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 132843-44-8

中文名称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ithium bis(pentafluoroethanesulfonyl)imide
英文别名
lithium bis(perfluoroethylsulfonyl)imide;lithium bis(pentafluoroethylsulfonyl)imide;lithium bis(pentafluoroethylsulfonyl)amide;lithium;bis(1,1,2,2,2-pentafluoroethylsulfonyl)azanide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化学式
CAS
132843-44-8
化学式
C4F10NO4S2*Li
mdl
——
分子量
387.105
InChiKey
ACFSQHQYDZIPR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28°C(li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7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8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5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6.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923
  • 储存条件:
    存放于惰性气体中,并避免接触湿气(以免发生分解)。

SDS

SDS:e5713dc2e9e073e1c4eb1d456a705ebd
查看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模块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Lithium Bis(pentafluoroethanesulfonyl)imide
5.3

模块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未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 第3级
急性毒性(经皮) 第3级
皮肤腐蚀/刺激 1C类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第1级
环境危害
急性水生毒性 第3级
慢性水生毒性 第3级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危险
危险描述皮肤接触或吞咽会中毒。
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对水生生物有害
长期影响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 切勿吸入。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模块2.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
食入: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储存]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模块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百分比: >98.0%(T)
CAS编码: 132843-44-8
俗名: Bis(pentafluoroethanesulfonyl)imide Lithium Salt
分子式: C4F10LiNO4S2

模块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食入: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特殊的个人防护用品(针对有毒颗粒的P3过滤式空气呼吸器)。远离溢出物/泄露
紧急措施:处并处在上风处。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如果可能,使用封闭系统。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模块7. 操作处置与储存
贮存
储存条件: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存放于惰性气体环境中。
防湿。
存放处须加锁。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潮敏
包装材料:依据法律。

模块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自携式呼吸器(SCBA),供气呼吸器等。使用通过政府标准的呼吸器。依
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防渗手套。
眼睛防护:护目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防渗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白色类白色
气味: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328°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无资料
爆炸上限:无资料
密度: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氟化氢, 硫氧化物

模块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模块11. 毒理学信息
生殖毒性:无资料

模块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无资料
甲壳类:无资料
藻类: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第8类 腐蚀品
副危险性: 第6.1类:毒害品
UN编号: 2923
正式运输名称: 腐蚀性固体, 有毒的, 不另作详细说明
包装等级: III

