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oumarin-phenyl-C13H7N4 | 1318794-4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oumarin-phenyl-C13H7N4
英文别名
7-(diethylamino)-3-[4-(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2-yl)phenyl]chromen-2-one
coumarin-phenyl-C13H7N4化学式
CAS
1318794-40-9
化学式
C32H25N5O2
mdl
——
分子量
511.583
InChiKey
UPGOXSAQCWVJB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2
  • 重原子数:
    39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8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mm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iridium(III)(μ-chloro)(2-phenylpyridine)2]2 、 coumarin-phenyl-C13H7N4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73.9%的产率得到[Ir(ppy)2(coumarin-phenyl-C13H7N4)](hexafluorophosph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长寿命 3IL 激发态的环金属化铱 (III) 配合物的可见光捕获及其在基于三重-三重湮灭的上转换中的应用
    摘要:
    通过将捕光香豆素掺入二亚胺配体中,制备了在可见光区(ϵ = 70920 M–1 cm–1,466 nm 处)具有强吸收的环金属化铱 (III) 配合物(用于比较:ϵ = 7030 M–1 cm –1 对于没有光捕获能力的模型二亚胺复合物,在 371 nm 处)。该复合物具有长寿命的内配体三重激发态(3IL,由三重态的自旋密度分析支持)。在室温下,寿命 τT 高达 75.5 μs,由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确定。尽管观察到复合物的磷光较弱(ΦP = 0.6–0.7 %),但证明三重激发态(T1)在光激发时有效填充,通过在三重态-三重态湮灭 (TTA) 上转换中使用复合物作为三重态敏化剂(上转换量子产率,ΦUC,高达 23.4%)。我们建议弱磷光甚至非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可用作 TTA 上转换的三线态敏化剂,而不是目前使用的磷光配合物。我们设计的捕光 IrIII 配合物将有助于制备具有强烈吸收可
    DOI:
    10.1002/ejic.201100501
  • 作为产物:
    描述:
    香豆素 110四(三苯基膦)钯 、 ammonium 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coumarin-phenyl-C13H7N4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I)-聚亚胺-香豆素光捕获分子阵列:基于三重态-三重态Ann灭的上转换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摘要:
    Ru II –双吡啶复合物通常在紫外光谱中吸收450 nm以下,并且其摩尔消光系数仅为中等(ε <16000  M -1  cm -1)。因此,具有强烈可见光吸收的Ru II-聚亚胺络合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没有有效的光捕获钌(II)/有机发色团阵列的报道。在此,我们报告了第一个可见光捕获Ru II-香豆素阵列,其在475 nm处吸收(ε高达63 300  M -1  cm -1,比典型的Ru II高4倍。–聚亚胺配合物)。这些阵列中的供体激发态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受体激发态(即有效的能量转移),而不会损失受体的磷光量子产率。基于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以及DFT计算,我们提出了设计Ru II-聚吡啶-发色团光捕获阵列的一般规则,该规则指出配体的1 IL能级必须接近于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 LCT)状态的各自能级。能量水平低于相应的1 M LCT / 3 M的1 IL / 3 ILLCT状态
    DOI:
    10.1002/chem.2011013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