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chloropent-1-en-4-yn-3-ylidene)-1,3-dithiolane | 845776-9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chloropent-1-en-4-yn-3-ylidene)-1,3-dithiolane
英文别名
——
2-(2-chloropent-1-en-4-yn-3-ylidene)-1,3-dithiolane化学式
CAS
845776-95-6
化学式
C8H7ClS2
mdl
——
分子量
202.729
InChiKey
XXGINVOYENHAJ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36.8±40.0 °C(Predicted)
  • 密度:
    1.32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5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chloropent-1-en-4-yn-3-ylidene)-1,3-dithiolane 在 palladium dichloride copper(l) iodidebis(triphenylphosphine)nickel(II) chlorid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0%的产率得到2-(2,9-dichloro-8-(1,3-dithiolan-2-ylidene)deca-1,9-diene-4,6-diyn-3-ylidene)-1,3-dithio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杂原子取代的膨胀Rad烯:膨胀的1,3-二硫杂环戊烷[ n ] radi碳烯的一锅合成和表征
    摘要:
    已经开发出了第一个杂原子取代的膨胀的radial烯分子,以二硫代亚萘基为强供体端基的膨胀的1,3-二硫代噻吩[5]芳烃(6a)的单锅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子吸收性能。在Ni(PPh 3)2 Cl 2 -PdCl 2 -CuI的催化下,通过高效的一锅法和无保护的五个α-烯二炔单元的无保护氧化偶联反应组装了radial烯6a,该反应从现成的α,α-二乙炔基开始烯酮二硫缩醛(13)在温和的条件下。6a的水晶通过缓慢蒸发DMSO和丙酮溶液而获得的,表明DMSO分子在the烯6a分子腔中形成了包合物。更重要的是,由于引入了强供电子的烷硫基,全(烷硫醇化)膨胀的径向烯6a表现出极强的分子内推挽相互作用和增强的大环交叉共轭作用。
    DOI:
    10.1021/jo050993p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Vilsmeier-Haack Reaction of α-Oxo Ketene Dithioacetals to α-Chlorovinyl/Ethynyl Ketene Dithioacetals
    摘要:
    一系列δ-氧代酮烯二硫代乙酸酯 1 与 Vilsmeier 试剂(POCl3/DMF)反应生成δ-氯乙烯酮烯二硫代乙酸酯 2。经乙醇或甲醇中的 NaOH 处理后,化合物 2 以中等至高产率转化为相应的δ-乙炔基二硫代乙炔酮 3。
    DOI:
    10.1055/s-2004-8349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螺[二环[2.2.1]庚烷-2,2'-[1,3]二噁戊环]-5-乙醇,(1S,4R,5R)- 芦笋酸 硫辛酸钠 硫辛酸氨基丁三醇盐 硫辛酸杂质D 硫辛酸杂质9 硫辛酸乙酯 硫辛酸-二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 硫辛酰氨基-PEG12-羧酸 甲基沙蚕毒素 沙蚕毒素 氨基乙醛乙烷二硫代缩醛 左旋硫辛酸 呋喃-2-甲醛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二乙基硫辛酰胺 三硫代碳酸乙烯酯 rac-α-硫辛酸-d5 R-(alpha)-硫辛酸氨基丁三醇盐 R-(+)-硫辛酸 N-(1,3-二噻戊环-2-亚基氨基)乙酰胺 N-(1,3-二噻戊环-2-亚基氨基)-2-氧代丙酰胺 L-赖氨酸单-1,2-二噻戊环-3-戊酸盐 DL-α-硫辛酸-NHS 5-[(3R)-二噻戊环-3-基]戊酸;2-羟基丙酸 4-甲基二噻戊环-3-酮 4-甲基-1,3-二硫醇-2-酮 4-甲基-1,3-二噻戊环-2-亚胺盐酸盐 4-甲基-1,2-噻吩-4-羧酸 4-甲基-1,2-二噻吩-4-羧胺 4-噻唑烷酮,3-(二甲氨基)-2-亚硫酰基-,(Z)- 4-乙基-1,3-二噻戊环-2-硫酮 4-[[5-(1,2-二噻戊环-3-基)-1-氧代戊基]氨基]丁酸 4-[(苯基硫基)甲基]苯甲酸 4,5-二甲基-2-[2-(甲硫基)乙基]-1,3-二噻戊环 3-环丁烯砜-D6 2-甲基-1,3-二硫戊环 2-异丙基-4-甲基-1,3-二噻戊环 2-己基-1,3-二噻戊环 2-亚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 2-(氯甲基)-1,3-二噻戊环 2-(三氯甲基)-1,3-二噻戊环 2-(2-噻吩基)-1,3-二噻戊环 2-(2,4-环戊二烯-1-亚基)-1,3-二硫戊环 2-(1,3-二噻戊环-2-基)-1,3-二噻戊环 2-(1,2-二硫烷-3-基)乙酸 2,4-二氯-6,7-二硫杂双环[3.2.1]辛烷 2,3-二硫杂螺[4.4]壬烷 2,3,7,8-四硫杂螺[4.4]壬烷 2,2'-[1,2-乙烷二基二(硫代)]二[2-(三氟甲基)-1,3-二噻戊环] 1,‐2-二硫戊基-4-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