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oxo-4-[[(1S,4S,8S,9R)-1,5,9-trimethyl-11,14,15,16-tetraoxatetracyclo[10.3.1.04,13.08,13]hexadecan-10-yl]oxy]butanoic acid | 88495-6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oxo-4-[[(1S,4S,8S,9R)-1,5,9-trimethyl-11,14,15,16-tetraoxatetracyclo[10.3.1.04,13.08,13]hexadecan-10-yl]oxy]butanoic acid
英文别名
——
4-oxo-4-[[(1S,4S,8S,9R)-1,5,9-trimethyl-11,14,15,16-tetraoxatetracyclo[10.3.1.04,13.08,13]hexadecan-10-yl]oxy]butanoic acid化学式
CAS
88495-63-0
化学式
C19H28O8
mdl
——
分子量
384.4
InChiKey
FIHJKUPKCHIPAT-RUYKMDF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2-1350C
  • 沸点:
    431.1°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2076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33.4mg/mL
  • LogP:
    3.291 (es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8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4/25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419090

SDS

SDS:d2659e16488af978a33b0885aee7198c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青蒿琥酯 简介

青蒿琥酯是一种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快速杀虫剂。它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有效,并能迅速控制疟疾急性发作,常用于脑型、黄疸型等凶险性疟疾以及恶性疟的治疗。

作用机制

青蒿琥酯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青蒿素实现。它首先影响疟原虫的食物泡膜、表膜和线粒体,随后作用于核膜、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青蒿素最先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现象,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损失大量胞质而死亡。

青蒿琥酯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表现出对疟疾的良好杀灭效果。其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改变膜系结构,阻断了营养摄取,使疟原虫快速丧失大量胞浆与营养物质,并无法得到补充而死亡。青蒿素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作用产生局部活性氧,引起线粒体膜去极化,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剂量和用法 粉针剂
  • 规格:60mg/支
  • 使用方法:将药物溶于5%碳酸氢钠注射液中,再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0ml后静注。滴注速度为3~4ml/min。
  • 治疗抗氯喹的恶性疟患者
    • 每次60mg,首剂加倍
    • 每日一次,疗程四天(总剂量300mg)
片剂
  • 使用方法和用量视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1. 极度严重患者首次剂量可加倍。
  2. 静注速度不宜太快,每分钟3~4ml。
  3. 疟疾控制后宜再用其他抗疟药根治。
  4. 孕妇应慎用。
  5. 当剂量过大时(>2.75 mg/kg)可出现外周网织红细胞一过性降低。随着剂量加大,下降幅度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
潜在的抗癌作用

Efferth T等人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青蒿琥酯具有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青蒿琥酯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调控信号转导通路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用途
  • 对疟原虫无性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疟疾发作。
  • 抗疟药物
  • 青蒿琥酯是一种半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不仅有效对抗寄生虫,还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 通过抑制电子传递链产生局部活性氧,引起线粒体膜去极化。它还可以抑制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NF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文献信息

  • COMBINATIONS OF BERBERINE, ARTEMISININ, Loperamide AND THEIR DERIVATIVES TO TREAT MALARIA, DIARRHEA, TRAVELERS' DIARRHEA, DYSENTERY, DENGUE FEVER, PARASITES, CHOLERA AND VIRUSES
    申请人:Colman John
    公开号:US20130071474A1
    公开(公告)日:2013-03-21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combining berberine, artemisinin and loperamide or their derivatives in a therapeutic product for mammals suffering from malaria, diarrhea, travelers' diarrhea, dysentery, dengue fever, parasites, cholera and viruses by administration of a 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amount of the composition.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