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蔓藤,俗称钩吻、断肠草或大茶药。其根、茎、叶均含有剧毒成分,常因误食而中毒,也被用于他杀或自杀。在民间,胡蔓藤还被用来止痛、治疗外伤、蛇咬伤、关节炎、喉痹咽塞、四肢痉挛等症状。
急性毒性小鼠腹腔注射(ip)胡蔓藤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0 mg/kg,静脉注射(iv)的LD50为128.0 mg/kg。中毒初期表现为少动、乏力、侧卧和呼吸深而不规则,后期出现惊厥、强直等症状直至呼吸停止死亡,通常在5-6分钟内发生。
大鼠腹腔注射和灌胃胡蔓藤素的LD50分别为157.0 mg/kg和260.0 mg/kg,中毒表现与小鼠类似,因呼吸衰竭而死。乌拉坦麻醉的大鼠静脉注射100 μg/kg后,呼吸加深、频率减慢且不规则,最终因呼吸衰竭在15.5±1.6分钟内死亡。
生物活性胡蔓藤素是从中国线虫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有用于治疗疼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力。
体外研究胡蔓藤素(HMT)通过减少小鼠的14天存活率至17%以及引发肝脏损伤,增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来影响生物活性。CYP3A4/5在代谢和解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参考资料[1] 孙文基, 谢世昌 主编;赵晔, 张兴群, 陈千良等 编. 天然药物成分定量分析.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编著; 宋振玉 主编. 中草药现代研究·第三卷.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3] 周跃平, 徐伟, 陈先瑜. 胡蔓藤碱甲的毒性及呼吸抑制作用[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5(01):69-72.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benzyl ((1S,2S,3'S,5R)-1'-methoxy-2'-oxo-8-propionyl-6-oxaspiro[bicyclo[3.2.2]non[8]ene-4,3'-indolin]-2-yl)carbamate | 1341221-99-5 | C27H28N2O6 | 476.529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gelsecrotonidine | 1048007-41-5 | C22H24N2O5 | 396.443 |
—— | gelsedine | 7096-96-0 | C19H24N2O3 | 328.411 |
—— | gelsedilam | —— | C17H18N2O4 | 314.341 |
—— | gelseziridine | 1314398-45-2 | C19H22N2O4 | 342.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