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菊酰氯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其中(±)-反式菊酰氯沸点在50~51℃/19 Pa、96~96.5℃/16 kPa之间,折射率20℃下为1.4856;而(±)-顺式菊酰氯的沸点则分别为50~51℃/19 Pa和96.5~98℃/16 kPa,折射率为1.4907。其相对密度在31℃时约为0.98,遇水会分解为菊酸,并能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用途
菊酰氯是拟除虫菊酯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合成烯丙菊酯、丙炔菊酯、苄呋菊酯、甲呋炔菊酯、苯醚菊酯等多种拟除虫菊酯化合物。
生产方法
在制备拟除虫菊酯时通常采用菊酰氯与相应醇类反应的方法。因此,菊酰氯也是拟除虫菊酯生产中的重要中间体。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氯化亚砜法、三氯化磷法和光气法,各具特色。
氯化亚砜法
在DMF催化剂的存在下,将菊酸与氯化亚砜加热回流4小时,在惰性溶剂(如苯、甲苯或二氯乙烷)中反应。反应完成后,蒸馏去除未反应的溶剂和过量的氯化亚砜,并减压精馏得到纯净的菊酰氯。此方法获得的菊酰氯纯度较高,但需注意确保氯化亚砜的质量。目前,国内多数厂家采用此法生产菊酰氯。
三氯化磷法
将菊酸溶于甲苯或苯中,加入定量的三氯化磷,加热并搅拌4~6小时后静置分层,去除下层生成的亚磷酸,并将上层反应液移至蒸馏锅内。首先蒸去有机溶剂,再减压精馏得到菊酰氯。此法的关键步骤在于分离和回收亚磷酸。
光气法
将菊酸溶解在甲苯中,加入催化剂并加热到约90℃,然后通入光气,并持续一定时间直至反应完成。用氮气驱除剩余的光气,并吸收利用尾气。反应液移至蒸馏锅中,在减压条件下脱溶剂后即得菊酰氯。一般情况下,通过光气法生产的菊酰氯无需再进行精馏处理,因其纯度较高;但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问题,尾气应采用碱和催化剂进行破坏处理。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cis-Chrysanthemic acid | 2935-23-1 | C10H16O2 | 168.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