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影酸为无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其熔点大于300℃,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而不溶于乙醚,能够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钠盐。
图1 泛影酸结构式泛影酸主要用于诊断用药,特别是造影剂。然而,它通常不会直接用于造影,而是配制成泛影酸钠或泛影葡胺注射液供临床使用。这类注射液适用于尿路、心血管、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的造影检查。泛影酸不适用于碘过敏患者。
泛影酸钠是一种碘苯甲酸盐类离子型高渗造影剂,能够迅速通过肾小球滤过并随尿液排出体外。该制剂黏度较低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大,不适用于血管造影。然而,它常与其他造影剂如泛影葡胺联合使用以进行血管造影。
口服后,泛影酸钠自胃肠道吸收较少,静注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并不明显。在体内,其主要分布在肾脏中,其次是肝、脾、胃、小肠、心脏、大肠和肌肉。约95%的药物剂量在4天内以原形经肾由尿排出体外,1%-2%通过粪便排出,极微量则出现在泪液与唾液中。
用途泛影酸钠的许多不良反应可归因于其高渗透压作用。这些反应的发生与使用途径、注射速度及药物浓度等密切相关,多数不良反应在注射后5~10分钟内出现,但也可能延迟发生。
理想的对比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20世纪40~50年代,为了提高安全性,发明了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酸、碘他拉酸和甲泛影酸。进入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非离子单体造影剂甲泛葡胺的出现标志着第一代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发展,其特点是低毒性与高浓度适合泌尿系统造影。到了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则开发了第二、三代更先进的造影剂。
泛影酸由间二氨基苯甲酸与一氯化碘进行碘化反应后,再与醋酐进行酰化反应而制得。其化学性质包括无色粉末状固体、熔点大于300℃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碱液生成钠盐等特性。
化学性质泛影酸的化学性质表现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性粉末,熔点在261-262℃(分解),在水中溶解度为60g/100ml。其钠盐C11H8I3N2NaO4,在20℃下的水溶液pH值范围为7.0-7.5,无特殊气味且味道微苦。
用途泛影酸主要用作诊断用药,通过配制成泛影钠或泛影葡胺注射液来进行泌尿系统、心血管、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的造影。此外,它还被用于血细胞分离密度梯度试剂和射线不透的介质等场合。
生产方法泛影酸生产过程包括由3,5-二氨基苯甲酸经碘化后再进行乙酰化反应而制得。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5-二乙酰氨基-2,4,6-三碘苯甲酸乙酯 | 3,5-Bis-acetylamino-2,4,6-triiodo-benzoic acid ethyl ester | 2168-75-4 | C13H13I3N2O4 | 641.971 |
3,5-二氨基-2,4,6-三碘苯甲酸 | 3,5-diamino-2,4,6-triiodobenzoic acid | 5505-16-8 | C7H5I3N2O2 | 529.842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5-二乙酰氨基-2,4,6-三碘苯甲酸乙酯 | 3,5-Bis-acetylamino-2,4,6-triiodo-benzoic acid ethyl ester | 2168-75-4 | C13H13I3N2O4 | 641.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