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4-二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1-乙酮 | 140455-40-9

中文名称
1-(3,4-二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1-乙酮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4-dimethoxyphenyl)-2-phenoxyethanone
英文别名
1-(3,4-dimethoxyphenyl)-2-phenoxy-1-ethanone;1-(3,4-Dimethoxy-phenyl)-2-phenoxy-ethanone
1-(3,4-二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1-乙酮化学式
CAS
140455-40-9
化学式
C16H16O4
mdl
——
分子量
272.301
InChiKey
WUHFZLGIJAJHC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34.6±35.0 °C(Predicted)
  • 密度:
    1.14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4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SDS

SDS:6316c49940116108ca4afac4a5cfbfeb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4-二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1-乙酮 在 (2,6-bis[(phenylimino)ethyl]pyridine)cobalt dichloride 、 联硼酸频那醇酯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91%的产率得到3,4-二甲氧基苯乙酮
    参考文献:
    名称:
    木质素β-O-4酮模型通过原位生成钴-硼基物种进行钴催化的还原性CO键裂解。
    摘要:
    开发了一种有效且温和的方法来还原木质素β-O-4酮模型的C-O键断裂,以PDI -CoCl 2为前催化剂和以二硼试剂为还原剂提供相应的酮和苯酚。该方法的合成效用通过聚合物模型的解聚和克级转化得以证明。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转化涉及羰基插入,1,2-布鲁克型重排,β-氧消除和催化活性Co-B物种限速再生的步骤。
    DOI:
    10.1021/acs.orglett.0c02117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甲氧基苯乙酮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氯仿丙酮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1-(3,4-二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1-乙酮
    参考文献:
    名称:
    Oxidation of non-phenolic β-O-aryl-lignin model dimers catalysed by lignin peroxidase. Comparison with the oxidation induced by potassium 12-tungstocobalt(III)ate
    摘要:
    研究了 pH= 4.0 条件下 LiP 催化的 H2O2 促进的非酚类δ-O-芳基木质素模型二聚体 1-(3,4-二甲氧基苯基)-2-苯氧基乙醇 (1) 和 2-(4-甲氧基苯氧基)-1-苯乙醇 (2) 的氧化作用。1 的氧化主要生成相应的酮,表明中间自由基阳离子 1+Ë 的主要反应是 CαâH 去质子化。2 的氧化反应生成 2-(4-甲氧基苯氧基)-2-苯乙醇(7,2 的异构体)、2-苯基-1,4-二氧杂螺[4.5]癸-6,9-二烯-8-酮(8)以及由 CâC 键 δ³ 裂解到电子更丰富的环上的产物。假设中间体 2+Ë 的主要反应是带有正电荷的环上的醇羟基发生亲核反应,则所有这些产物的形成都是合理的。这将产生一个螺环己二烯基,然后将其氧化为二氧杂螺癸二烯酮 8,或者进行开环反应,产生一个烷氧基基,并由此形成 2 的异构体和 CâC 键裂解产物。通过研究 4-MeOC6H4OCH2CD2OH 的氧化过程,并将结果与从 4-MeOC6H4OCH2CD2OOt-Bu 生成烷氧基自由基 4-MeOC6H4OCH2CD2OË 时的结果进行比较,为这一机理提供了支持。 在 pH= 4.0 的条件下,真正的单电子氧化剂 12-钨钴(III)ate钾诱导的 1 的氧化过程证实了使用 LiP 得到的结果。不过,在相同的条件下,2 的氧化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碎片产物,这可能是由于 12-钨钴(III)ate钾快速氧化了螺环己二烯基。
    DOI:
    10.1039/b101362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u–Pd alloy cooperates with 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s for the catalytic oxidative cleavage of β-O-4 linkages
    作者:Li Zhao、Song Shi、Guozhi Zhu、Meng Liu、Jin Gao、Jie Xu
    DOI:10.1039/c9gc03081f
    日期:——
    crucial role in the oxidation of Cα–OH into CαO, which was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for the whole oxidative cleavage process. Further insight revealed that the cooperative effect between Au–Pd nanoparticles and the support 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s (CTFs) facilitated the cleavage of the formed β-O-4 ketone compound to the corresponding aromatics. In addition, Au–Pd-CTF catalysts also showed efficiency
    设计用于裂解C–O / C–C键的高效催化剂是木质素解聚的关键任务。开发了双金属合金催化剂Au-Pd-CTFs可以有效地将O 2氧化为β-O-4木质素模型化合物。Au / Pd摩尔比在1:1和1:1.5之间的Au-Pd纳米颗粒显示出最高的裂解效率。该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表明,Au和钯之间的协同效应在C的氧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α -OH成C αO,这是整个氧化裂解过程的决定速率的步骤。进一步的洞察表明,Au-Pd纳米粒子与支持物共价三嗪骨架(CTF)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形成的β-O-4酮化合物裂解为相应的芳族化合物。另外,Au-Pd-CTF催化剂在有机溶剂木质素的氧化转化中也显示出效率。该催化系统将为木质素中β-O-4键的氧化裂解提供指导。
  • Mild selective oxidative cleavage of lignin C–C bonds over a copper catalyst in water
    作者:Yuzhen Hu、Long Yan、Xuelai Zhao、Chenguang Wang、Song Li、Xinghua Zhang、Longlong Ma、Qi Zhang
    DOI:10.1039/d1gc02102h
    日期:——
