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乙基丁醛 | 97-96-1

中文名称
2-乙基丁醛
中文别名
2-乙基丁缩醛醛;二乙基乙醛;2-乙基丁缩醛
英文名称
2-Ethylbutyraldehyde
英文别名
diethylacetaldehyde;2-ethylbutanal
2-乙基丁醛化学式
CAS
97-96-1
化学式
C6H12O
mdl
MFCD00006985
分子量
100.161
InChiKey
UNNGUFMVYQJGT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9°C
  • 沸点:
    117 °C(lit.)
  • 密度:
    0.814 g/mL at 25 °C(lit.)
  • 闪点:
    70 °F
  • LogP:
    1.73
  • 物理描述:
    2-ethylbutyraldehyde appears as a clear colorless liquid. Less dense than water and insoluble in water. Vapors heavier than air.
  • 溶解度:
    miscible with alcohol, ether; soluble in water 1 ml in 50 ml
  • 折光率:
    1.400-1.405
  • 保留指数:
    740.26;742.07;743.96;746.25;748.85;742;744;746;749;742;742;742;773
  • 稳定性/保质期:
    -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碱、强还原剂及空气接触。 - 存在于烤烟烟叶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3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3
  • 危险品标志:
    F,Xi
  • 安全说明:
    S16,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R11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912190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178 3/PG 2
  • 危险类别:
    3
  • RTECS号:
    ES2625000
  • 包装等级:
    II
  • 储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1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使用防爆型照明和通风设施,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SDS

SDS:5d3076f5f9f7c5db4e61546a24c4b073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乙基丁醛;二乙基乙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 2-Ethylbutyraldehyde;Diethylacetaldehyd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97-96-1
分子式: C 6 H 12 O
分子量: 100.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2-乙基丁醛;二乙基乙醛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乙基丁醛 100% 97-96-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3.2类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21.1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1.2
爆炸上限[%(V/V)]: 7.7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撒湿冰或冰水冷却。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1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TLV-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 -89
沸点(℃): 117
相对密度(水=1): 0.81-0.8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45
饱和蒸气压(kPa): 1.83(20℃)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21.1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7.7
爆炸下限%(V/V): 1.2
分子式: C 6 H 12 O
分子量: 100.16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还原剂、空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空气。
聚合危害: 能发生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980mg/kg(大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070
UN编号: 117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含量分析

取0.5mol/L盐酸羟胺液65ml和0.5mol/L三乙醇胺50.0ml,放入一个适当的耐热耐压瓶中,并确保瓶子紧固固定。经一玻璃管小心通入氮气2分钟,逐出其中空气,玻璃管的末端应装于紧挨液面处。用称量吸移管准确量取试样1g,放入上述压力瓶内的混合液中。加盖后,用帆布袋包紧,并将其置于98±2℃的热水浴中反应60分钟,偶尔摇动一下。冷却后,取下盖子,注意防止内容物损失。用0.5mol/L硫酸滴定至青蓝色终点。同时进行空白滴定。每1ml 0.5mol/L硫酸相当于2-乙基丁醛(C6H12O)50.08mg。

毒性

GRAS (FEMA)。

LD₅₀:3980 mg/kg(大鼠,经口)。

使用限量

FEMA(mg/kg):

  • 软饮料:10
  • 冷饮:40
  • 糖果:0.12~25
  • 焙烤食品:0.20~20

适度为限(FDA§172.515,2000)。

化学性质

无色易流动液体,具有可可和巧克力香气,带有刺激性气味。沸点117℃,凝固点-89℃,闪点21℃。蒸汽压在20℃时为1306Pa。混溶于乙醇和乙醚,1ml约溶于50ml水中。

用途

香料,主要用于配制可可和巧克力型香精。

生产方法

由二乙基甲醇与无水草酸或硫酸缩合而成。

新的方法是通过a-烯基丁烯醛与铁屑及乙酸反应得到。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₅₀:3980毫克/公斤; 吸入-大鼠 LCL₀:8000 ppm(4小时)。

