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甲酸-d | 925-94-0

中文名称
甲酸-d
中文别名
甲酸-D;蚁酸-d
英文名称
formic acid-d1
英文别名
O-Deuterio-ameisensaeure;O-Deutero-ameisensaeure;Ameisensaeure-d(1);formic acid-OD;Ameisensaeure-O-d1;Ameisensaeure-<2H>;d1-formic acid;Deutero-ameisensaeure;Ameisensaeure-O-d;formic acid-d;Monodeuterio-ameisensaeure;O-D-Ameisensaeure;Ameisensaeure-d;Formic (2H)acid;deuterio formate
甲酸-d化学式
CAS
925-94-0
化学式
CH2O2
mdl
——
分子量
47.0177
InChiKey
BDAGIHXWWSANSR-DYCDLGH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2-8.4 °C (lit.)
  • 沸点:
    100.8 °C (lit.)
  • 密度:
    1.246 g/mL at 25 °C
  • 闪点:
    124 °F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甲醇(少许)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保持稳定。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3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3,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35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779 8
  • 储存条件:
    常温、避光、通风干燥处,密封保存。

SDS

SDS:dd4b90d0bdebb3593390420e5e958a4f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Formic acid-d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3)
皮肤腐蚀 (类别1A)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6 易燃液体和蒸气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连接。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 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储存
P403 + 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2 混合物
: CHO2D
分子式
组分 分类 浓度或浓度范围
Formic acid-d
CAS 号 925-94-0 Flam. Liq. 3; Skin Corr. 1A; 50 - 100 %
EC-编号 213-129-4 Eye Dam. 1; H226, H314
如需在本章节中提及的H类告知和R类描述的全部文字说明,请见第16章节.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防范蒸汽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定期通气 处理及打开容器时, 必须小心。 吸湿的 充气保存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Formic acid-d 925-94-0 PC- 1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2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颜色: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8.2 - 8.4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00.8 °C - lit.
g) 闪点
51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246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吸入: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779 国际海运危规: 1779 国际空运危规: 1779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FORMIC ACID
国际海运危规: FORMIC ACID
国际空运危规: Formic acid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3) 国际海运危规: 8 (3) 国际空运危规: 8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Skin Corr. 皮肤腐蚀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2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酸-d 在 [IrIII(Cp*)(H2O)(bpm)RuII(bpy)2](SO4)2 、 sodium formate 作用下, 以 water-d2 为溶剂, 生成 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
    名称:
    Unusually Large Tunneling Effect on Highly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Hydro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in pH-Selective Decomposition of Formic Acid Catalyzed by a Heterodinuclear Iridium−Ruthenium Complex in Water
    摘要:
    A heterodinuclear iridium-ruthenium complex [Ir(III)(Cp*)(H(2)O)(bpm)Ru(II)(bpy)(2)](SO(4))(2) {1(SO(4))(2), Cp* = eta(5)-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 bpm = 2,2'-bipyrimidine, bpy = 2,2'-bipyridine} acts as the most effective catalyst for selectiv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from formic acid in an aqueous solu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mong catalysts reported so far. An unusually large tunneling effect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for the 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in H(2)O vs D(2)O.
    DOI:
    10.1021/ja910349w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氧化碳 在 ammonia borane 、 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氘代盐酸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20.0~8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24.0h, 生成 甲酸-d
    参考文献:
    名称:
    Lewis碱促进了用BH3NH3将CO2还原为硼烷基形式:在温和条件下有机合成中CO2为碳源
    摘要:
    据报道,路易斯碱通过在温和的条件下使用BH 3 NH 3促进了将CO 2选择性还原为甲酰基甲酸酯。硼基甲酸酯可用于构建新的C–C,C–O和C–N键。
    DOI:
    10.1002/ejoc.201800320
  • 作为试剂:
    描述:
    1-萘甲醛甲酸-d 、 palladium diacetate 、 三环己基膦 作用下, 生成 (1-Naphthyl)-monodeuterom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Pd-Catalyzed Reduction of Aldehydes to Alcohols Using Formic Acid as the Hydrogen Donor
    摘要:
    Facile and selective reduc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as well as aliphatic aldehydes to alcohols was achieved using formic acid as the hydrogen donor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Pd(OAc)(2) and Cy3P. It was found that both hydrogen atoms in the formic acid molecule can serve as the hydride sourc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Go to the publisher's online edition of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R) for the following free supplemental resource(s): Full experimental and spectral details.]
    DOI:
