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二溴丁酸 | 63164-16-9

中文名称
2,4-二溴丁酸
中文别名
2,3-戊二酮;2,4二溴丁酸
英文名称
2,4-dibromo-butyric acid
英文别名
α,γ-dibromobutyric acid;2,4-Dibromobutanoic acid;2,4-Dibrom-buttersaeure;2,4-dibromobutyric acid
2,4-二溴丁酸化学式
CAS
63164-16-9
化学式
C4H6Br2O2
mdl
MFCD01632493
分子量
245.898
InChiKey
OFBPRWUYMOUQM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94.1±25.0 °C(Predicted)
  • 密度:
    2.121±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氯仿(少量溶解)、甲醇(少量溶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海关编码:
    2915900090
  • 储存条件:
    2-8°C,保存于惰性气体中

SDS

SDS:6f3b7228ec94c8b4f7054e990a4c69fe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二溴丁酸四丙基氢氧化铵 作用下, 以 乙腈丁酮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61%的产率得到α-溴-γ-丁内酯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四烷基氢氧化铵从内酯实际合成 α-溴内酯的两相溴化工艺
    摘要:
    一种用于α-溴化内酯即得到α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使用氢氧化四烷基铵(R温和条件下bromolactones 4 Ñ + OH -作为基础开发)。内酯用 Br 2和亚化学计量的 PBr 3开环,导致相应α-溴羧酸的良好产率。随后使用含有 R 4 N + OH -的两相系统 (H 2 O/CHCl 3 )在 1 小时内进行分子内环化以良好的收率提供α-溴内酯。该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应用于 10 mmol 规模。α-溴-δ-戊内酯具有极强的反应性且难以分离,使用开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并在冰箱中储存约一周。优化用于环境友好的大规模合成的溶剂表明甲乙酮 (MEK) 也同样有效。此外,原位生成的 α-溴-δ-戊内酯通过在一个锅中与硫亲核试剂反应而无需分离,可以轻松地直接转化为硫取代的功能性内酯。这种新的溴化系统有望促进 α-溴内酯作为重要中间体的工业应用。
    DOI:
    10.3762/bjoc.17.198
  • 作为产物:
    描述:
    γ-丁内酯 作用下, 生成 2,4-二溴丁酸
    参考文献:
    名称:
    Okawara, Tadashi; Matsuda, Takashi; Furukawa, Mitsuru,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82, vol. 30, # 4, p. 1225 - 1233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PTIDE DEFORMYLASE INHIBITORS
    申请人:Aubart Kelly M.
    公开号:US20130345120A1
    公开(公告)日:2013-12-26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corresponding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ound prepar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directed to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peptide deformylase (PDF) activity.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I):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相应的制药组合物,化合物制备和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和抑制细菌肽变形酶(PDF)活性。
  • Peptide deformylase inhibitors
    申请人:Aubart Kelly M.
    公开号:US08901119B2
    公开(公告)日:2014-12-02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corresponding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ound prepar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directed to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peptide deformylase (PDF) activity.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I):或其药用可接受的盐,相应的药物组合物,化合物制备和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和抑制细菌肽变形酶(PDF)活性。
  • Phyridonecarboxylic Acids as Antibacterial Agents. Part XX. 7-(2-Aminomethyl-1-azetidinyl)-4-ox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s as Potent Antibacterial Agents: Design,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作者:Masahiro FUJITA、Katsumi CHIBA、Yukio TOMINAGA、Katsuhiko HINO
    DOI:10.1248/cpb.46.787
    日期:——
    (giving 31a and 32a). Through optical resolution of 1-benzylazetidine-2-carboxamide (19) and chiral synthesis of its R-isomer, both enantiomers of 2-aminomethyl-1-azetidinyl quinolines 12a and 24-26a were also prepared. The most active of all the compounds was 5-amino-6,8-difluoroquinoline (R)-26a. The activity of (R)-26a was more potent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1-piperazinyl derivative (3) and sparfloxacin
    2-氨基甲基-1-氮杂环丁烷基,-1-吡咯烷基和-1-哌啶基被设计为新型C-7取代基,用于潜在的抗菌喹诺酮类药物。在三个取代基中,发现2-氨基甲基-1-氮杂环丁烷基(化合物12a)最有利于增强6,8-二氟喹啉分子12的活性。因此,2-氨基甲基-1-氮杂环丁烷基为引入各种喹啉(给24-26a和28a)和萘啶(给31a和32a)中。通过1-苄基氮杂环丁烷-2-羧酰胺的光学拆分(19)及其R-异构体的手性合成,还制备了2-氨基甲基-1-氮杂环丁烷基喹啉12a和24-26a的两个对映体。所有化合物中活性最高的是5-氨基-6,8-二氟喹啉(R)-26a。
  • NR2B受体拮抗剂或其可药用的盐、制备方法及用途
    申请人:中国药科大学
    公开号:CN1144561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本发明公开了NR2B受体拮抗剂或其可药用的盐、制备方法及用途,结构如下(通式I)。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具有NR2B受体拮抗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用途,此类化合物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潜在用途。本发明实施例化合物57表现对神经细胞的高的保护作用,在0.01μM浓度时,能够使细胞存活率从75%提升至94%。本发明实施例化合物28在小鼠悬尾实验中,显示出与阳性药Traxoprodil等同的抗抑郁作用。本发明合成路线简易,实施性强。
  • Plieninger, Chemische Berichte, 1950, vol. 83, p. 271
    作者:Pliening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