8aR)-4,7-dimethyl-1,2,3,4,4a,5,6,8a-octahydronaphthalen-1-yl)acetate 在 氧气亚甲兰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三氟乙酸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6-epi-artemisinin
    参考文献:
    名称:
    (−)-6-epi-Artemisinin,一种 (+)-Artemisinin 的天然立体异构体,具有相反的对映体系列,来自马达加斯加地方性植物 Saldinia proboscidea,一种非典型来源
    摘要:
    对马达加斯加特有植物长尾沙丁鱼 (Saldinia proboscidea) 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导致了青蒿素异构体 (-)-6-表观青蒿素 ( 2 ) 的分离。使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的组合阐明其结构。绝对构型是通过化合物2以及新的立体异构体 ( 3 )的化学合成建立的。青蒿素 ( 1 ) 及其异构体 (-)-6-epi-artemisinin ( 2 )的可比生物活性) 表明这种配置变化对其生物学特性并不重要。使用细胞凋亡诱导试验、SARS-CoV-2 抑制剂试验和血红素聚合抑制活性 (HPIA) 试验评估生物活性。这是一种青蒿素相关化合物的从不属于属的第一份报告蒿和它是一种青蒿素相关天然产物,是相相反的对映异构体系列青蒿素从第一隔离青蒿。
    DOI:
    10.3390/molecules261855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6-epi-Artemisinin, a Natural Stereoisomer of (+)-Artemisinin in the Opposite Enantiomeric Series, from the Endemic Madagascar Plant Saldinia proboscidea, an Atypical Source
    作者:Saholinirina Randrianarivo、Claudine Rasolohery、Sitraka Rafanomezantsoa、Heriniaina Randriamampionona、Liti Haramaty、Roger Marie Rafanomezantsoa、Eric H. Andrianasolo
    DOI:10.3390/molecules26185540
    日期:——
    polymerization inhibitory activity (HPIA) assa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n artemisinin-related compound from a genus not belonging to Artemisia and it is the first isolation of an artemisinin-related natural product that is the opposite enantiomeric series relative to artemisinin from Artemisia annua.
    对马达加斯加特有植物长尾沙丁鱼 (Saldinia proboscidea) 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导致了青蒿素异构体 (-)-6-表观青蒿素 ( 2 ) 的分离。使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的组合阐明其结构。绝对构型是通过化合物2以及新的立体异构体 ( 3 )的化学合成建立的。青蒿素 ( 1 ) 及其异构体 (-)-6-epi-artemisinin ( 2 )的可比生物活性) 表明这种配置变化对其生物学特性并不重要。使用细胞凋亡诱导试验、SARS-CoV-2 抑制剂试验和血红素聚合抑制活性 (HPIA) 试验评估生物活性。这是一种青蒿素相关化合物的从不属于属的第一份报告蒿和它是一种青蒿素相关天然产物,是相相反的对映异构体系列青蒿素从第一隔离青蒿。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