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52291-6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52291-66-4
化学式
C6H13I
mdl
——
分子量
214.058
InChiKey
KNKFLSQIGYRZAQ-RUXNGHM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 acetonitrile;3-methoxy-N-quinolin-8-ylbenzene-6-ide-1-carboximidate;palladium(2+) 以 2-甲基-2-丁醇5,5-dimethyl-1,3-cyclohexadiene 为溶剂, 以63.63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钯环配合物与伯烷基碘反应的立体化学
    摘要:
    作为有机金属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步骤,钯环配合物和烷基卤化物的烷基化反应近年来备受关注,因为它们是钯催化的 C-H 烷基化反应的关键步骤。原则上,几种烷基化机制,例如立体倒置的 S N2 型机制和立体保留氧化加成机制可以发挥作用,并且可以从这些烷基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中获得机理见解。以往对钯环配合物烷基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手性仲烷基卤化物作为立体化学探针,而未触及更多与合成相关的伯烷基碘。在这项工作中,选择了氘标记的伯烷基碘作为立体化学探针,并与 C,C- 和 C,N-型钯环配合物反应,即 Catellani 型钯环中间体和导向基团 (DG)-配位的钯环配合物,进行了实验和计算研究,以阐明烷基化机制。我们发现 C,N 2 型机制,而 C,N-连接的 8-氨基喹啉衍生的钯环复合物有利于立体氧化加成机制。此外,由于其稳定的二聚体结构和两个钯原子之间的d 8 –d 8相互作用,发现 2-苯基吡啶衍生的
    DOI:
    10.1021/acs.organomet.3c00042
  • 作为产物:
    描述:
    3,3-二甲基-1-丁炔 在 Schwartz's reagent 、 双(环戊二烯)氯化锆氘化物 、 ce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钯环配合物与伯烷基碘反应的立体化学
    摘要:
    作为有机金属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步骤,钯环配合物和烷基卤化物的烷基化反应近年来备受关注,因为它们是钯催化的 C-H 烷基化反应的关键步骤。原则上,几种烷基化机制,例如立体倒置的 S N2 型机制和立体保留氧化加成机制可以发挥作用,并且可以从这些烷基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中获得机理见解。以往对钯环配合物烷基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手性仲烷基卤化物作为立体化学探针,而未触及更多与合成相关的伯烷基碘。在这项工作中,选择了氘标记的伯烷基碘作为立体化学探针,并与 C,C- 和 C,N-型钯环配合物反应,即 Catellani 型钯环中间体和导向基团 (DG)-配位的钯环配合物,进行了实验和计算研究,以阐明烷基化机制。我们发现 C,N 2 型机制,而 C,N-连接的 8-氨基喹啉衍生的钯环复合物有利于立体氧化加成机制。此外,由于其稳定的二聚体结构和两个钯原子之间的d 8 –d 8相互作用,发现 2-苯基吡啶衍生的
    DOI:
    10.1021/acs.organomet.3c000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wo Metals Are Better Than One in the Gold Catalyzed Oxidative Heteroarylation of Alkenes
    作者:Ekaterina Tkatchouk、Neal P. Mankad、Diego Benitez、William A. Goddard、F. Dean Toste
    DOI:10.1021/ja2012627
    日期:2011.9.14
    study of the mechanism for oxidative heteroarylation, based on DFT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e propose binuclear Au(II)-Au(II) complexes to be key intermediates in the mechanism for gold catalyzed oxidative heteroarylation. The reaction is thought to proceed via a gold redox cycle involving initial oxidation of Au(I) to binuclear Au(II)-Au(II) complexes by Selectfluor, followed by
    我们基于 DFT 计算和实验观察,对氧化杂芳基化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我们提出双核 Au(II)-Au(II) 配合物是催化氧化杂芳基化机制中的关键中间体。该反应被认为是通过氧化还原循环进行的,涉及通过 Selectflu 将 Au(I) 初步氧化为双核 Au(II)-Au(II) 配合物,然后进行异质氧化和还原消除。虽然很容易调用与其他过渡属配合物类似的转属化/还原消除机制,但实验和 DFT 研究表明,关键的 CC 键形成反应是通过双分子还原消除过程(没有转属化)发生的。此外,通过实验确定消除步骤的立体化学以完全保留。配体和卤化物效应在催化剂的开发和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数据提供了对实验观察到的配体效应的解释,有助于未来的催化剂开发。循环伏安法数据支持 Au·Au 亲相互作用的氧化还原协同作用。还研究了单核 Au(III) 配合物的单属还原消除,从中我们可以预测双属还原消除的优势约为
  • Igau, Alain; Gladysz, Organometallics, 1991, vol. 10, # 7, p. 2327 - 2334
    作者:Igau, Alain、Gladysz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