    10.1080/00397911.2013.80457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lecular Iridium Complexe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atalyze CO<sub>2</sub> Hydrogenation via Concerted Proton and Hydride Transfer
    作者:Bing An、Lingzhen Zeng、Mei Jia、Zhe Li、Zekai Lin、Yang Song、Yang Zhou、Jun Cheng、Cheng Wang、Wenbin Lin
    DOI:10.1021/jacs.7b10922
    日期:2017.12.13
    Molecular iridium catalysts immobilized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were positioned in the condensing chamber of a Soxhlet extractor for efficient CO2 hydrogenation. Droplets of hot water seeped through the MOF catalyst to create dynamic gas/liquid interfaces which maximize the contact of CO2, H2, H2O, and the catalyst to achieve a high turnover frequency of 410 h-1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将固定在金属有机骨架 (MOF) 中的分子铱催化剂放置在索氏提取器的冷凝室中,以进行有效的 CO2 氢化。热水滴渗透 MOF 催化剂,形成动态气/液界面,最大限度地增加 CO2、H2、H2O 和催化剂的接触,从而在大气压和 85°C 下实现 410 h-1 的高周转频率。H/D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测量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 CO2 氢化的速率决定步骤中的协同质子 - 氢化物转移,由于碱催化的 H/D 交换,这在均相反应中难以解开。
  • A General, Activator-Free Palladium-Catalyzed Synthesis of Arylacetic and Benzoic Acids from Formic Acid
    作者:Lin Wang、Helfried Neumann、Matthias Beller
    DOI:10.1002/anie.201802384
    日期:2018.6.4
    carboxylative synthesis of arylacetic and benzoic acids using formic acid (HCOOH) as the CO surrogate was developed. In an improvement over previous work, CO is generated in situ without the need for any additional activators. Key to success was the use of a specific system consisting of palladium acetate and 1,2‐bis((tert‐butyl(2‐pyridinyl)phosphinyl)methyl)benzene. The generality of this method is demonstrated
    开发了一种新的用于甲酸(HCOOH)作为CO代用品的芳酸和苯甲酸羧化合成的催化剂。在对先前工作的改进中,无需任何其他活化剂即可原位生成CO。成功的关键是使用由乙酸钯和1,2-双((叔丁基(2-吡啶基)膦基)甲基)苯组成的特定系统。在温和条件下以高收率合成30多种羧酸,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普遍性。
  • Palladium-Catalyzed Carbonylative Synthesis of Aryl Format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作者:Li-Bing Jiang、Rui Li、Hao-Peng Li、Xinxin Qi、Xiao-Feng Wu
    DOI:10.1002/cctc.201600165
    日期:2016.5.20
    carbonylation reactions. However, there are no catalytic synthetic procedur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In this manuscript, we developed a convenient palladium‐catalyzed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aryl formates. Good yields were achieved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 formic acid as the formyl source.
    芳基甲酸酯已被广泛用作无CO羰基化反应中的CO来源。但是,没有制备它们的催化合成方法。在本手稿中,我们开发了一种方便的钯催化方法来合成芳基甲酸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甲酸为甲酰源,可获得良好的收率。
  • Facile Synthesis and Versatile Reactivity of an Unusual Cyclometalated Rhodium(I) Pincer Complex
    作者:Linda S. Jongbloed、Bas de Bruin、Joost N. H. Reek、Martin Lutz、Jarl Ivar van der Vlugt
    DOI:10.1002/chem.201406463
    日期:2015.5.4
    The synthesis of the reactive PN(CH) ligand 2‐di(tert‐butylphosphanomethyl)‐6‐phenylpyridine (1H) and its versatile coordination to a RhI center is described. Facile CH activation occurs in the presence of a (internal) base, thus resulting in the new cyclometalated complex [RhI(CO)(κ3‐P,N,C‐1)] (3), which has been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ing tridentate ligand framework was experimentally
    描述了反应性PN(C H)配体2-二(叔丁基膦酰基甲基)-6-苯基吡啶(1 H)的合成及其与Rh I中心的通用配位。容易Ç  ħ活化发生在(内部)碱的存在下,从而导致新的环金属络合物的[Rh我(CO)(κ 3 - P,Ñ,Ç - 1)](3),具有结构特点。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所得的三齿配体框架显示出双位质子响应反应性,包括可逆的环金属化。通过与[D 1 ]甲酸进行选择性H / D交换来探究此功能。加入HBF的4至3个通向Rh中的快速净质子分解 C键,以产生的[Rh我(CO)(κ 3 - P,Ñ,(Ç  ħ) - 1)](4)。本种有稀有芳基C 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固态中的H异质相互作用。还通过计算研究了这种交互的性质。的反应3与在快速和选择性的甲基碘的结果邻苯基环的-methylation,由此产生的[Rh我(CO)(κ 2 - P,ñ - 1我)](5)。变温NMR光谱表示的R
  • Synergic Catalysis of PdCu Alloy Nanoparticles within a Macroreticular Basic Resin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Formic Acid
    作者:Kohsuke Mori、Hiromasa Tanaka、Masahiro Dojo、Kazunari Yoshizawa、Hiromi Yamashita
    DOI:10.1002/chem.201501760
    日期:2015.8.17
    Highly dispersed PdCu alloy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within a macroreticular basic resin bearing N(CH3)2 functional groups. This previously unappreciated combination of alloy is first proven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high‐purity H2 from formic acid (HCOOH) dehydrogenation for 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By the addition of Cu, the electronically promoted
    高度分散的合金PDCU纳米粒子大网状碱性树脂轴承内已经被成功制备 N(CH 3)2个的官能团。这种先前未被欣赏的合金组合首先被证明是负责从甲酸(HCOOH)脱氢有效生产高纯度H 2的化学氢存储物。与单金属Pd对应物相比,通过添加Cu,电子促进的Pd位点显示出显着更高的催化活性以及对CO中毒的更好耐受性。实验和DFT计算研究不仅揭示了协同合金作用,而且还显示了N(CH 3)的协同作用。树脂中的2个基团在实现出色的催化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制备方法简便,不含添加剂,可回收利用而不会浸出活性成分以及抑制低于3 ppm的不利CO生成等优点外,本催化体系还具有成本效益,因为与之相比,该体系具有优越的催化活性。完善的贵重PdAg或PdAu催化剂的性能。就燃料电池的潜在工业应用而言,本发明的催化系统对于理想的氢载体是特别理想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