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1,1,1,2-四氯乙烷经过代谢转化为首先二氯乙酸,然后是乙二酸。部分四氯乙烷发生非酶促脱氯化反应,生成三氯乙烯,这种物质也可以在呼气中找到。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1,1,1,2-四氯乙烷被注射到小鼠体内,随后跟踪排泄3天。代谢部分主要排泄为2,2,2-三氯乙醇(剂量的17-49%)和较少程度为三氯乙酸。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大鼠、豚鼠和家兔中,1,1,1,2-四氯乙烷发生脱卤作用,产生三氯乙醇,这种物质主要通过尿液以结合的葡萄糖醛酸衍生物(尿氯代乳酸)的形式排出。在大鼠中,氧化成三氯乙酸的情况较为显著。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1,1,1,2-四氯化乙烷,当以200 ppm的蒸汽形式对大鼠和小鼠进行8小时给药时,会产生富士原反应阳性的尿代谢物,包括三氯乙酸、三氯乙醇和总三氯化合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评估:关于1,1,1,2-四氯乙烷的致癌性,没有可用的流行病学数据。在实验动物中,1,1,1,2-四氯乙烷的致癌性证据有限。总体评估:1,1,1,2-四氯乙烷的致癌性对人类不可分类(第3组)。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分类:C;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分类依据:雌性小鼠肝细胞腺瘤和癌瘤发生率增加;人类研究的证据不足。人类致癌性数据:不足。动物致癌性数据:有限。/根据前美国环保署指南的分类/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1,1,1,2-四氯乙烷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第41卷:(1986年)一些卤代烃和农药暴露
增补第7卷:致癌性的整体评估:更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第1至42卷,1987年;440页;ISBN 92-832-1411-0(已绝版)
第71卷:(1999年)对一些有机化学品、肼和过氧化氢的再评估(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
第106卷:(2014年)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其他一些氯化剂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吸收、分配和排泄
当管理员将四氯化乙烷SC给小鼠时,一半的剂量以不变的形式被呼出,部分代谢物主要作为三氯乙醇排出,在一定程度上还作为三氯乙酸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吸入或摄入1,1,1,2-四氯乙烷的大鼠和家兔,导致胎儿中出现高浓度的化学物质,表明该物质能够通过胎盘传递。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它可以通过吸入、摄入、皮肤接触和/或眼睛接触而被吸收。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