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维生素E琥珀酸钙 | 14638-18-7

中文名称
维生素E琥珀酸钙
中文别名
维生素E;生育酚琥珀酸酯钙盐;维生素E琥珀酸酯钙盐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维生素E琥珀酸钙化学式
CAS
14638-18-7
化学式
C33H54CaO5
mdl
——
分子量
570.9
InChiKey
SJHFXYCILGLPJ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52
  • 重原子数:
    39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6
  • 拓扑面积:
    72.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制备方法与用途

产品特性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或产妊酚。它属于酚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具有抗氧化、促进蛋白质更新合成、调节血小板黏附力和聚集的作用。成年人每日营养补充维生素参考用量为:维生素A1.5毫克;维生素E30毫克。

天然维生素E有多种类型,其结构上的差异仅在侧链R1、R2和R3上,在食油、水果、蔬菜及粮食中均存在。于1988年人工合成成功,能够维持生殖器官正常机能,并对机体代谢有良好影响。它可以增加卵巢重量,促进其功能并使卵泡成熟;同时可抑制孕酮在体内的氧化,增强孕酮的作用。

此外,维生素E对于月经过多、外阴瘙痒、夜间小腿痉挛和痔疮症状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近年来,维生素E还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方面,认为它能够消除脂褐素在细胞中的沉积,改善细胞正常功能,减缓组织细胞的衰老过程。

来源

天然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果蔬、坚果、瘦肉、乳类、蛋类和压榨植物油中。具体来源包括:

  • 果蔬类:猕猴桃、菠菜、卷心菜、白菜花、羽衣甘蓝、莴苣、甘薯、山药。
  • 坚果类:杏仁、榛子和核桃。
  • 压榨植物油类:向日葵籽、芝麻、玉米、橄榄、花生、山茶等。红花、大豆、棉籽、小麦胚芽、鱼肝油中也有一定含量,其中以小麦胚芽最为丰富。
应用

维生素E琥珀酸钙属于生育酚琥珀酸酯钙盐,应用广泛且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1. 促进VA和脂肪的吸收:改善机体营养供给并增强肌肉细胞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与利用。
  2. 延缓衰老:通过促进核酸代谢,有效消除体内氧自由基,保持器官功能旺盛,并发挥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作用。
  3. 预防及治疗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症状:如肌肉萎缩、心血管疾病、不育和流产等。
  4. 改善更年期障碍、植物神经失调和高胆固醇问题:能够预防贫血并有效维护生命健康。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与残留标准

以下是维生素E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及残留标准:

  • 乳饮料:10~20毫克/千克(以d-α生育酚计算,若使用其他形式的生育酚需折算)
  • 婴幼儿食品:40~70毫克/千克
  • 芝麻油、人造奶油、色拉油和乳制品:100~180毫克/千克

此外:

  • 油炸小食品:0.2毫克/千克(以油脂计)
  • 固体汤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 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085克/千克
  • 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