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6,7-dihydro-5H-[1,3]dithiolo[4,5-b][1,4]dithiepin-6-ol | 153884-3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6,7-dihydro-5H-[1,3]dithiolo[4,5-b][1,4]dithiepin-6-ol
英文别名
——
2-(4,5-Bis-methylsulfanyl-[1,3]dithiol-2-ylidene)-6,7-dihydro-5H-[1,3]dithiolo[4,5-b][1,4]dithiepin-6-ol化学式
CAS
153884-39-0
化学式
C11H12OS8
mdl
——
分子量
416.744
InChiKey
JDSJCBUJXCXIQ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9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20.2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9.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4,5-(丙烯二硫基)-1,3-二硫醇单元的功能化四硫富瓦烯(TTF)系统
    摘要:
    制备了一系列含有取代的4,5-(丙烯二硫基)-1,3-二硫醇单元的官能化对称和不对称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关键的半单元是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保护的1,3-二硫醇衍生物18和缩酮保护的衍生物32。在亚磷酸三乙酯的存在下,这些半单元与1,3-二硫代-2-酮和-2-硫酮衍生物19-22的自偶联和交叉偶联反应发生。脱保护后,TTF衍生物14,24,28,34和40-43中,获得轴承羟基或酮官能团。14,24和28的一个或多个醇基团的官能化用酰氯和异氰酸酯已经获得了化合物16、17、25、26和29。循环伏安研究表明,新的TTF衍生物是有效的π电子供体。它们经历了两个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波。4,5-(2-羟基丙烯二硫基)-1,3-二硫基-2-硫酮3和缩酮蛋白的X射线晶体结构
    DOI:
    10.1016/s0040-4020(01)80428-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4,5-(丙烯二硫基)-1,3-二硫醇单元的功能化四硫富瓦烯(TTF)系统
    摘要:
    制备了一系列含有取代的4,5-(丙烯二硫基)-1,3-二硫醇单元的官能化对称和不对称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关键的半单元是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保护的1,3-二硫醇衍生物18和缩酮保护的衍生物32。在亚磷酸三乙酯的存在下,这些半单元与1,3-二硫代-2-酮和-2-硫酮衍生物19-22的自偶联和交叉偶联反应发生。脱保护后,TTF衍生物14,24,28,34和40-43中,获得轴承羟基或酮官能团。14,24和28的一个或多个醇基团的官能化用酰氯和异氰酸酯已经获得了化合物16、17、25、26和29。循环伏安研究表明,新的TTF衍生物是有效的π电子供体。它们经历了两个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波。4,5-(2-羟基丙烯二硫基)-1,3-二硫基-2-硫酮3和缩酮蛋白的X射线晶体结构
    DOI:
    10.1016/s0040-4020(01)8042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螺[二环[2.2.1]庚烷-2,2'-[1,3]二噁戊环]-5-乙醇,(1S,4R,5R)- 芦笋酸 硫辛酸钠 硫辛酸氨基丁三醇盐 硫辛酸杂质D 硫辛酸杂质9 硫辛酸乙酯 硫辛酸-二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 硫辛酰氨基-PEG12-羧酸 甲基沙蚕毒素 沙蚕毒素 氨基乙醛乙烷二硫代缩醛 左旋硫辛酸 呋喃-2-甲醛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二乙基硫辛酰胺 三硫代碳酸乙烯酯 rac-α-硫辛酸-d5 R-(alpha)-硫辛酸氨基丁三醇盐 R-(+)-硫辛酸 N-(1,3-二噻戊环-2-亚基氨基)乙酰胺 N-(1,3-二噻戊环-2-亚基氨基)-2-氧代丙酰胺 L-赖氨酸单-1,2-二噻戊环-3-戊酸盐 DL-α-硫辛酸-NHS 5-[(3R)-二噻戊环-3-基]戊酸;2-羟基丙酸 4-甲基二噻戊环-3-酮 4-甲基-1,3-二硫醇-2-酮 4-甲基-1,3-二噻戊环-2-亚胺盐酸盐 4-甲基-1,2-噻吩-4-羧酸 4-甲基-1,2-二噻吩-4-羧胺 4-噻唑烷酮,3-(二甲氨基)-2-亚硫酰基-,(Z)- 4-乙基-1,3-二噻戊环-2-硫酮 4-[[5-(1,2-二噻戊环-3-基)-1-氧代戊基]氨基]丁酸 4-[(苯基硫基)甲基]苯甲酸 4,5-二甲基-2-[2-(甲硫基)乙基]-1,3-二噻戊环 3-环丁烯砜-D6 2-甲基-1,3-二硫戊环 2-异丙基-4-甲基-1,3-二噻戊环 2-己基-1,3-二噻戊环 2-亚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 2-(氯甲基)-1,3-二噻戊环 2-(三氯甲基)-1,3-二噻戊环 2-(2-噻吩基)-1,3-二噻戊环 2-(2,4-环戊二烯-1-亚基)-1,3-二硫戊环 2-(1,3-二噻戊环-2-基)-1,3-二噻戊环 2-(1,2-二硫烷-3-基)乙酸 2,4-二氯-6,7-二硫杂双环[3.2.1]辛烷 2,3-二硫杂螺[4.4]壬烷 2,3,7,8-四硫杂螺[4.4]壬烷 2,2'-[1,2-乙烷二基二(硫代)]二[2-(三氟甲基)-1,3-二噻戊环] 1,‐2-二硫戊基-4-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