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1-((1R,5S,7S)-10,10-Dimethyl-3,3-dioxo-3λ6-thia-4-aza-tricyclo[5.2.1.01,5]dec-4-yl)-3-methyl-hex-5-en-1-one | 455281-0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1-((1R,5S,7S)-10,10-Dimethyl-3,3-dioxo-3λ6-thia-4-aza-tricyclo[5.2.1.01,5]dec-4-yl)-3-methyl-hex-5-en-1-one
英文别名
(3S)-1-[(1R,5S,7S)-10,10-dimethyl-3,3-dioxo-3lambda6-thia-4-azatricyclo[5.2.1.01,5]decan-4-yl]-3-methylhex-5-en-1-one;(3S)-1-[(1R,5S,7S)-10,10-dimethyl-3,3-dioxo-3λ6-thia-4-azatricyclo[5.2.1.01,5]decan-4-yl]-3-methylhex-5-en-1-one
(S)-1-((1R,5S,7S)-10,10-Dimethyl-3,3-dioxo-3λ<sup>6</sup>-thia-4-aza-tricyclo[5.2.1.0<sup>1,5</sup>]dec-4-yl)-3-methyl-hex-5-en-1-one化学式
CAS
455281-03-5
化学式
C17H27NO3S
mdl
——
分子量
325.472
InChiKey
GJPHJERWEXSWHZ-WSMBLCC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2
  • 拓扑面积:
    62.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迈向奥克拉霉素的全合成。2. 重功能化环己烷环的基于复分解的方法
    摘要:
    描述了以对映体选择性方式获取奥乳霉素东北部所需的高度取代的环己烷的尝试。Oppolzer 的 sultam 化学的应用,特别是在光学和化学上有效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功能化的烯丙基格氏试剂与闭环复分解串联形成环己烯基甲醇 10 的直接、高度立体控制路线的基础。 非常有效地进行 Sharpless 环氧化导致环氧化物 11 的构建。发现该中间体及其苄基醚在氰化物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区域控制的环氧乙烷环裂解。然而,当替代碳亲核试剂(特别是烯丙基)发挥作用时,这种优先级并不匹配。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检测到所需的产品。环己烷上的全赤道排列的取代基可能是对有机金属试剂缺乏反应性的原因。
    DOI:
    10.1055/s-2002-28511
  • 作为产物:
    描述:
    (S)-(+)-(2-丁烯酰)-2,10-樟脑磺内酰胺烯丙基溴化镁三甲基氯硅烷lith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96%的产率得到(S)-1-((1R,5S,7S)-10,10-Dimethyl-3,3-dioxo-3λ6-thia-4-aza-tricyclo[5.2.1.01,5]dec-4-yl)-3-methyl-hex-5-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迈向奥克拉霉素的全合成。2. 重功能化环己烷环的基于复分解的方法
    摘要:
    描述了以对映体选择性方式获取奥乳霉素东北部所需的高度取代的环己烷的尝试。Oppolzer 的 sultam 化学的应用,特别是在光学和化学上有效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功能化的烯丙基格氏试剂与闭环复分解串联形成环己烯基甲醇 10 的直接、高度立体控制路线的基础。 非常有效地进行 Sharpless 环氧化导致环氧化物 11 的构建。发现该中间体及其苄基醚在氰化物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区域控制的环氧乙烷环裂解。然而,当替代碳亲核试剂(特别是烯丙基)发挥作用时,这种优先级并不匹配。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检测到所需的产品。环己烷上的全赤道排列的取代基可能是对有机金属试剂缺乏反应性的原因。
    DOI:
    10.1055/s-2002-285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ucidation of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kalimantacin/batumin antibiotics
    作者:Iain R. G. Thistlethwaite、Freya M. Bull、Chengsen Cui、Paul D. Walker、Shu-Shan Gao、Luoyi Wang、Zhongshu Song、Joleen Masschelein、Rob Lavigne、Matthew P. Crump、Paul R. Race、Thomas J. Simpson、Christine L. Willis
    DOI:10.1039/c7sc01670k
    日期:——
    acid was assign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but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five stereocentres remained unknown. Herein we describe isolation of kalimantacin A and two further metabolites 17,19-diol 2 and 27-descarbomyl hydroxyketone 3 from cultures of P. fluorescens. Their absolute and relative stereochemistries are rigorously determined us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ombining
    Kalimantacin A和batumin表现出对有效的和选择性的抗菌活性葡萄球菌物种,包括MRSA。两种化合物都是通过杂化聚酮化合物合酶/非核糖体肽合成酶(PKS-NRPS)的生物合成途径形成的,从基因簇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来自假单胞菌的巴他汀和荧光假单胞菌的卡利曼他星是同一化合物。该不饱和酸的线性结构是通过光谱方法确定的,但是五个立体中心的相对和绝对立体化学仍然未知。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卡林他汀A和另外两种代谢物17,19-二醇2和27-去甲磺酰基羟基酮3的分离取自荧光假单胞菌的培养。它们的绝对和相对立体化学是使用多学科方法严格确定的,该方法结合了天然产物降解和片段合成以及生物信息学和NMR光谱技术。二醇2具有5 R,15 S,17 S,19 R,26 R,27 R构型,并且是通过17-醇氧化为酮而形成的生物活性卡利曼霉素A的直接生物合成前体。
  • A Ring Closing Metathesis Approach to the Formal Synthesis of (+)‐Callyspongiolide
    作者:Kwang‐Yoon Ko、Zoe E. Wilson、Daniel P. Furkert、Margaret A. Brimble
    DOI:10.1002/cctc.202001139
    日期:2020.11.19
    An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macrocyclic core of (+)‐callyspongiolide is described, constituting a formal synthesis of this natural product. The synthetic strategy constructs the 14‐membered macrocyclic domain via Yamaguchi esterification followed by a challenging ringclosing metathesis (RCM) to effect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macrolactone.
    描述了对映体选择性合成(+)-allyspongiolide大环核,构成了该天然产物的形式合成。合成策略是通过Yamaguchi酯化反应构建具有14个成员的大环结构域,然后通过具有挑战性的闭环复分解(RCM)来实现大内酯的最终形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1aR,4E,7aS,8R,10aS,10bS)-8-[((二甲基氨基)甲基]-2,3,6,7,7a,8,10a,10b-八氢-1a,5-二甲基-氧杂壬酸[9,10]环癸[1,2-b]呋喃-9(1aH)-酮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溴乙酯 齐墩果酸二甲胺基乙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齐墩果-12-烯-28-酸,3,7-二羰基-(9CI) 齐墩果-12-烯-28-酸,3,21,29-三羟基-,g-内酯,(3b,20b,21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