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4-((S)-5-(aminomethyl)-2-oxooxazolidin-3-yl)-2-fluorophenylbenzylcarbamate | 219664-2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4-((S)-5-(aminomethyl)-2-oxooxazolidin-3-yl)-2-fluorophenylbenz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benzyl-[(5-aminomethyl-2-oxo-oxazolidin-3-yl)-2-fluoro-phenyl]-carbamate;benzyl N-[4-[(5S)-5-(aminomethyl)-2-oxo-1,3-oxazolidin-3-yl]-2-fluorophenyl]-N-benzylcarbamate
benzyl 4-((S)-5-(aminomethyl)-2-oxooxazolidin-3-yl)-2-fluorophenylbenz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219664-23-0
化学式
C25H24FN3O4
mdl
——
分子量
449.482
InChiKey
CUQASGRRGMDLLY-NRFANRH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16.6±55.0 °C(Predicted)
  • 密度:
    1.32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85.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基对氮碳连接的(偶氮基苯基)恶唑烷酮的抗菌活性具有扩展的活性,可抵抗革兰氏阴性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摘要:
    已经制备了一系列新的氮碳连接的(偶氮基苯基)恶唑烷酮抗菌剂,以努力扩大此类抗生素的活性范围,使其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吡咯,吡唑,咪唑,三唑和四唑部分已用于取代利奈唑胺(2)的吗啉环。这些变化导致制备了对具有抵抗力的革兰氏阴性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具有良好活性的化合物。未取代的吡咯基类似物3和1H-1,2,3-三唑基类似物6具有针对流感嗜血杆菌的MIC = 4微克/毫升,而粘膜炎莫拉氏菌= 2微克/毫升。为了在体外和体内研究其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还将各种取代基置于吡咯部分上。对于许多不能仅仅根据空间和唑环中氮原子的位置/数目而合理化的类似物,观察到活性上的有趣差异。活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整个唑系统电子特性的细微变化。相对于未取代的对应物,醛,醛肟和氰基唑通常可显着提高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然而,酰胺,酯,氨基,羟基,烷氧基和烷基取代基没有导致抗菌活性的改善或损失。氰基部分在唑上的放
    DOI:
    10.1021/jm990373e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基对氮碳连接的(偶氮基苯基)恶唑烷酮的抗菌活性具有扩展的活性,可抵抗革兰氏阴性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摘要:
    已经制备了一系列新的氮碳连接的(偶氮基苯基)恶唑烷酮抗菌剂,以努力扩大此类抗生素的活性范围,使其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吡咯,吡唑,咪唑,三唑和四唑部分已用于取代利奈唑胺(2)的吗啉环。这些变化导致制备了对具有抵抗力的革兰氏阴性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具有良好活性的化合物。未取代的吡咯基类似物3和1H-1,2,3-三唑基类似物6具有针对流感嗜血杆菌的MIC = 4微克/毫升,而粘膜炎莫拉氏菌= 2微克/毫升。为了在体外和体内研究其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还将各种取代基置于吡咯部分上。对于许多不能仅仅根据空间和唑环中氮原子的位置/数目而合理化的类似物,观察到活性上的有趣差异。活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整个唑系统电子特性的细微变化。相对于未取代的对应物,醛,醛肟和氰基唑通常可显着提高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然而,酰胺,酯,氨基,羟基,烷氧基和烷基取代基没有导致抗菌活性的改善或损失。氰基部分在唑上的放
    DOI:
    10.1021/jm990373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OXAZOLIDINONE COMPOUNDS AS ANTIINFECTIVE AGENTS
    申请人:Takhi Mohamed
    公开号:US20100298384A1
    公开(公告)日:2010-11-25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novel oxazolidinon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ir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ir stereoisomers, their prodrug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to their use as therapeutic agents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噁唑化合物(I)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前药、包含其的制药组合物以及将其用作治疗剂的用途。
  • WO2008/143649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WO2007/40326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Nitrogen−Carbon-Linked (Azolylphenyl)oxazolidinones with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Fastidious Gram-Negative Organisms <i>Haemophilus influenzae</i> and <i>Moraxella catarrhalis</i>
    作者:Michael J. Genin、Douglas K. Hutchinson、Debra A. Allwine、Jackson B. Hester、D. Edward Emmert、Stuart A. Garmon、Charles W. Ford、Gary E. Zurenko、Judith C. Hamel、Ronda D. Schaadt、Douglas Stapert、Betty H. Yagi、Janice M. Friis、Eric M. Shobe、Wade J. Adams
    DOI:10.1021/jm980546k
    日期:1998.12.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