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ubusoside | 64849-3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busoside
英文别名
[(2S,3R,4S,5S,6R)-3,4,5-tr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2-yl] (1R,4S,5S,9S,10R,13S)-5,9-dimethyl-14-methylidene-13-[(2S,3R,4S,5S,6R)-3,4,5-tr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2-yl]oxytetracyclo[11.2.1.01,10.04,9]hexadecane-5-carboxylate
rubusoside化学式
CAS
64849-39-4;104873-42-9
化学式
C32H50O13
mdl
——
分子量
642.741
InChiKey
YWPVROCHNBYFTP-SXZHVOB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8~181℃
  • 沸点:
    802.5±65.0 °C(Predicted)
  • 密度:
    1.45
  • 溶解度:
    可溶于DMSO(轻微)、甲醇(轻微、超声处理)、水(轻微)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45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1
  • 拓扑面积:
    216
  • 氢给体数:
    8
  • 氢受体数:
    13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SDS

SDS:1253415b34a68967b5d164d41c96d801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甜茶苷与甜叶菊糖苷结构相似,仅在C13位缺少一个葡萄糖分子。甜茶苷是一种无毒、高甜度且低热值的天然甜味剂,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如降血压、降血糖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此外,它还能够缓解胃酸过多症状,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领域,已成功出口至日本及东南亚等地。

制备

一种高效提取甜茶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采用5克过60目筛的甜茶粉末,加入15毫升0.3%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2. 冷浸15分钟后,以固液比1:15,在65℃下超声功率为200W的条件下提取35分钟。此步骤重复进行两次。
  3. 抽滤并合并滤液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无醇味。
  4. 采用60%乙醇过夜醇沉处理,然后以4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后收集上清液。
  5. 使用AB-8树脂进一步纯化,用3体积倍数(BV)的60%乙醇洗脱液洗脱。此洗脱液经过D941柱进一步进行脱色和去蛋白处理后合并。
  6. 合并后的柱流液及5体积倍数(BV)水洗液通过聚酰胺柱除去多酚、黄酮和苦味物质。
  7. 最终收集的纯净甜茶苷液用水淋洗至无甜味,再将此液体喷雾干燥以获得白色极甜的甜茶苷。

经测定,此方法从甜茶中提取出5.91%的甜茶苷,提取率达到98.5%,基本上没有苦涩味。

检测方法

CN201410705364.X报道了一种快速检测甜茶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分别配制甜茶苷的标准样品及待测试样溶液。
  2. 将标准样品在紫外检测器的波长范围190~400纳米之间进行扫描,以确定最佳吸收波长。
  3. 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具体条件如下:
    • 色谱柱:C18(5μm,150×4.6mm i.d);
    • 流动相组成的体积比:甲醇:水 = 50~80:10~30;
    • 流速:1.0 mL/min;
    • 柱温:30℃;
    • 进样量:3~5μL。
  4. 建立标准曲线,从而求出待测试样品溶液中甜茶苷的含量。
生物活性

Rubusoside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和增溶剂,具有良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及抗过敏特性。

化学性质与用途
  • 化学性质:白色结晶状固体,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等有机溶剂。
  • 用途:甜叶悬钩子苷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