模块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应用 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L-苯丙氨酸乙酯盐酸盐双(五氟乙基磺酰基)亚氨基锂 为溶剂, 反应 10.0h, 生成 L-phenylalanine ethyl ester bis(perfluoroethylsulfonyl)i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气相色谱固定相能力的基于L-苯丙氨酸酯的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评价
    摘要:
    与双-(全氟乙基磺酰基)酰亚胺([(C 2 F 5 SO 2)2 N])和双-(三氟甲磺酰基)酰胺([(CF 3 SO 2)]偶联后,几种基于1-苯丙氨酸烷基酯的阳离子形成离子液体。2 N])。l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苯丙氨酸烷基酯阳离子和全氟阴离子以及随后合成的手性离子液体的性质。离子液体以良好的产率获得,并且在室温下为液体。在合成的离子液体中,在阳离子单元上具有甲基和乙基取代基的离子液体表现出最高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为280°C至296°C。这些离子液体显示的最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C至-51°C。在阳离子上引入不同的烷基取代基导致离子液体的熔点和粘度略有变化。基于[(C 2 F 5 SO 2)2的离子液体对于每个相应的阳离子,N]阴离子的熔点都高于基于[(CF 3 SO 2)2 N]阴离子的熔点。当在相同波长下激发时,纯手性离子液体显示出不同的荧光光谱行为。稳态荧光光谱测量显示1-苯
    DOI:
    10.1016/j.molliq.2017.04.07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全氟烷磺酰亚胺及其锂盐: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自1970年代初以来,帕多瓦大学氟化学实验室在ECF工艺方面已有广泛的经验和发展:已经获得了几类全氟化的惰性和功能化合物,特别是全氟杂环化合物和全氟化的酸性氟化物。
    DOI:
    10.1016/j.jfluchem.2003.07.0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アゾベンゼン化合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申请人: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公开号:JP2015163598A
    公开(公告)日:2015-09-10
    【課題】加熱することなく繰り返し構造変化が可能なアゾベンゼン化合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の提供。【解決手段】式(1)で表され、光照射によってシス−トランス異性化反応するアゾベンゼン化合物を熱媒体として用いる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YはN又はCH;R1〜R3、R10〜R12はC1〜12のアルキル基、R13−O−(R14)n−R15、H又はC2H4OH;R4、R9は(OCH2CH2)n、(OCH2CH2CH2)n;R5〜R8はH、F、R18、OR18又はN(R18)2;X-はCl-、Br-、I-、BF4-、PF6-、CH3(CH2)nSO3-等]【選択図】図3
    提供一种无需加热即可实现重复结构变化的偶氮苯化合物以及基于该化合物的热泵系统。采用由式(1)表示的偶氮苯化合物作为热介质的热泵系统,该化合物可通过光照引发顺反异构化反应。【其中,Y为N或CH;R1-R3,R10-R12为C1-12的烷基,R13-O-(R14)n-R15,H或C2H4OH;R4,R9为(OC2H2)n,(OC2H2C2H2)n;R5-R8为H,F,R18,OR18或N(R18)2;X-为Cl-,Br-,I-,BF4-,PF6-,CH3(CH2)nSO3-等】。【选图】图3
  • Near infrared ray absorbent composition, near infrared ray cut filter, solid image pickup element, and camera module
    申请人:FUJIFILM Corporation
    公开号:US10215898B2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Provided are a near infrared ray absorbent composition which can form a cured film having excellent near infrared ray shielding properties, a near infrared ray cut filter,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near infrared ray cut filter, a solid image pickup element, and a camera module. The near infrared ray absorbent composition includes a copper complex that is other than a copper phthalocyanine complex and has a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in a wavelength range of 700 to 1,200 nm and in which a molar light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0 (L/mol·cm).
    提供了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组合物,可以形成具有优异近红外线屏蔽性能的固化膜,一种近红外线切割滤光片,一种近红外线切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一种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和一种摄像头模块。该近红外线吸收组合物包括一种铜络合物,该铜络合物不同于铜酞菁络合物,在波长范围为700至1,200纳米的范围内具有最大吸收波长,并且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光吸收系数大于或等于100(L/mol·cm)。
  • Influence of chain length on mono- versus di-alkylation in the reactivity of [Pt2(μ-S)2(PPh3)4] towards α,ω-dihalo-n-alkanes; a synthetic route to platinum(II) ω-haloalkylthiolate complexes
    作者:Sarah M. Devoy、William Henderson、Brian K. Nicholson、T.S. Andy Hor
    DOI:10.1016/j.ica.2009.10.005
    日期:2010.1
    when excess alkylating agent is used. The bridged complex [Pt2(μ-S)2(PPh3)4}2μ-(CH2)12}]2+ was accessible from the reaction of [Pt2(μ-S)2(PPh3)4] with 0.5 mol equivalents of Br(CH2)12Br. [Pt2(μ-S)μ-S(CH2)4Br}(PPh3)4]+ can be cleanly isolated as its BPh4− salt, but undergoes facile intramolecular di-alkylation at −18 °C, giving the known species [Pt2(μ-S(CH2)4S}(PPh3)4]2+. The reaction of I(CH2)6I
    [Pt 2(μ-S)2(PPh 3)4 ]与α,ω-二溴代烷烃Br(CH 2)n Br(n  = 4,5,6,8,12 )的反应生成单烷基化的[Pt 2(μ-S)μ-S(CH 2)n Br}(PPh 3)4 ] +和/或二烷基化[Pt 2(μ-S(CH 2)n S}(PPh 3)4 ] 2+的产品,这取决于烷基链的长度和反应条件。对于较长链(ñ = 8、12),分子内二烷基化反应不会在回流的甲醇中进行,单烷基化产物[Pt 2(μ-S)μ-S(CH 2)n Br}(PPh 3)4 ] +为当使用过量烷基化剂时,主要产物。桥接复合物[Pt 2(μ-S)2(PPh 3)4 } 2 μ-(CH 2)12 }] 2+可从[Pt 2(μ-S)2(PPh 3)4 ]与0.5摩尔当量的Br(CH 2)12 Br。[PT 2(μ-S)μ-S(CH 2)4溴}(PPH 3)4 ] +可以干净地分离为它的BPH
  • Ultrafast Dynamics in Nonaromatic Cation Based Ionic Liquids: A Femtosecond Raman-Induced Kerr Effect Spectroscopic Study
    作者:Hideaki Shirota、Masatoshi Ando、Shohei Kakinuma、Kotaro Takahashi
    DOI:10.1246/bcsj.20200198
    日期:2020.12.15
    basis of the ion species. The spectral intensity in nonaromatic cation based IL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aromatic cation based ILs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the aromatic ring, i.e., the libration of the aromatic species had a strong spectral intensity in the low-frequency region. However, nonaromatic cation based ILs with a flat anion, such as dicyanamide and tricyanomethide, showed stronger spectral
    在此,报道了通过飞秒拉曼诱导的克尔效应光谱法测量的在293 K下的四十个非芳香族阳离子型离子液体(ILs)的分子间振动数据。通过傅立叶变换反卷积分析获得了0.3–700 cm -1频率范围内的低频频谱。低于〜200 cm -1的低频频谱的线形根据离子种类进行了讨论。由于不存在芳环,因此基于非芳族阳离子的ILs的光谱强度比基于芳族阳离子的ILs的光谱强度低得多,即芳族物质的释放在低频区域具有很强的光谱强度。但是,由于阴离子的释放,具有平面阴离子的非芳香族阳离子基离子分子(如双氰胺和三氰甲基甲烷)显示出更强的光谱强度。在离子物种结构的背景下,还讨论了其他独特的光谱特征。还估计了液体性质,例如密度,粘度,电导率和表面张力。在比较低频光谱和非芳香族阳离子基离子液体的整体液体性质时,
  •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 incorporating N-alkylisoquinolinium cation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liquid–liquid separations
    作者:Ann E. Visser、John D. Holbrey、Robin D. Rogers
    DOI:10.1039/b109340c
    日期:2001.11.22
    The first examples of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RTIL) containing fused polycyclic N-alkylisoquinolinium cations ([Cnisoq]+)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is(perfluoroethylsulfonyl)imide anion ([BETI]−) have been synthesized, characterized, and utilized in liquid–liquid partitioning from water; these salts have unexpectedly low melting points and give high distribution ratios for aromatic solutes, especially chlorobenzenes, between the RTIL and water.
    已合成、表征并应用于水相液液分配的首批室温离子液体(RTIL)包括了融合多环N-烷基异喹啉鎓阳离子([Cnisoq]+)与双(全氟乙基磺酰)亚胺阴离子([BETI]⁻)的组合;这些盐具有出乎意料的低熔点,并在RTIL与水之间对芳香族溶质,尤其是氯苯类化合物,展现出高的分配系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