刺激数据

皮肤-兔子 500毫克 轻度刺激。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可燃性危险特性

易燃。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分开储存和运输。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1211;泡沫。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乙基丁醛氢气 作用下, 150.0 ℃ 、1.3 MPa 条件下, 反应 4.5h, 以87%的产率得到2-乙基-1-丁醇
    参考文献:
    名称:
    Acetaldehyde as an ethanol derived bio-building block: an alternative to Guerbet chemistry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描述了一种高选择性的乙醛多醛缩合反应,可以通过乙醇脱氢轻松获得。
    DOI:
    10.1039/c6gc02507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Zeisel; Neuwirth,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23, vol. 433, p. 126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反式-1,2-二苯乙烯iron(III)-acetylacetonate 2-乙基丁醛氧气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14.0h, 以99%的产率得到Stilbene 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1,3-二酮)铁(III)催化烯烃类化合物的好氧环氧化
    摘要:
    三[1,3-双(对甲氧基苯基)-1,3-丙二酮基]铁(III) (Fe(dmp)3) 被发现是许多烯烃化合物(包括苯乙烯类似物和烯烃化合物)氧化的极好催化剂。在室温下结合使用分子氧和醛,将醇以良好到定量的产率转化为相应的环氧化物。
    DOI:
    10.1246/bcsj.64.25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HYDROPYRIDAZINE-3,5-DIONE DERIVATIVE AND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THE SAME
    申请人: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公开号:US20160002251A1
    公开(公告)日:2016-01-07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ihydropyridazine-3,5-dione derivative or a salt thereof, or a solvate of the compound or the salt, a pharmaceutical drug,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 sodium-dependent phosphate transporter inhibitor, and a preventive and/or therapeutic agent for hyperphosphatemia,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chronic renal failur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arterio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calcification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as an active ingredient, and a method for prevention and/or treatmen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氢吡啶嗪-3,5-二酮衍生物或其盐,或化合物或盐的溶剂化合物,一种药物,一种药物组合物,一种钠依赖性磷酸盐转运体抑制剂,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化合物的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病和与血管钙化相关的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或治疗剂,以及预防和/或治疗的方法。
  • Improved Conditions for the Proline-Catalyzed Aldol Reaction of Acetone with Aliphatic Aldehydes
    作者:Benjamin List、Alberto Martínez、Kristina Zumbansen、Arno Döhring、Manuel van Gemmeren
    DOI:10.1055/s-0033-1340919
    日期:——
    The proline-catalyzed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 between aliphatic aldehydes and acetone has, to date, remained underdeveloped. Challenges in controlling this reaction include avoiding undesired side reactions such as aldol condensation and self-aldo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developed optimized conditions, which enable high yields and good to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ies, and which are presented
    迄今为止,脯氨酸催化的脂肪醛和丙酮之间的不对称醛醇反应仍未得到充分发展。控制该反应的挑战包括避免不希望的副反应,例如醛醇缩合和自醛醇化。近年来,我们开发了优化条件,可实现高产率和良好的对映选择性,并在本通讯中进行了介绍。
  • ISOXAZOLINE DERIVATIVES AS INSECTICIDES
    申请人:Pitterna Thomas
    公开号:US20120316124A1
    公开(公告)日:2012-12-13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unds formula (I), wherein P is P1, P2, heterocyclyl or heterocyclyl substituted by one to five Z; and wherein A 1 , A 2 , A 3 , A 4 , G 1 , R 1 , R 2 , R 3 , R 4 , R 5 , R 6 , R 17 , R 18 , R 19 and R 20 are as defined in claim 1 ; or a salt or N-oxide thereof. Furthermo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processes and intermediates for preparing compounds of formula (I), to insecticidal, acaricidal, nematicidal and molluscicid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and to methods of using th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to control insect, acarine, nematode and mollusc pests.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式(I),其中P为P1、P2、杂环烷基或被1至5个Z取代的杂环烷基;以及其中A1、A2、A3、A4、G1、R1、R2、R3、R4、R5、R6、R17、R18、R19和R20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或其盐或N-氧化物。此外,本发明涉及制备化合物式(I)的过程和中间体,包括化合物式(I)的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和杀软体动物剂组合物,以及使用化合物式(I)控制昆虫、螨虫、线虫和软体动物害虫的方法。
  • Thrombin inhibitors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20119992A1
    公开(公告)日:2002-08-29
    Compounds of the invention are useful in inhibiting thrombin and associated thrombotic occlusions having the following structure: 1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e.g. where R 3 is —CH 2 NH 2 , —CH 2 CH 2 NH 2 , or —CH 2 NHC(O)OC(CH 3 ) 3 .
    该发明的化合物在抑制凝血酶和相关血栓闭塞方面具有以下结构: 1 或其药用可接受的盐,例如其中R 3 为—CH 2 NH 2 ,—CH 2 CH 2 NH 2 ,或—CH 2 NHC(O)OC(CH 3 ) 3 。
  • Synthesis of novel α-aminophosphonate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biological evaluation as antiproliferative agents and apoptosis inducers
    作者:Erika L. Loredo-Calderón、Carlos A. Velázquez-Martínez、Mónica A. Ramírez-Cabrera、Eugenio Hernández-Fernández、Verónica M. Rivas-Galindo、Eder Arredondo Espinoza、Susana T. López-Cortina
    DOI:10.1007/s00044-019-02436-z
    日期:2019.11
    The synthesis of two series of α-aminophosphonates was achiev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MW), using the one-pot Kabachnik–Fields reaction. Based on a green chemistry approach, the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ethanol as the only solvent and without any catalyst, and short reaction times (20–40 min), in variable yields. Both series were tested to determine their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ctivity
    微波辐射(MW)使用一锅式Kabachnik-Fields反应完成了两个系列的α-氨基膦酸酯的合成。基于绿色化学方法,反应使用乙醇作为唯一溶剂且无任何催化剂进行,反应时间短(20-40分钟),产率可变。测试两个系列以确定它们在MDA-MB-231,MCF-7和MCF-10A细胞系中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4-((((diphenoxyphosphoryl)(4-(diphenylamino)phenyl)methyl)amino)苯甲酸乙酯4e和diphenyl((((4-(((S)-2-hydroxy-1-phenylethyl)carbamoyl)phenyl)amino] [ 4-羟基苯基)甲基)膦酸酯6b,它们显示出仅在癌细胞系MCF-7中具有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而对正常细胞系MFC-10A没有影响,两种化合物均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导致细胞死亡。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相关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