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格雷是由礼来公司和日本第一制药三共公司共同研发的一种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一种前体药物,它在肝脏中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后形成活性分子,进而与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60毫克剂量的普拉格雷比标准剂量300毫克或增加至600毫克的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使用普拉格雷可使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因心脏病死亡的综合风险降低20%,且见效快、疗效好,并具备良好的耐药性和生物利用度,毒性较低。
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手术中,普拉格雷的表现优于氯吡格雷。然而,抗血小板作用越强也意味着出血风险越高。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识别血栓高危患者以及出血风险高的个体,以便在两种药物之间进行区别使用,既能减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又能避免主要出血。
2008年12月18日,普拉格雷获得了首个重要国际认可——欧洲药品局的推荐批准。2009年2月下旬,通过了欧洲委员会的许可,在欧洲以商品名Efient销售,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工作原理在于抑制血小板表面的P2Y12腺苷二磷酸受体,从而阻止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2009年7月10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普拉格雷片剂用于接受血管成形术患者,以减少血栓风险。2010年4月,该药物又在加拿大获准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普拉格雷的标签中包含加框警示语,提醒医生注意该药可能导致明显的、甚至致命性的出血。因此,它不应被用于存在病理性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史以及需要紧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2-fluorophenyl)but-3-en-2-one | —— | C10H9FO | 164.179 |
2-氟苯乙酸 | (2-fluorophenyl)acetic acid | 451-82-1 | C8H7FO2 | 154.141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氯-1-环丙基-2-(2-氟苯基)乙酮 | 2-chloro-1-cyclopropyl-2-(2-fluorophenyl)ethanone | 178688-43-2 | C11H10ClFO | 212.651 |
2-溴-2-(2-氟苯基)-1-环丙基乙酮 | 2-bromo-1-cyclopropyl-2-(2-fluorophenyl)ethanone | 204205-33-4 | C11H10BrFO | 257.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