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蟾毒配基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抗肿瘤。通过运用现代色谱技术分离华蟾素注射液,得到了酯蟾毒配基类成分,并采用HPLC-DAD-FT-ICR-MS进行分析和鉴定主要单体。实验中通过体外细胞筛选发现,酯蟾毒配基对肝癌BEL7402、胃癌BGC823及胰腺癌SW1990、MIA Pa Ca-2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47 ± 0.03 g/L、0.06 ± 0.01 g/L、0.06 ± 0.02 g/L和0.11 ± 0.03 g/L。酯蟾毒配基的半数致死量为20 mg/kg,体内实验表明其对SW1990荷瘤裸鼠的治疗效果接近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从酯蟾毒配基中分离并鉴定出的12个活性物质中,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和嚏根草苷元在体外对抗胰腺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酯蟾毒配基在体内外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率与胃癌几乎相同,并且在体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其单体成分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和嚏根草苷元也表现出显著的抗胰腺癌活性。
药代动力学分别于大鼠尾静脉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在2、5、10、15、20、30、45、60、90 min时,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并使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因分离效果良好,重现性、精密度和线性关系均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这些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给药30 min后,血药浓度降至Cmax的1/5以下,表明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迅速。
概述酯蟾毒配基是华蟾素的有效成分之一,推测其通过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实验采用MTT检测不同浓度酯蟾毒配基处理后的骨肉瘤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在体外水平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酯蟾毒配基上调了骨肉瘤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量,提示其可能通过触发骨肉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生物活性Resibufogenin(酯蟾毒配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它能激活RIP3并引发MLK信号通路;同时还能生成ROS(活性氧)、上调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性,增加Bax/Bcl-2表达量,并抑制cyclin D1、cyclin E、PI3K、p-AKT、p-GSK3β及β-catenin等蛋白的表达。
靶点Target | Value |
---|---|
RIP3 () | |
MLK () | |
ROS () | |
Caspase-3 () | |
Caspase-8 () |
用于含量测定、鉴定及药理实验等。
类别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剧毒
急性毒性口服-小鼠LD50:6.4毫克/公斤;腹腔-小鼠LD50:16.3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热分解排出有毒、辛辣和刺激烟雾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食品原料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水、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