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乙酰乌头碱 | 77181-26-1

中文名称
乙酰乌头碱
中文别名
新乌宁痛;3-乙酰乌头碱
英文名称
[(2R,3R,5R,6S,7S,8R,13R,14R,16S,17S,18R)-8,14-diacetyloxy-11-ethyl-5,7-dihydroxy-6,16,18-trimethoxy-13-(methoxymethyl)-11-azahexacyclo[7.7.2.12,5.01,10.03,8.013,17]nonadecan-4-yl] benzoate
英文别名
——
乙酰乌头碱化学式
CAS
77181-26-1
化学式
C36H49NO12
mdl
——
分子量
687.8
InChiKey
RIPYIJVYDYCPKW-ASGNKLE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6-197 °C
  • 沸点:
    715.9±60.0 °C(Predicted)
  • 密度:
    1.36±0.1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丙酮:可溶;氯仿:可溶;二氯甲烷:可溶; DMSO:可溶;乙酸乙酯:可溶

SDS

SDS:2c5fbfdaaa3570786c5106a720d861c2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乙酰乌头碱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36H49NO12。乙酰乌头碱镇痛是一种神经系统药物,作用远比吗啡和阿司匹林为强,其特别是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长久。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氯仿中易溶,在乙醚中略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在水中不溶。
乙酰乌头碱片药物
图1 乙酰乌头碱片药物闪光点:715.9°Cat760mmHg
密度:1.36g/cm3
沸点:715.9°Cat760mmHg
溶解性:本品在氯仿中易溶,在乙醚中略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在水中不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 C)为193℃以上,熔融时同时分解。可提高疼痛阈,为非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强于吗啡、阿司匹林,起效缓 慢但维持时间较持久,且无耐受性和成瘾性。另外兼有解热、局部麻醉和消炎 作用,可减缓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增高,对炎性水肿、渗出及炎症增殖 的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口服和肌内注射易吸收,在体内以胆囊分布最多,主要由肾脏排出。用于各种中等疼痛、肩部周围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及扭伤、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小手术后疼痛。过敏体质者禁用。1.心脏病者慎用。
2.儿童、老年人或体弱者宜减量。妊娠妇女慎用。
3.须严格掌握剂量。偶见有轻度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荨麻疹、寒战、胸闷等,但均可自 行消失。对心脏病患者应严格掌握剂量,每天用药不宜超过2次,每次不超过 0.3mg。如遇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可注射阿托品和高渗葡萄糖注射注射剂 。1.每次0.3mg,每天1~2次,餐后服用,两次用药间隔宜在6h以上,儿童、老年人或体弱者宜减量。
2.肌内注射:每次0.3mg,每天1~2次,2%利多卡因注射剂或注射用水稀释至2ml注射,连续10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宜间隔3~5天。小鼠ig 3-乙酰乌头碱的LD_(50)为3.09mg/kg,其他各种注射途径的LD_ (50)在0.40-0.70mg/kg间,约为ig的13-23%;大鼠LD_(50)为小鼠的53-74%。 在亚急性毒性实验中,3-乙酰乌头碱中毒剂量可致大鼠呼吸抑制而死亡,家兔除 有呼吸抑制外尚出现ECG的异常。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心肌细胞变性,肝细胞 轻度损伤。阿托品加人工呼吸对3-乙酰乌头碱所致的大鼠和兔的呼吸抑制有较 好的对抗效果。致畸实验未见胎仔畸形。[1] 乙酰乌头碱.百链数据库.[引用日期.2017.08.15]
[2] 3-乙酰乌头碱.百链数据库.[引用日期.2017.08.15]
[3] 陈丽娟,唐希灿,王美瑛,孙伟康,刘明章.3-乙酰乌头碱的毒性和致畸性[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6,(第1期).
用途
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
类别
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
剧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2.3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2.5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 火场分解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低温, 通风, 干燥
灭火剂
水,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1aR,4E,7aS,8R,10aS,10bS)-8-[((二甲基氨基)甲基]-2,3,6,7,7a,8,10a,10b-八氢-1a,5-二甲基-氧杂壬酸[9,10]环癸[1,2-b]呋喃-9(1aH)-酮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溴乙酯 齐墩果酸二甲胺基乙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齐墩果-12-烯-28-酸,3,7-二羰基-(9CI) 齐墩果-12-烯-28-酸,3,21,29-三羟基-,g-内酯,(3b,20b,21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