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罗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微臭;有麻感,略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氯仿及60℃的热水中;在空气中稳定;1% 的水溶液pH值为4~7;遇热后即分解,溶液变混浊,底部析出油状物。
药理作用达克罗宁是一种芳酮类局部麻醉药。其麻醉效果强、快速且持续时间长,对黏膜穿透力强,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与可卡因和苯佐卡因相比,它的毒性较低,适用于表面麻醉。此外,它还能用于治疗皮肤的止痛、止痒以及抗菌。
达克罗宁主要用于止痛、止痒等,特别适合于喉镜、气管镜、膀胱镜检查前准备及烧伤、皮肤擦伤、痒疹、溃疡、褥疮等情况下的疼痛和瘙痒。尽管它具有局部麻醉作用,但由于可能引起的局部刺激,不建议用于注射或浸润麻醉。
急性毒性反应达克罗宁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活化钠通道可逆结合,降低神经元细胞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提高兴奋阈值,抑制去极化。因此,它不仅能够阻断多突触脊髓反射,过量使用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表现为肌肉震颤、惊厥和呕吐等症状。
巴比妥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这种过度刺激,从而扩大达克罗宁的治疗窗口;而氯丙嗪、苯吡铵和苯妥英钠等药物同样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
应用1% 的达克罗宁溶液被证明对多种口腔不适有显著缓解效果,特别适用于口部、咽部和食道恶性肿瘤患者。它能够有效缓解扁桃体炎、念珠菌病、扁平苔藓、口部多形红斑及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等疾病带来的症状。
然而,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反应。
制备盐酸达克罗宁可通过以对羟基苯乙酮和溴丁烷为起始原料,并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催化生成中间体对丁氧基苯乙酮,再与哌啶盐酸盐、多聚甲醛进行反应来合成。经过1H-NMR和MS结构确认,此方法总产率超过90%,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1-(4-丁氧基苯基)丙烷-1-酮 | 1-(4-butoxyphenyl)propan-1-one | 5736-90-3 | C13H18O2 | 206.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