    chemicals and high-quality fuels is a highly desirable goal for biorefineries.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robust inter-unit carbon–carbon (C–C) bonds in natural lignin seriously impedes this process. Herein, for the first time, we report the selective cleavage of C–C bonds in β-O-4 and β-1 linkages catalyzed by cheap copper and a base to yield aromatic acids and phenols in excellent yields in water at 30 °C
    将木质素转化为芳烃作为商品化学品和高质量燃料是生物精炼厂的一个非常理想的目标。然而,天然木质素中强大的单元间碳-碳(C-C)键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这一过程。在此,我们首次报道了在 30°C 的水中,通过廉价的铜和碱催化选择性裂解 β-O-4 和 β-1 键中的 C-C 键,以优异的产率生成芳香酸和苯酚无需额外的复杂配体。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碱基介导的 C β -H 键断裂是 C α -C β键断裂的速率决定步骤。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表明,β-O-4 酮氧化为关键中间体,即,铜和O 2形成的过氧化物降低了C α -C β键的解离能并促进了其随后的裂解。此外,该催化体系可成功应用于各种真正木质素原料的解聚,提供优异的芳香化合物产率和单一单体的高选择性。这项研究提供了从生物质中经济地生产芳香族化学品的潜力。
  • Lignin Peroxidase-Catalyzed Oxidation of Nonphenolic Trimeric Lignin Model Compounds:  Fragmentation Reactions in the Intermediate Radical Cations
    作者:Enrico Baciocchi、Claudia Fabbri、Osvaldo Lanzalunga
    DOI:10.1021/jo035052w
    日期:2003.11.1
    one-electron oxidation, they form radical cations with the positive charge, which is localized in the dialkoxylated ring as also evidenced by a pulse radiolysis study. Both the oxidations with the enzymatic and with the chemical system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products deriving from the cleavage of C-C and C-H bonds in a beta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adical cation with the charge residing in the
    H(2)O(2)促进氧化的两个非酚β-O-芳基木质素模型三聚体1和2,由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在pH = 3.5催化。将结果与用真正的单电子氧化剂12-钨钴(III)钾氧化1和2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这些模型显示了三个芳环的不同取代方式,并且通过单电子氧化,它们形成带有正电荷的自由基阳离子,该阳离子位于二烷氧基化环中,这也通过脉冲辐射分解研究得到了证明。酶和化学系统的氧化作用均会导致生成产物,该产物是由相对于自由基阳离子在β位的CC和CH键裂解而形成的,电荷位于二烷氧基化环中(3,4-氧化二甲氧基苯甲醛(5)和三聚酮6,氧化1形成二聚醛8和三聚酮9)。这些产物在1的氧化中伴随有二聚醛7,在2的氧化中伴随有4-甲氧基苯甲醛(10)。这两种产物的意外形成已经说明了1. +和2. +也会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导致自由基阳离子1a。+和2a。+,电荷位于单烷氧基化环中。内切电子转移的驱动力是CC键β迅速裂解至该环,从1
  • Cobalt Nanoparticles‐Catalyzed Widely Applicable Successive C−C Bond Cleavage in Alcohols to Access Esters
    作者:Huihui Luo、Lianyue Wang、Sensen Shang、Guosong Li、Ying Lv、Shuang Gao、Wen Dai
    DOI:10.1002/anie.202008261
    日期:2020.10.19
    Selective cleavage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C−C bond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and biomass utilization. However, functionalization of C−C bonds by controlled cleavage remains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because they are inert. Herein, we describe an unprecedented efficient protocol for the breaking of successive C−C bonds in alcohols to form esters with one or multiple carbon
    C-C键的选择性裂解和功能化在有机合成和生物质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但是,通过控制裂解使C-C键功能化仍然是困难且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们是惰性的。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有效方案,可以使用异质钴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以双氧作为氧化剂,破坏醇中连续的C-C键以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碳原子的酯。包括不活泼的长链烷基芳基醇在内的各种醇类均经历相邻-(CC)n的顺次连续裂解-键合得到相应的酯。催化剂使用了七次而活性没有降低。表征和对照实验表明,钴纳米颗粒负责C-C键的连续裂解,以实现出色的催化活性,而Co-N x的存在正好相反。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该过程涉及串联序列反应。
  • 一种室温下胺调控木质素模型分子断裂的方法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公开号:CN109836311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温下胺调控木质素模型分子断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1‑芳基‑2‑芳氧基乙酮作为木质素β‑O‑4模型分子,在铜盐和胺的作用下,经氧化断裂C‑C/C‑O键;其中,一级和二级脂肪胺控制生成芳香酰胺和酚类化合物,无机氨控制生成α‑酮酰胺和酚类化合物,三级胺控制生成芳香酸和酚类化合物。其实验过程如下:将1‑芳基‑2‑芳氧基乙酮、胺类化合物与铜盐在二甲基亚砜中混合,放入耐压容器中,充入空气或氧气置换后密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8~12h,可发生模型分子C‑C/C‑O键断裂,得到芳香酰胺、α‑酮酰胺、芳香酸和酚类化合物。该方法条件温和,催化剂和氧化剂廉价,反应产物多样可控,反应过程简单易操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